APP下载

甲氨蝶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探讨

2020-04-25卢伟伟沈爱娟于笑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活动期甲氨蝶呤血浆

卢伟伟,徐 萍,赵 宁,沈爱娟,于笑霞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在关节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RA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各类疗法的临床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与临床试验的进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了重要思路,但RA患者的滑膜炎反复发作以及继发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给整个诊治过程带来了较大挑战,尤其是对活动期RA患者。本文拟就甲氨蝶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男16例,女24例。年龄:21~59岁,平均(38.5±4.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根据其分组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一次;口服来氟米特片10 mg,每晚服用。观察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一次。

1.3 观察指标

本次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选取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VAS评分、CRP、ESR以及RF,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8周后)进行测定或者评估,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见表1。

2.2 实验室指标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对比(±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关节压痛(个) 关节肿胀(个) VAS(分)对照组 治疗前 15.4±2.3 9.5±1.8 8.3±2.4治疗后 7.9±3.6 3.8±2.1 6.1±3.0观察组 治疗前 15.7±2.7 10.1±2.2 8.1±3.3治疗后 4.8±0.9* 2.5±1.4* 3.6±2.9*

表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RF(IU/L) ESR(mm/H) CRP(mg/L)对照组 治疗前 417±243 61.5±11.8 36.2±12.4治疗后 208±72 40.2±9.6 24.5±10.8观察组 治疗前 412±228 61.1±16.2 37.9±14.1治疗后 85±34 19.5±8.3 9.5±7.2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应用甲氨蝶呤的基础之上,借助血浆置换方法对活动期RA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试验室指标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关节肿痛快速缓解方面,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相对较大。对于甲氨蝶呤的治疗安全性,已有大量临床数据能够证明,相较于其他慢作用药物,该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基于上述分析,于活动期RA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实施甲氨蝶呤+血浆置换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活动期RA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甲氨蝶呤+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与关节肿胀、压痛等临床症状,并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活动期甲氨蝶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