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需要被尊重

2020-04-23沈丽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服我会小朋友

沈丽新

很多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经常用一个句子:“请各位家长配合。”这个句子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把孩子们排除在外了。教师与家长打交道,其实是为了孩子。

所以,教师对家长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的需求点出发,让家长尊重、在意孩子的需求与感受,这样他们会更好地配合教师。

一、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在人前的感受

我们学校的校服分夏季套装和秋季套装。在夏天和秋天,周一要求孩子们穿校服,因为有升旗仪式。细心的班主任会在周五放学时向孩子们强调,甚至周日晚上还给家长发提醒消息。但是到了周一,仍会有几个孩子忘穿校服。

学生不按要求穿校服,在有些家长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班主任而言,这是工作不到位的标志,相关负责人会给予提醒甚至批评。这时候的班主任,需要联系没穿校服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在升旗仪式前把校服送过来。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会有好的效果,有的家长会以“我们都在上班”为由婉拒教师的要求。

这样的现象我也遇到过。一次我联系家长的时候,对方很简单地回复我:“我们都在上班,家里没人,可不可以这次算了?下次我们一定注意。”电话这头的我,温和地对他说:“可以的。我保证不会因为孩子没穿校服而批评他,但是,所有的小朋友都穿着校服,就他没穿,估计孩子会很尴尬、很难堪的。”结果,在升旗仪式之前,家长把孩子的校服送来了。

这个案例极大地启发了我。教师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不要提他们的不配合给教师带来的麻烦,而是要强调他们的不支持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处境。

放学后,有时个别家长没有准时来接孩子,教师一边有会议必须参加,一边又要陪孩子在校门口等家长,内心十分焦急。在终于看到家长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对方:“您迟到了,该跟孩子道个歉哦!大家都走了,就他被留下来在门口等着。孩子会难过的。”

孩子上体育课要用的跳绳始终没有、数学课上要用的七巧板始终没有、美术课要用的工具经常缺这少那,我会告诉家长:您的孩子什么东西又没有带,他经常会可怜兮兮地喊“老师,我没有”。我会尽量帮孩子借。但有时候孩子低头不语,那时候他一定特别难受。

在节目彩排的时候,家长忘了给孩子带演出服又懒得送过来的时候,我会对家长说:“大人也许觉得没关系的。可是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演出服,自己却没穿,会很难过的。”

基于孩子感受的表达,能够触动家长的内心,让他们尽力配合教师的要求。

二、引导孩子要求被家长更好地尊重

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入学一两个月,各方面的表现就比较“突出”了。这个“突出”,不是因为他们的优秀,而是各方面的滞后。留心关注一下,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名字经常被老师点到。

“小何,你早一点来上學,争取晨会课能参加。”

“小渊,昨天发下去的小练习今天要交的,你又没带。明天带过来。”

“晨晨,今天下午有广播操比赛,你又没穿校服。家里有人能帮你送来吗?”

…………

尽管我的提醒与询问很温和,但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难堪。这样的提醒与询问持续、集中地在几个孩子身上发生,仅仅靠事后的单独联系与提醒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

平时的家校联系中,我会群发相关观点:“希望各位爸爸妈妈尊重孩子在集体中的感受。一个孩子经常在同学、老师面前没面子,他以后可能会自卑,也许他会因此而不愿意追求上进。”

“被尊重感受”也是可以教给孩子的,并让孩子去跟父母提这样的要求。

我跟孩子们分享小夏同学的妈妈对他的尊重:美术老师布置画一幅画,小夏需要画到一个亭子,但是他一时又想不好怎样画。妈妈知道了,就用手机给他查图片,查到一个小夏理想中的亭子模样,他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画。我对孩子们说:“我认为小夏的妈妈很尊重他,在意他在美术老师眼里的形象——小夏的画完成得好,老师会表扬他,他就可以很神气了。”我会把这样的观点群发给家长,向家长传达“孩子需要被尊重”的理念。

这样的次数多了,有时候小朋友的回执忘了带、借我手机给家长打电话时会 说:“你们不尊重我,不把回执签好!”也有小朋友会这样表扬家长:“我觉得爸爸妈妈很尊重我,他们每天都会看老师的通知,看需要做什么、带什么,帮助我完成。”

孩子们自己对父母提要求,远比教师苦口婆心要求家长配合更有效。

三、孩子个体被尊重后会有正向反馈

我们的美术老师负责全年级的美术教学,她对我说:“你们班一直是最干净的。”保持干净是需要教的。而前提是教会孩子们重视自己的个人卫生,尊重自己的个人形象。

我强调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夏天要求他们天天换衣服,春秋两季要求经常换内衣。到了冬天,我会调查孩子们有没有天天洗澡,天天换内裤和袜子。我还会提醒他们注意保持衣服整洁,不要弄脏。如果脏了,要及时换洗。我会经常赞美外套干干净净的小朋友。这样的熏陶教育,会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只有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个人卫生意识,有了基本的审美观念,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他们才会对保持公共卫生形成习惯。

我从来不提“班级卫生”这样的大词。我只是告诉他们,我很在意他们的桌面是否干净。谁的桌子干净,我会表扬;谁的桌子脏了,我会批评。甚至,开学迄今,我不遗余力组织了两次擦桌子活动——每个小朋友自带小毛巾等,把桌面和桌斗擦了又擦。每节课的课前两分钟,只要我自己没课,我必定在教室巡视,要求把桌椅拉好对齐,把地面纸屑捡干净。我会及时表扬:“某某小朋友的地面总是保持得很干净,他非常讲究卫生。”

【结语】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朝向真善美成长,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在家长配合不到位的时候,教师不必多次强调“请多支持教师工作”,而是帮助他们理解孩子在教师面前、在同伴面前的感受,尊重孩子在群体中的个人形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去向父母要求“被尊重”。一个尊重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朝向真善美发展,才会保持美好的个人形象。由一群尊重个人形象的孩子组成的班集体,其纪律、卫生、作业等各方面自然不会差。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校服我会小朋友
我的校服我做主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我会分辨
我会玩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