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叶剂第二次施药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田田旋花防效及对棉花产量构成、品质的影响

2020-04-24范伟彦杨德松

中国棉花 2020年4期
关键词:混配草甘膦棉田

范伟彦,杨德松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

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L.),属旋花科、旋花属,为多年生深根平卧或缠绕型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繁殖再生能力,种子繁殖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无性繁殖是其在田间蔓延的另一方式[1-2]。 田旋花具有耐瘠薄、耐旱、耐盐碱的特点,能够适应极端干旱、土壤盐渍化、土地贫瘠的生存环境。作为世界恶性杂草之一,田旋花在新疆棉田的相对多度值为40,强大地下根系吸收大量的水肥,茎秆紧紧地缠绕在棉株上,严重制约棉花的早熟、优质、高产[3-4]。而且其繁殖及攀爬的特性极大地增加了田旋花的防除难度[5]。关于多年生杂草,目前主要采取机械防除如中耕除草、人工拔除和化学除草的措施[6-7]。 但随着新疆棉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劳动力数量日益减少,导致人工拔除杂草的成本逐年增长,因此田旋花以化学防除为主。在棉花收获期进行田旋花的防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采棉质量及减少来年其在棉田的发生基数,其中脱叶剂混配除草剂可兼顾田旋花的防除及棉花叶片的脱落, 缩短工作量,减少生产成本。 关于田旋花化学防治的报道较多,而对脱叶剂混配除草剂防除田旋花的效果及对棉花安全性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选取在棉花成熟期,调查棉花第二次喷施脱叶剂时混配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田旋花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构成、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棉田田旋花的化学防除和机械化采收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商户地乡西梁村(86°26'E,44°59'N)。 该地位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 平均气温为6.3 ℃至6.9 ℃, 全年日照时间为 2 800~2 870 h,≥10 ℃积温 3 400~3 600 ℃,无霜期170~190 d,年降水量 140~350 mm,年蒸发量为1 500~2 000 mm。土壤质地为壤土,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业为灌溉农业,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为棉花。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棉花品种为禾信76。

供试药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台湾亿丰农化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噻苯·敌草隆(总有效成分 540 g·L-1,噻苯隆含量 360 g·L-1,敌草隆含量180 g·L-1)(迈克斯如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助剂:280 g·L-1烷基乙基磺酸盐(迈克斯如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该试验供试棉花播种日期为2019 年4 月17日,栽培方式为机采棉种植模式,一膜六行两管,行距(66+10) cm,株距 10 cm。 第一次灌溉日期为2019 年 4 月 19 日,停水日期为 2019 年 8 月 20 日左右。处理:于棉花吐絮收获前2019 年9 月8 日第一次喷施噻苯·敌草隆225 g·hm-2+助剂900 mL·hm-2,2019 年 9 月 18 日第二次喷施噻苯·敌草隆150 g·h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 7 500 mL·hm-2+助剂600 mL·hm-2,均采用机车喷施。对照:在第二次喷施时不加入草甘膦异丙胺盐,其余均与处理区相同。 药剂处理前,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5 个样点, 每个样点固定5 株田旋花并挂牌标记,每个小区25 株,共计6 个小区。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对田旋花防治效果的调查。第二次施药当日和施药后7 d、15 d,观察并记录田旋花症状,药后30 d 时,调查田旋花根部变化,并在第二次施药后7 d、15 d 调查各小区田旋花的株数, 计算株防效。公式: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1.4.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调查。在棉花收获前, 选择各小区中部长势相近有代表性的棉株,上部(第 7 果枝以上)取 30 朵棉铃,中部(第 4~6 果枝)取 40 朵棉铃,下部(第 1~3 果枝)取 30 朵棉铃,将100 朵棉花晒干、轧花、称量,测其铃重和衣分[8]。 挑选每个小区处理好的皮棉样品150 g,检测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5 项指标, 每个样品重复3 次,试仪器为 HVI1000,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5±3)%[9]。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进行数据整理,SPSS 24 进行方差分析, 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s法多重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田旋花的防效

2.1.1田旋花受药后症状变化。处理区:第二次施药后7 d 田旋花叶片开始出现褐色斑点,斑点焦枯,整个叶片开始变黄且叶片边缘开始向内卷曲,茎秆开始变为黄褐色,干枯、变细,植株明显矮缩;地下根部开始出现锈色斑点,呈现失水状。药后15 d,叶片 90%以上焦枯、萎缩,变为深棕色;茎秆由黄褐色变为深棕色,干枯变细,开始溢缩;根部锈色斑点变为深褐色斑块,腐烂。 药后30 d,由于棉花已收获,田间茎秆已粉碎,只调查了田旋花的地下(20 cm)根部变化,地下根部已经明显腐烂。 可见,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田旋花具有持久的药效,可很大程度上减少来年田旋花的发生量。

对照区:田旋花叶色浓绿,但随着气温的降低以及田旋花进入生长末期,部分叶片开始变为红褐色,茎秆几乎没有变化,地下根部仍为白色。

2.1.2对田旋花的防除效果。由表1 可以看出,第二次施药后7 d, 处理对田旋花株防效为40.14%,药后15 d 为80.15%。 可见,药后15 d 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田旋花的株防效可达到80%左右,防治效果较好。

表1 处理对田旋花防除效果

2.2 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2.2.1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由表2 可知,第二次施药后15 d,处理与对照铃重、衣分与对照区均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第二次喷施噻苯·敌草隆时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处理对棉花的铃重和衣分并没有影响。

表2 2 种处理下棉花产量构成的对比

2.2.2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由表3 可以看出,第二次施药后15 d, 处理与对照棉纤维的马克隆值、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3 2 种处理下棉纤维品质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田旋花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列为世界恶性杂草之一, 在美国20 多个州被列为一级有害杂草和检疫性杂草[10],也是新疆棉田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贯穿于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常常通过缠绕棉株,并与其争夺水、肥、光照、空间等生存资源而危害棉花的生长势、产量和品质[11]。 常用的防除田旋花的茎叶处理除草剂有2,4-D、麦草畏、毒莠定[12]、咪唑烟酸[13]、二氯喹啉酸[14]、草甘膦、环丙嘧啶酸[15]等,土壤处理除草剂有氟乐灵、精异丙甲草胺、甲磺草胺[16]、丙炔氟草胺、磺酰磺隆等[17]。 郝彦俊等[18]研究表明采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1%草甘膦水剂(质量比1∶1)20 倍液茎叶喷施,可有效控制棉田的田旋花,防治效果达77%~97%。 李新林等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150 倍防除棉田田旋花,药后15 d 田旋花叶片干枯率为75%,根茎腐烂率为81%[18]。 目前,新疆棉田田旋花的防除主要靠茎叶喷雾和茎叶涂抹处理。 草甘膦异丙胺盐,化学名称为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异丙胺盐,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无残留除草剂[19],主要用来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对于一些恶性杂草牛筋草、芦苇、狗牙根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特别适合果园、免耕田、休闲地、田边、林地及高秆作物行间使用。

本研究在棉花吐絮期二次喷施脱叶剂时混配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进行田旋花的防治, 发现药后15 d 对田旋花的防效能达到80%左右,且可使其地下根部20 cm 处明显变褐和干枯,总体防除效果不错。 这与李新林等[20]的研究结果相近。 此外,由于本研究施药期处于棉花生长后期,试验后期棉花地收割,田间调查只持续到药后30 d,而此时气温相对较低且下降较快,草甘膦异丙胺盐的内吸传导明显减弱,药效发挥作用时间延长,因此,此后药效持续发挥仍会对田旋花在土壤中的根茎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试验还明确了上述处理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1)第二次施药后15 d,处理的棉花铃重在5.61 g,衣分在47.65%,和对照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处理与对照的棉纤维马克隆值、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也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常规喷施脱叶剂的基础上,在第二次喷施脱叶剂时混配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7 500 mL·hm-2对棉花有较好的安全性。 此外,化学防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有效控制棉田田旋花手段,但对环境危害较大;因此,应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预防、农业、生物、化学多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混配草甘膦棉田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法国拟2020年废除草甘膦的使用
禁用草甘膦或将导致农民杂草防除成本增加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草甘膦 三季度有望吹响反攻号角
几种杀虫剂对甘蔗绵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