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机械通气中小潮气量联合地平台压的应用

2020-04-25徐益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潮气量吸气呼吸机

徐益成

(江苏省如东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感染、休克或者重症创伤等引起的一种非心源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内皮细胞弥漫性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者衰竭。它以肺容积减少、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1]。一般的吸氧和氧疗可能没办法纠正呼吸困难,当前临床上主要选择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常规机械通气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肺部,同时对呼吸机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避免造成病人呼吸肌萎缩和对呼吸机的依赖[2]。本次研究为探析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患者共110例进行实验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患者共110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82±6.31)岁,APACHE Ⅱ评分(57.23±6.25)分;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85±6.2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内容为常规机械通气,运用抗生素预防患者感染以及常规补液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主要内容有: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后,将呼吸机设定为A/D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进行吸气时间和氧浓度的调节,吸气时间范围在0.6~0.8 s之间,氧浓度保持在0.4左右,吸气峰压<30 cmH2O;将呼吸机呼出潮气量以及呼气末正压力分别保持在6~8 mL/kg;8~13 cmH2O[3]。在满足患者氧合指数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性表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5 7.25±3.15 12.85±3.22对照组 55 11.98±3.22 15.23±3.59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阿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早期表现为原发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如由于严重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中毒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病情的急骤变化,表现为烦躁不安、进行性的呼吸窘迫、以及难治性的低氧血症;随着缺氧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引起脑缺氧等,引起意识障碍改变,严重情况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

临床上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为器械通气,但不同方式的通气模式对患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常规机械通气模式会将呼气末正压参数设计的较低,部分患者极易出现呼气末肺泡萎缩、吸气末肺泡复张,随着治疗进程的逐渐进展,患者肺泡周围极易出现萎缩情况,造成不同程度肺损伤。而小潮气量低压平台进行机械通气促使肺水向间隙分布,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的同时达到高氧合低浓度的治疗要求,预防患者因洋河不足导致的肺损伤,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小潮气量通气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通气安全性,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潮气量吸气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没事多练壮腰功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麻疹并肺炎呼吸衰竭5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