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量控制在减少住院高危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5刘芝梅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势医护人员常态

刘芝梅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目前医院感染事件不断发生,已经成为当今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控制医院感染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儿童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群体,主要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差,尤其是高危患儿由于病情复杂,抵抗力相对正常儿童更差,一些致病力很弱的致病菌都可能导致高危患儿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1-2]。有研究显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进一步说明高危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3]。因此,降低住院高危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十分重要。还有研究运用质量控制(质控)图监控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本研究从护理方面着手,分析并比较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前与实施后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工作的合格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18年1 —12月已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在本院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护理质控组,并选择2017年1 —12月未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在本院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常规护理组。

1.1.1 纳入标准 年龄≤12岁。

1.1.2 排除标准 ① 患儿家属依从性较差者;② 入院时已经感染或入院时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者;③ 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本单位伦理批准(审批号:20191201),所采取的所有检测均获得过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实施方法

1.2.1 健全新形势下护理考核标准并做到常态化将原有的有关消毒隔离、基础护理质量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修订,使其更符合儿科的实际情况,便于进行质控;对儿科护理常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医护人员的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将医护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重新修订,适应医院的发展,并添加质量考核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日评、月评、季评,找到护理缺陷并及时纠正;每月考核护理基础质量,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和管理措施;不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使考核常态化。

1.2.2 建立护理质控体系并使质控常态化 建立质控管理小组,其中护士长1名、组长1名、高年资护师4名,对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等工作进行质控;在夜班和节假日安排1名护士负责质控及疑难问题的解决;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医护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质控标准,使质控做到常态化。

1.2.3 加大质控力度,在常态化管理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手卫生、环境卫生、医院感染知识、环境整洁、设备清洁、通风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高年资护师对下属护师进行质量监控,组长对护士值班情况进行监控,同时让注重个人卫生的护士共同参与到质量监控中,护士长对其余未监控到的地方进行护理质量监控。

1.2.4 加强针对医院感染的护理质控常态化管理对医院患儿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环境卫生、诊疗设备卫生等进行监控,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使室内环境达标,做好健康宣教,动员患儿家属,保持病房的洁净和通风。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高危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免疫低下、护理不当、其他原因引起的医院感染。

1.3.2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合格率,包括手卫生知识知晓、手卫生依从、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医院感染知识知晓、诊疗区域环境整洁、诊疗区域清洁消毒、诊疗设备清洁消毒、清洗消毒区域整洁、每日定时通风。

1.3.3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高危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计算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40例患儿。常规护理组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5.65±1.79)岁。护理质控组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10个月~9岁,平均(5.35±1.2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高危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护理质控组的感染率为4.29%,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危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2.3 两组医护人员工作合格率比较 对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90次调查,护理质控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手卫生依从、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医院感染知识知晓、诊疗区域环境整洁、诊疗区域清洁消毒、诊疗设备清洁消毒、清洗消毒区域整洁、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工作合格率比较

2.4 两组高危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质控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高危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儿童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群体,尤其是危重患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将会对其康复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儿科是医院感染预防的重点科室[5-7]。为降低医院感染率,自2018年1月起本院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该模式以人为主,其他手段为辅,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采取的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从人员、药物、仪器、环境、方法5个方面进行护理质控,建立考核和处罚标准,使质控有章可循,且做到常态化管理[8-9]。本研究建立的质控体系加大了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力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环境卫生、医院感染知识、环境整洁、设备清洁等方面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患儿能够更好地康复,从而改善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减少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矛盾,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10-12]。

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部会携带大量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3],目前全球公认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简单、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是手卫生[14]。林薇等[14]研究显示,采用常规培训同时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式连续培训3个月,即可很好地促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同样,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程度也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关。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通过考核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5]。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并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控组的感染率为4.29%,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8.57%,表明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可降低高危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在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前,多数医护人员质控意识薄弱。而在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后,医护人员的护理质控意识增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纠正,并借鉴他人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对手卫生、环境卫生、医院感染知识、环境整洁、设备清洁、通风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养成良好的护理习惯[17-19]。本研究显示,护理质控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手卫生依从性、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医院感染知识知晓、诊疗区域环境整洁、诊疗区域清洁消毒、诊疗设备清洁消毒、清洗消毒区域整洁、每日定时通风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合格率。

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的目的是为了给患儿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护理和治疗,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对护理人员工作每日、每月、每季度的抽查,记录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并及时纠正,循环跟进,使护理质控持续有效[20-21]。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要求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执行护理操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22-2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1.4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71%,表明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模式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应用于住院高危患儿,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合格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形势医护人员常态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