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0-04-23赵青山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照明设计博物馆

赵青山

摘 要:博物馆文物展陈设计存在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即光害问题。在博物馆文物展陈照明中通常会强调灯光的照射效果,却忽视了光对文物的伤害。很多文物即使在正常光线下依然会产生永久性的受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观赏效果,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从文物保护视角来看,博物馆展陈照明决不能以满足视觉条件为唯一标准,而应注重加强展品保护,避免文物遭受光辐射的损害。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照明;照明设计

现阶段,博物馆成了每个地区、国家、民族文明的一种象征,在博物馆里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文物的内涵。对于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展陈照明设计问题,因为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把展品最好的、最真实的形态展现在观看者面前,并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视觉疲劳等问题,使得观看者的观看之旅更加舒适。为此,博物馆必须在提供文物保护的科学设计照明,将原状展陈利用照明呈现最佳展示效果。

1 博物馆文物原状展陈照明的设计原则

1.1 保护原则

如何科學地保护珍稀文物展品是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展陈照明设计中首要遵循的是保护原则。一方面,要借助对文物曝光量的控制与调节来保护展品,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光照环境下,防止光对文物材料、色彩、质地等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另一方面,展陈照明设计中要考虑光照环境中红外辐射及紫外辐射对文物的危害,将光照波长控制在400~700nm之间。针对光敏感型文物,在展陈时要将光照调节到50lx以下。如字画文物展陈时,可将光照调至150lx以下。而对光不敏感的展品,将光照调至300lx以下,即可有效减少光害。

1.2 艺术原则

对展陈照明而言,显色指数高可以更生动地还原历史文物的面貌与色彩,使历史文明更加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在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中,要考虑到艺术原则。针对绘画文物、编织文物、多色展品等这些对照明辨色度需求高的文物进行展陈时,采用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用作照明。当然,文物展品质地差异极大,有些表面粗糙,有些则极为光滑,有些坚硬无比,有些则松松软软,有些透明,有些半透明,还有些展品能够反射出光斑等。针对不同的文物展品,照明设计中务必要将其质地充分展现出来,以强化其真实感。如陶器文物、绳纹骨上所刻字与部分器物的布纹席纹等,可通过调节灯光,利用测光照明来展现其质感,突出展品明暗有致的立体感;再如,瓷器、漆器、金银器等文物,其表面结构存在单向反射,若直接将光线投射其上,极易形成极亮的光斑。因而需要对灯光加以调节,采用柔和漫射性质的散射光线,以便将最为生动的艺术细节展现给观众。

2 文物保护视域下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

从文物保护视角来看,对博物馆展陈区照明设定了诸多标准,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设计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2.1 辐射与照度设计

照明委员会对光辐射的作用早有研究,低于380nm波长的紫外光会对人和文物造成严重损害,使文物色泽、组成物质特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导致文物外表层脱落,使之失却观赏和研究价值。因此,博物馆展陈灯具辐射通常控制在300~700nm间。此外,红外辐射的过多照射会使文物升温,使文物变得干燥易脆。以故宫博物馆为例,为了保护文物展品,博物馆展陈灯具均加设了UV滤镜、IR滤镜,有效滤除了光线中对古建、文物有害的紫外光、红外光,并依循博物馆照明规范将紫外线含量控制在20μW/1m范畴内。故宫博物院所展陈文物多以珍稀文物居多,且不同文物对光照要求不尽相同。根据要求,太和殿多数为漆器、木器等光敏感文物,因而年曝光量限制在360000lx·h/年;其他建筑参考了太和殿标准,并依据文物类型、大小、位置等进行了调节。

2.2 亮度分布设计

博物馆展陈中亮度分布主要取决于照度分布和展品面对光的反射率。如对大连汉墓博物馆而言,展陈区过于均匀的照明并非好事。视野内照明过于均匀会导致观众无法找到展览重点,也难以通过亮度变化做出相应的行动,极易使之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文物展陈照明设计中,要根据情况调节亮度分布,既保证文物应有的层次感,又要确保其清晰度。对博物馆整体展陈环境而言,明暗比过大的照明更会对观众视觉功效造成损害,使之难以调整和适应瞬间的明暗;差异过大的亮度分布还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紧张,不利于文物及人的安全。为打造令人舒适的视觉环境,必须科学调节亮度。通常而言,文物照明要略高于四周环境,打造出以展品为中心的展陈光环境。文物之间的亮度关系也应根据主从关系依次进行分布,最终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对相同器物而言,各光源间应注重调节光比,依循大小、质地等选择科学的光比。此外,对大多数遗址类博物馆,要特别注意,观众在参观此类博物馆时,需要多次反复从明亮的室外照度水平高达100000lx直接进入昏暗的展室照度仅为50lx观看展品,很难满足视觉明暗适应要求,难以看清文物展品。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节室外室内亮度分布,将亮度对比最小值设置在1~5范围内,中等值设置在5~10之间,但不能超过10,如此方可满足视觉要求。

2.3 反光眩光设计

光源亮度过强会导致眩光,强度越大、光源量越多、面积越大、周围环境越暗、距离人眼越近、投射角度与人视角之间的角度越小,则眩光就越严重。对于直射眩光而言,通过控制灯具布设位置、遮光角等可有效限制眩光。但无论顶光还是侧光,均需要预留14°以上的保护角。而对反光率较高的文物,应将发光角避开观众视角。反射眩光涉及一次、二次眩光,前者多由玻璃展框反射而生,只需将灯具布设在无反射干扰区即可规避;而后者多因展品四周亮度过高而引起,需要将展品四周亮度降低,或将其布设到不影响文物观赏的侧面;对于明暗对比度过大而产生的眩光,要适当提高展厅照度,确保文物工作面亮度与展厅环境亮度比低于100:1。以黑龙江博物馆临展厅为例,为消除眩光、反光,展陈光源通过调整悬挂高度,将其控制在观众视线的45°以上,且所用光线为柔和的散射光。并通过加置灯罩、墙壁反射及展柜侧顶投射等手段对光投射角度和亮度加以限制,极大地控制了光亮度。

2.4 光色与显色性设计

光源颜色质量涉及两大方面:一是光表观颜色,即色表,可用色温来表示;二是光源显色性。通常而言,色温越低、越偏黄色;而色温越高,则越偏蓝色。在博物馆原状展陈照明中,要依循环境氛围,选择不同的色温。暖色光更接近日出、曰暮之境,因而易给人肃穆、庄严之感,更适用于展陈区照明;而偏红暖色光涉及对文物伤害极大的短波福射,因而不适用于光敏感文物。此类文物适用的色温约3000k。对于高色温冷色光源而言,其能够给人以振奋感,因而更适用于公共通道及光不敏感文物的照明。博物馆展陈了字画等光敏性文物,光线色温选择了利于文物保护的3000k色温。光源显色性对有色文物的外观影响极为显著。根据国际照明协会要求,显色性最佳为Ra100,书画、彩色纺织品等对于显色性要求极高,因而需要采用Ra>90的光照。对于显色性要求不高的文物,可选择显色性较低的光照。

当前在博物馆展陈照明中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目的是为展陈照明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博物馆照明规范的修订提供支持,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原真性,避免或减小因人工照明所造成的历史信息失真和遗产价值降低的威胁。

参考文献

[1]赵建平,肖辉乾,王书晓.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

[2]党睿,张明宇,刘刚.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展陈照明调查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8(3):18-23.

[3]刘显明,李相迪,张军.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照明工程学报,2017(4):32-38.

猜你喜欢

照明设计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