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反艺术思想的体现

2020-04-23崔焱一

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弗作品

崔焱一

摘 要:安塞姆·基弗是德国著名的新表现主义画家之一,其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安塞姆·基弗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在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推动了德国在战后重新确立国家、人民的价值,走进基弗的巡展展馆,作品的表现形式给予人们一种战后的荒凉、寂静,虽是如此,但给予欣赏者视觉上的美感确是十分充足的。基弗艺术作品的成功,不是其绘画技法的精湛,而是站在了德国历史、民族自信的出发点上。基弗在艺术创作时,充分运用反艺术思想,其讲到“反艺术就是艺术”。他的作品不止是视觉上的“产品”,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赋予其精神层面的意义。基弗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是基弗对于艺术“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安塞姆·基弗 作品 反艺术

一、安塞姆·基弗作品的创作背景

安塞·姆基弗1945年出生,这一年德国作为法西斯战败,在这历史背景下正是引起了基弗对于艺术的思考,他的作品是伟大的,唤醒了德意志人民的精神,同时又像是表达诗人般思想的深邃。他的作品似乎在暗示着德意志人民一定要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中苏醒过来。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六七十年代,世界艺术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抽象艺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也迅速发展,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艺术流派崛起,在艺术家的观念上要求“再创造”,艺术的表达形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架上绘画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艺术的发展,观念艺术出现空洞和沉寂,与此同时安塞姆·基弗、马库斯·吕佩尔兹等为代表的新表现主义映衬着艺术世界的需要而生,其运用当时流行的艺术创作方式结合架上绘画,创作出极其夸张、内省的艺术作品,开创了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基弗在这种艺术风格的选择上是有着充分的理由,“一方面,这是基弗等德国艺术家对当时以美国现代艺术为主导的状况的反逆;另一方面是对德国战后文化现状的反思。”①从作品创作形式的显现上是对当时现代主义艺术的反逆,所存在一定的表现美感;在对德国阶段性“情绪低落”的反思。基弗说过,反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艺术本身。我们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在一种艺术本身上发展、继承所产生的作品也是艺术品。这里的“发展”也包括“逆向”发展。“反艺术”一次最早是由达达主义者提出来的“达达”并不是艺术,而是“反艺术”。并且达达主义者认为反艺术其实就是新的艺术,而新的艺术就是艺术。“反艺术”艺术家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任意商品,通过调整、装配、涂改修正、拼接、绘制等方式进行艺术实践或者说艺术再创造,在反艺术作品中不存在传统艺术的观念。这一切都是从杜尚的作品《泉》开始的,他们针对的一个“小便池”放在展厅这么一个空间中的价值展开讨论,自我认为是反艺术的一种行为。基弗说到“达明·赫斯特是一位伟大的反艺术家,他很率真的走向苏富比,直接卖掉自己的作品,他那样是摧毁艺术,但是再做这样一件很夸张的事情的时候,本身就是艺术。”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大来讨论,也可以引起,什么是反艺术?反艺术是不是艺术?判定艺术的界限是什么?以下是基弗的作品(图一、图二、图三),也正是受到了“反艺术”思想、的影响。

艺术品、作者、社会背景、消费者,四者存着的关系,温迪·葛瑞斯伍德运用线条来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个人理解为,四者之中艺术通过艺术家、消费者来接触社会,社会通过艺术家和消费品来影响艺术。可以用来判定为艺术是艺术家受到社会影响,反映社会发展、存在問题的途径。除去消费者,所构成的三角形也同样存在互相关联的某种关系。

艺术本身存在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结合客观规律,一种艺术的没落必定会兴起一种新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漫长的古典主义的时代,和富有极强个性的现代发展阶段,西方必定会出现反对以图和无限的创新为依托的偶然艺术,在无限创新的偶然艺术急剧发展,脱离现实。在这种艺术的发展史上以基弗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反对这种前卫的艺术,其实是在拯救艺术。

《海德格尔论艺术和艺术作品》中讲到:“他为何坚信任何试图从一种美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的本质都是不合适的,甚至这是这对美本身的思考也是不可能的,美本身与存在和真有关。”②这也就说明在反艺术的过程中所做的实践,不是思考该实践结果是不是艺术,而它本身就是艺术活动。而对于安塞尔·基弗来说,作品的调子,给予人一种灰色的压抑,但是在意义上是美的,美本身是与存在有关。基弗的作品其实就是反艺术,其作品追求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体验”,反而追求的是“真”是“存在”。

二、其作品表现形式体现的视觉感受

其作品并不是传统绘画或者艺术创作的技法完成,运用传统的绘制方式是创作不出如此令人振奋的作品的。其一在创作中大量使用铅片、铁片、树皮、干草、乳胶等,掺和油画或者其他绘画颜料进行绘制。其二,将摄影作品与绘画相结合,黑白的摄影作品画上一些颜色,或者在摄影作品上用其他材料(如:铁、铅等)进行再创作。作品中丝毫看不出传统艺术的踪迹,反而在已有的商品或摄影作品上在创造,毁灭抛弃艺术的同时这种行为其实就是艺术。“消除传统的真善美应该是在创造新的真善美。”打破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将材料作为元素重新构成。③在艺术发展反美学方向的同时也在发展美学,特别是艺术美学。

欣赏基弗的作品时,你会发展其作品的永远都是灰色调。无论是油画还是装置,都呈现出铅和混凝土的本色调。这些代表沉重的颜色使得他的作品不是娱乐,而是使得欣赏者回想起二战,心里的感受默然生成沉寂,通过神话题材使得上升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上。这种艺术品所表达的效果远远超出对于欣赏者视觉上的满足,我想他和他的作品对于德意志民族的意义并非是简单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那样简单。更多的像是精神上的良药。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从视觉效果上并非是没有美感的,我们在欣赏他的价值美的时候,也需要关注他的视觉效果,这种统一的灰色调,才是打开欣赏者心灵的钥匙。《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基弗:“他是一个巫师、冶金术师、先知......基弗的油画如此沉重,这种沉重使人简直是感到插上了翅膀。”④他打破用图像来解释艺术,在画面中试图使用大量的艺术符号,同时在消解意义,缺少现实的享乐元素。其实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创作者的身份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灵感的来源不同,导致其艺术走向另一个方向。

新现代主义特别是基弗的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是对艺术的简单表达,而是更加注重视觉效果下的内涵。这其实就是他用各种元素构成的艺术作品的视觉作用。当欣赏者在欣赏其作时,如:《纽伦堡》、《赫尔曼之役》等,不是满怀欣喜,而是由各种符号构成如同迷雾一般,不懂艺术的欣赏者只是欣赏作品中元素构成的美感,或多或少的也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在想象力的作用下欣赏这些作品。

此次是在济南观赏的基弗作品中国巡展,从单个作品上欣赏效果弱于展厅效果。步入展厅,那种灰色给人的视觉冲击,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沉重,不得不为当时的德国历史产生哀叹,正如图三是2.45维艺术与2维艺术的结合,将材料制作好的底版上贴上作者或者艺术家行为艺术的照片,似乎给人一种沉思,面对广阔的田野,面前的河流流向远方,艺术家的深思逐渐引导我们开始沉思。

三、基弗的艺术与反艺术思想之间的互相联系

基弗的艺术在走向消灭意义,无意义,反向作用使之更加有意義。德国新现实主义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他是在与艺术、文化的斗争中萌发出的结果。他被称为“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往往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依然被放在展厅里欣赏。及时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产生谜一般的感觉,但内心不由默认为这就是艺术品,伟大的艺术品。基弗作为新表现主的代表人物,更多的是想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对于艺术的追求不满足于单纯的对自然界的模仿,站在拯救德国整体无意识的高度上,突破人所处的环境揭露人的内心,唤醒德意志人民,不是仅仅停留在暂时和艺术的偶然现象,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作品的内涵,都充满了作者对事物看待的态度,对待艺术的态度,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正如图作品《星空陨落》,是由土、亚克力、未加工的水钻(钻石)制作而成,在欣赏作品时由于钻石的因角度的不同会闪烁光芒,正如晚上的星空一般,虽然有巨星陨落,但也让人产生联想,其他小星星确实永恒的,似乎是黑夜的希望,艺术的希望、德意志民族的希望。

罗丹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比那些美的更显露他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痛苦的病容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⑤这种方式是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伎俩”,艺术家们不是用丑的艺术表现丑的事物,而是用丑的艺术衬托美的事物和美的心灵。在一般人或者说不懂欣赏艺术的人眼里该作品是丑的,相对于古典主义的作品来说,而在艺术中或艺术家的眼里,就会转变一种状态,成为美的艺术作品。我们知道美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康德的美学里提到崇高的美,如果说17-18世纪之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作品时优美的、和谐的、是让人陶醉的,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心灵上都是可以捕捉人的视觉享受的。那么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就是在揭示事物“伤疤”的同时必须加上一把盐,严厉的批判,将“真实”赤裸裸的显露出来。霍丁说“从美和丑的对立到丑的真正意味的心理深化只需一步,即作为拥有着激情,本能和一切未察觉的尚处在潜在状态邪恶的人的隐匿生活的丑,不带任何虚饰和伪装的丑,正是艺术家以其对升华毫无顾忌惊世骇俗之举将其释放出来”。⑥阿多诺讲到:“任何想要寻找原初事物或概念的哲学都是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所寻求的秩序的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是连续的否定。”⑦在对传统美学和艺术的大批判中提出“反艺术的理论。”进而为基弗的作品奠定基础。否定艺术的行为即艺术,艺术在辩证和否定中发展。其作品的个性,内容和形式的自由选择,对他来时艺术和生活在认识上是一致的,艺术不是娱乐品,而是人类灵魂的良药,绘画作品呈现荒凉、孤寂、而他内心确实最想成为进步和永恒。

如果说民族意识是基弗艺术创作的题材来源,那么反艺术思想就是左右基弗艺术作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相反作品体现出来的反艺术思想,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正是艺术家通过社会背景、自我思想进行艺术创作,同时通过作品来影响欣赏者,达到三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共鸣。

结语

基弗的艺术思想在世界上的艺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艺术理论是基弗创作的一部分思想的因素,历史、文化、宗教等种种因素同样左右着基弗风格的发展方向。我们走进展厅,如果对于历史不清楚,也会欣赏得津津有味,一般的欣赏者会有似懂非懂的感觉。这就是基弗作品在视觉上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不是他作品最想要表达的内容。反艺术的思想对于基弗的影响从其作品中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其作用不可小觑。在对比中才会有美与丑,在审丑的同时更加突出内涵深处的审美意义。无论是作品的构成元素还是审美,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如何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究的。

注释:

①转引自《安塞姆 基弗的艺术与西方神话》,傅丽莉[C].美术,2008年9月5日.

②转引自《海德格尔论艺术与艺术作品》,科克曼著[M].英文版,Dordercht,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86,第88页.

③转引自《艺术的穿透力——关于安塞姆·基弗艺术探索的思考》,马凌霄[C].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5月1日.

④王悦.真实永远是灰色的对基弗作品色调的研究[C].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第一章.

⑤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⑥文中句子转引陈后亮,《论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审丑转向问题》[S].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15日.

⑦【德】阿多诺,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3.

⑧【德】安塞姆 基弗,梅宁,孙周兴译.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M].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基弗作品
楚雨的诗
浅谈基弗艺术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精神与象征意涵
基弗不在中国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感受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