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梗死对神经细胞因子、hs-CRP、AQP-1等水平的影响

2020-04-25黄文甫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神经元脑梗死炎症

黄文甫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脑梗死的发病率维持在234~378/10万人左右[1]。脑梗死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病死率,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上升。临床上主要通过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梗死缺血部位脑组织的缺血情况,抑制脑栓塞的病情持续性进展。但常规药物治疗后的病情缓解率、致残率、病死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有限[2]。β-七叶皂甙钠是从人参类药材中提取的抗氧化成分,其能够发挥抗氧化、稳定神经元细胞膜、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等作用,保护脑缺血部位神经元细胞,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控制病情进展[3,4]。为了进一步指导临床上脑梗死的诊疗,本研究选取201 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探讨了β-七叶皂甙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揭示了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 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通道蛋白(Aquaporin)等因子的表达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治疗的1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均为67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治疗前未服用其他药物,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多种并发症、生命体征不稳定、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意识障碍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梗死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如双密达莫、硫酸氢氯吡格雷等)、抗氧化自由基(依达拉奉)、改善微循环(丹红注射液),如有明显的大面积的脑梗塞或者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可以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β-七叶皂甙钠(南京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39494)治疗,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超敏C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管扩张功能 (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通道蛋白 1 (Aquaporin 1,AQP-1)、 水通道蛋白 4(Aquaporin 4,AQP-4)。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

1.4 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GF、NTF、NSE,检测仪器为MAGLUM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hs-CRP、FMD、Hcy、AQP-1、AQP-4,检测仪器为美国Bio-Bad全自动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F、NTF较治疗前上升,NSE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NS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GF、NT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2 两组hs-CRP、FMD、Hcy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 FMD、hs-CRP、Hcy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D较治疗前上升,hs-CRP、Hcy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MD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Hcy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2.3 两组AQP-1、AQP-4水平差异 治疗前两组AQP-1、AQP-4 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QP-1、AQP-4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 AQP-1、AQ P-4同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见表4。

2.4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 7d、14d 后两组AQP-1、AQP-4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NIHS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见表5。

表2 两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hs-CRP、FMD、Hcy对比

表4 两组AQP-1、AQP-4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导致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病死率[5]。特别是在合并有基础性的高血压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群中,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可进一步上升[6]。现阶段临床上通过抗血小板、抗凝、神经营养类药物等治疗脑梗死,其能够在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减轻局部缺血部位脑组织的水肿等方面发挥作用[7,8]。一项包含342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显示,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脑梗死后患者的病死率、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的改善并不理想,治疗后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仍然较为严重,患者脑组织水肿仍然较为明显,提示了常规抗凝等药物治疗的局限性[9]。

表5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β-七叶皂甙钠是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纠正脑功能失常等作用,对一氧化化碳等引起脑水肿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β-七叶皂甙钠可用于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其能够通过对于患者体内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并缩小患者体内的炎症病灶的范围,促进病情的恢复[10,11]。β-七叶皂甙钠能够提高神经元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氧化应激性损伤导致的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并保护线粒体功能[12]。部分研究已经探讨了β-七叶皂甙钠联合常规抗凝或者抗血小板等治疗脑梗死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或者远期预后的转归情况,但缺乏对于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的神经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或者水通道蛋白的表达的影响。

β-七叶皂甙钠联合常规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内的氧化应激性指标如NSE明显下降,而神经元营养性指标如NGF明显上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β-七叶皂甙钠对于改善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性反应,促进NGF释放的作用,这主要考虑与β-七叶皂甙钠对于体内的生长因子家族的刺激作用有关,同时抑制了谷胱甘肽芳基转移酶激活导致的氧化应激因子的释放。邓明玲等[13]研究者在研究β-七叶皂甙钠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过程中发现,β-七叶皂甙钠辅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NGF可平均上升25%以上,且β-七叶皂甙钠的辅助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时机越早,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NGF的上升越为明显。hs-CRP、Hcy是反应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或者应激反应的指标,hs-CRP、Hcy的上升能够增加脑梗死患者远期生存预后恶化的风险,导致患者中枢神经元并发症发生率的上升,本次研究中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低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β-七叶皂甙钠对于体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β-七叶皂甙钠能够通过其对于单核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抑制IL-6或者hs-CRP的释放,并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减轻Hcy的合成。但部分研究者并不认为β-七叶皂甙钠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14],这主要由于不同的病例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不统一等因素有关[15]。FMD治疗后的上升主要提示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β-七叶皂甙钠能够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减轻高脂质过氧化对于血管内皮的损伤。AQP-1、AQP-4是重要的水通道蛋白,AQP-1、AQP-4的上升能够增加神经元细胞内的水分子的流入,增加脑组织的水肿风险,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的相关水通道蛋白明显下降,进一步提示了β-七叶皂甙钠在辅助治疗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NIHSS评分是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β-七叶皂甙钠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β-七叶皂甙钠对于脑梗死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主要由于其能够改善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有关。

本次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探讨了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的水通道蛋白或者神经因子等的变化。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应用β-七叶皂甙钠可抑制炎性反应,稳定神经因子,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元脑梗死炎症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