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细胞介素-17C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2020-04-25刘栋何恒戴军姚潇颖司传平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介素白细胞细胞因子

刘栋 何恒 戴军 姚潇颖 司传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胃肠道慢性炎症或者反复发作免疫反应的统称,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最常见的IBD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Crohn氏病(Crohn's disease,CD),而我国 IBD主要以UC为主,区域性分布明显。近年来,我国U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黏液脓血便及消瘦等[1],病程较长,不易治愈,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群众健康。UC的发病机制与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对其具体病因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看法,但普遍观点认为其与家族遗传、周围环境、肠道感染、自身免疫及精神状态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2-3]。

UC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而临床常规诊断方法(如肠镜)往往操作复杂且给患者带来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快速诊断的体外标志物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 -17(interleukin-17,IL-17)家族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4],T辅助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在IB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有研究显示,IL-17家族成员IL-17C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中,发现IL-17C及其mRNA的异常表达[6]。本研究分析本院32例UC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血清IL-17C对UC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UC患者作为UC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8~82岁,平均(42.0±11.9)岁。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4~63岁,平均(53.8±14.0)岁。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按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将UC组分为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UC组(6例);根据年龄不同将两组分为<40岁、40~60岁、>60岁组。见表1。

表1 健康对照组与UC组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1.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7C水平。采用常规参数拟合曲线。

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本单位伦理批准(审批号:2017-卫科-010),所有对患者的检测均获得过患者的知情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分析采用LSD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UC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C水平比较 UC组血清IL-17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UC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C水平比较

2.2 不同严重程度UC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C水平比较 轻度UC组、中度UC组、重度U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IL-17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图2。

图2 不同严重程度UC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C水平比较

2.3 UC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和年龄间IL-17C水平比较 随年龄增长,健康对照组IL-17C水平有上升趋势,UC组各年龄段IL-17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之间IL-17C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5。

图3 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段之间的IL-17C水平比较

图4 UC组不同年龄段之间的IL-17C水平比较

图5 UC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之间IL-17C水平比较

3 讨论

UC是一种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等,部分患者可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肠病性关节炎、肝胆管疾病等[7]。UC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弥漫性分布,通常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程迁延不愈,轻重不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8]。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结果等[9-10]。但是内镜检查对于患者具有损伤性,影像学的辐射问题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结果等均无法及时有效地反映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且对患者无损伤或损伤较小的UC诊断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公认的能够介导UC发病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抗炎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 -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由致炎效应细胞Th17产生的IL-17已被证实与UC有关,且与IL-6共同参与UC发病,尚未用于临床诊断[11]。IL-17细胞因子家族是影响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介质,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强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 6个成员。有研究显示,IL-17 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12]。

目前,IL-17C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一直在被研究,2000年,Li等[13]依据同源性从胎肾基因库中克隆出了IL-17C,IL-17C与IL-17A具有23%的同源性,但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且组织表达谱具有很大差异,作用也大相径庭。IL-17C在肠上皮细胞、肺上皮细胞、角质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这些细胞,促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抗菌肽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机体的抗感染天然免疫反应,也有研究发现白细胞可以分泌IL-17C[14-15]。在上皮细胞中,IL-17C的表达主要是由炎性因子(如TNF-α和IL-1β 等)诱导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激活来介导[16-17],以自分泌方式调节上皮细胞的固有免疫功能[13-14]。IL-17C以独特的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与由受体IL-17RA和IL-17RE组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后者在组织上皮细胞中优先表达。IL-17C刺激上皮发生炎症反应,包括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肽的表达,与IL-17A和 IL-17F 的诱导过程类似[18-19]。Reynolds等[20]研究发现IL-17C在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DSS小鼠模型中可检测到IL-17C mRNA显著升高,他们还观察到在IL-17C-/-小鼠模型中,结肠炎病情加重。IL-17C在咪喹莫特诱导的皮肤炎症模型中促进炎症,而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发挥保护功能。Johnston等[21]发现,IL-17C与其他促炎信号结合可引发牛皮癣性皮炎的发展。IL-17C是呼吸道上皮固有免疫反应的介体,增强了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22]。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液单核细胞中IL-17C 的 mRNA 表达也增加[23]。Yamaguchi等[24]进一步研究显示,IL-17C优先由非免疫细胞(如结肠和肺上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小鼠和(或)人类中产生,增强了Th17细胞产生IL-17A的能力,有助于Th17细胞介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发展。IL-17C对于T细胞非依赖性DSS引起的结肠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近,Wang等[25]发现IL-17C可能参与急性肾损伤的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IL-17C在UC患者血清中的高表达可能是肠道炎症的一种急性反应。IL-17C通过IL-17RE刺激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进行炎症防御;另外IL-17C可能协同其他炎性因子(如TNF)形成一种正反馈的环路,从而引起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19]。下一步可以进一步研究IL-17C在UC中的作用,了解IL-17C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为UC的早期诊断及其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UC患者的血清IL-17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其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在U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本研究样本数较少,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介素白细胞细胞因子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白细胞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