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

2020-04-2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用药量老年病硬膜外

王 琼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湖北 恩施 445300)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多伴随诸多慢性疾病及生理机能减退明显特征,如骨骼强度降低,很容易出现骨折情况[1]。目前针对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高龄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而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减少对机体的影响,并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成为研究重点。硬膜外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普遍,但存在局麻用药多,起效慢等不足[2]。为此,本次研究对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选择本院收治80岁以上高危老年行骨科手术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ASAⅠ-Ⅲ级,行择期手术。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80岁至92岁,平均年龄(85.42±1.46)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80岁至94岁,平均年龄(85.54±1.4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硬膜外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选择腰椎L1-2或L2-3部位穿刺,并在头侧做置管处理,注射2%利多卡因3ml,确定无脊麻后,将1ml10%葡萄糖注射液与2ml0.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的混合麻醉液注射,确保麻醉平面调节至T10以下。

1.2.2 观察组

腰硬联合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选择腰椎L1-2或L2-3部位穿刺,选择25G腰穿针于蛛网膜下网麻醉穿刺,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给予1ml10%葡萄糖注射液与2 ml0.75%罗哌卡因混合麻醉液注射,退出腰麻针,选择头侧进行3.5 cm硬膜外置管,确保麻醉平面调节至T10以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及痛觉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麻醉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痛觉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s)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 阻滞完善时间(min) 硬膜外麻醉用药量(ml) 痛觉恢复时间(min)观察组 40 1.05±0.42 6.28±1.58 3.77±0.85 145.25±25.42对照组 40 4.82±1.03 18.14±3.48 12.82±1.14 148.77±26.16 t-- 21.43 19.62 40.25 0.6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需考虑到其受到年龄限制,身体机能减退明显及合并疾病多等问题,即加强对安全可靠麻醉方法的研究,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3]。患者耐受力低、易出现血压波动,因此麻醉需确保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如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可在减少局麻用药情况下,获得完善的神经组织和确切的镇痛效果。其还可实现对药物容积和体位调整,确保控制麻醉平面,保证安全性[4]。但需要注意,若患者注药后10min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补液纠正,避免出现危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麻醉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痛觉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势,且用药量少,不会影响痛觉恢复,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价值较高,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用药量老年病硬膜外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