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学科普展览探索与实践

2020-04-24肖航

神州·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矿物博物馆

摘要:地质学具有专业性强、标本观赏性欠佳等特点。本文以原创展览《矿物睇真D》为例,结合博物馆特点,从选题思路、展览内容、教育活动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为广大地质科普宣传工作者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博物馆;矿物;科普教育

广东省博物馆是广东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基本陈列包括历史、艺术、自然三大方向,有《广东历史文化陈列》、《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自然资源展览》(以下简称“自然资源展”)、《土火之艺——中国历代陶瓷展》、《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展》等五个展览。《矿物睇真D》是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自然类原创展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于2019年开始在省内巡展。本文将从选题思路、展览内容、教育活动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选题思路

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是博物馆的四大功能。博物馆相较于其他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众多的实物收藏品,博物馆在行使其教育功能时这些藏品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博物馆进行科普教育时一般具有内容通俗易懂、传播形式自由、受众范围广的特点[1],但地质类标本(如矿物和岩石)往往给人枯燥乏味、观赏性差、专业性强的印象,所以如何把展览做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任务,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经验[2][3]。

广东省博物馆现有三万余件地质类自然藏品,在确定展览主题前首先是梳理藏品,寻找其共同点和趣味点,为组织展品提供依据;其次是确定了受众观众主要为有一定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青少年和成人;最后是拟定展览大纲。

2.展览内容

由于矿物深埋于地下,虽然平日里人们很少与其直接接触,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又与之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勘探采矿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精美的矿物晶体被人们所发现和收藏。矿物鉴定是地质工作中重要基础环节之一,也是了解和认识矿物的有效途径。故本展览通过展出103件(套)精选的馆藏矿物标本和38件辅助展品以及90张精美图片,介绍矿物晶体丰富的形态、性质和常用鉴定方法,讲述与矿物有关的人文故事,鼓励观众发现与探索身边的有趣事物,起到自然科普和人文科普的双重作用。

展览分为“什么是矿物”、“矿物的特性”、“如何鉴定矿物”三大部分。展览入口处不作任何说明,首先摆放琥珀、珊瑚、煤玉、苏纪石、铁胆石、花岗岩等标本,提出问题“猜一猜这些展品哪些是矿物?”,随后引出第一部分的“矿物与岩石的区别”、“格子构造”、“矿物晶体形态”等概念。让观众带着问题参观展览可加深观众对展览的印象,这部分尽可能地展示不同品种、不同形态的藏品,使观众保持对藏品的新鲜感。第二部分“矿物的特性”分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两个章节,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荧光、折射率、硬度、解理、断口等概念,这部分的展品颜色丰富且特性明显,观众能夠通过观察展品和展板内容一一对应。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前两部分的融会贯通,通过掌握的矿物知识指引观众去学习如何鉴定矿物,这部分展示较多的是辅助展品,如放大镜、硬度笔、划痕版等常规鉴定工具。

大量的理论知识难免使观众觉得内容枯燥,若设计与基本陈列“自然资源展”中相类似的大型互动装置,又不利于整体运输,增加了巡展难度。故展览内容中穿插大量的小知识窗口和图文故事,启发观众发现隐藏在身边的矿物知识,增加展览趣味性。例如运用化学课堂上常使用的分子结构模型来代替微观的矿物晶体结构(图1);运用食盐水蒸发的小实验类比矿物晶体的形成过程(图2);通过古希腊神话关于紫水晶的传说讲述“紫水晶”一词的由来等[4]。

3.教育活动设计

有个被广泛接受的博物馆教育理念是: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5]。这说明参与实践的记忆效果更好。博物馆采用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来促进观众理解展览内容和拓展知识,“以教促展”能有效提升观众对展览的理解。除基本的讲解以外,针对不同人群采用学习纸、互动表演、DIY、小实验、知识问答等形式都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6]。

本展览教育活动“小石头大学问”是以小实验形式为主。将展览内容提炼精简,以上手实操的方式让观众了解矿物各方面的性质。首先通过PPT展示经过提炼的展览内容,再让观众观看“在家培养晶体”(引导观众自行购买材料,在家制作简易晶体)和“阿基米德原理”(巧妙计算物体密度,温习物理课堂知识)的视频,最后让观众实操如何鉴定矿物。观众通过实践,加强了对展览第三部分内容的理解。

4.结语

地质学具有专业性强、标本观赏性欠佳等特点。开展地质科普工作还需充分利用自身机构优势,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受众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缪蓓蓓.浅谈自然博物馆在科普活动中的定位[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S2):77-81.

[2]龚淼,钟琦.地质博物馆6-12岁儿童科普教育活动的设计探讨——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03):60-64.

[3]廖珊,龚淼,钟琦.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实践与创新[J].国土资源导刊,2018,15(02):91-96.

[4]埃里克.查林(英),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矿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6.37-38.

[5]董建冬.把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中来[N].中国文物报,2005-09-23.

[6]王丹.自然博物馆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7):80-82.

作者简介:肖航,男,广东省博物馆助理馆员,从事矿物宝玉石方向的藏品征集、陈展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矿物博物馆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我国首列106节重载列车抵达济矿物流
博物馆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露天博物馆
认识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