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研究*

2020-04-25屠袁园TUYuanyuan赵菊伟ZHAOJuwei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感染率抗生素

□ 屠袁园 TU Yuan-yuan 赵菊伟 ZHAO Ju-wei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心内科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1]。因此,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发病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2],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率,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848 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心内科收治的848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心内科住院患者;(2)年龄≥18 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2)患有精神疾病;(3)住院前存在感染的患者。848 例患者中,男性443 例,女性405 例;年龄54 ~78 岁,平均年龄(69.00±8.51)岁;病程时间1 ~18 年,平均病程时间(7.6±3.55)年;主要疾病类型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2.方法。回顾性收集848 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院内感染条件的住院病历,其院内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年)[3]。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6 例)和未感染组(792 例)。收集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Ⅰ~ⅠV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院内感染情况。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纳入、剔除标准分别为0.05、0.10;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析。对848 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56 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6%;其中呼吸道感染29 例(51.8%)、泌尿系统感染10 例(17.9%)、胃肠道感染7 例(12.5%)、皮肤感染6 例(10.7%)、其他感染4例(7.1%)。

2.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LVEF、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空腹血糖、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以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因变量(未感染= 0,感染= 1),以表1 分析有意义的9 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由表2 可见,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为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讨论

1.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这与胡中华[4]报道的院内感染率为5.9%及感染部位接近,说明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等降低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5]。(2)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ⅠⅠ~ⅠV 级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性是Ⅰ~ⅠⅠ级的3.2 倍,心功能分级越高,表明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程度越严重,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气体交换困难,容易导致细菌停留和感染的发生[6]。(3)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易将病原菌带入体内,使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长时间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呼吸机通气等[7],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机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4)长期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长期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及菌群失调[8],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5)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过长,患者暴露于病原菌的机会就越大,从而导致院内感染风险增加。

表1 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情况 [n(%)]

2.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除了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外,还应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少院内感染风险。(2)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由于侵入性操作易损伤患者的皮肤及黏膜屏障,易将病原菌带入体内。因此,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指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规范气管插管、留置导管等操作的无菌操作程序,操作要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皮肤和黏膜组织的损伤及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9]。(3)合理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执行抗生素用药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并控制其使用时间[10]。(4)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鼓励患者每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给予情绪疏导,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5)加强病房的消毒工作,每天定期通风,保持病房内干燥与清洁。

猜你喜欢

心内科感染率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抗生素的故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