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自己雕琢成“大卫”

2020-04-23李镇西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潜藏着石料米开朗基罗

李镇西

尽管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很熟悉,但我在佛羅伦萨看到原作时,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虽然是冰冷的大理石雕塑,但大卫坚毅的眼神、富有爆发力的双手、饱满肌肉形成的波纹、皮肤下凸起的关节和血管……都让人感到生命的蓬勃与鲜活。

据说这是米开朗基罗用一块废弃的石材创作的。大卫像的原石最初是交给一位雕塑家,但因为石料坚硬,还较薄,便放弃了;后又辗转到另一位雕塑家手中,还是没法创作,又放弃了。最后这块屡遭废弃的大理石,终于等来了米开朗基罗。

一位记者问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杰作的?”他回答:“很简单,我去采石场便发现了大卫——我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里面的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部分,大卫就诞生了。”

这段介绍让我心里一震,想到了教育,一下子豁然开朗:所谓“教育”,就是凿去限制人和束缚人的那些外壳,凿去那些多余的部分,而挖掘出本来就蕴含着的“作品”。

也就是说,教育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具备一双米开朗基罗的慧眼,将每一个孩子都视作尚未完成的作品“大卫”,坚信他们都能够成为“大卫”;然后不断地精心“雕琢”,最后让孩子内心深处本来就有的“大卫”呈现出来。

注意,这里的“大卫”只是一个比喻,比喻杰出者。但所谓“杰出”并非意味着是统一模式的“人才”,更不仅仅是栋梁、精英,而更是不同个性、不同领域的幸福而优秀的劳动者。只要孩子最后成了最好的自己,他就是那个“大卫”。

我还想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成长”不也是不断“凿”去那些限制自己的多余部分吗?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我们所有人最初都是沉睡的大理石,但石头里面潜藏着“大卫”。所谓“潜藏”,意味着最初这个“卓越的自己”被掩盖着。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和雕琢,一点点地剥除外壳,剔除冗赘。当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大卫”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成长,走向了卓越。

而这取决于两点——

第一,要相信自己就是“大卫”,要善于发现自己内心的“大卫”。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培根说:“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自信,是成长的前提;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最后也只能是一块普通的石料。

第二,不要等待别人来发现和培养自己,而应该自己雕琢自己、完善自己。这里的雕琢和完善,就是通过每一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谈心、不断反思、不停阅读、坚持写作……把自己“多余的部分”,即缺点和不足,一点一点地剔除,不断地剔除、再剔除,最后将自己雕塑成一个精美卓越的“大卫”。

其实,不仅仅是教师,无论什么从业者,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大卫”,同时也是潜在的“米开朗基罗”。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用“米开朗基罗”的智慧和双手,把自己雕琢成“大卫”。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潜藏着石料米开朗基罗
搬运石料
“我不能修建这样的堡垒”
一个人一座城
高速公路路面石料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遥远的记忆 诗意的人生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在一页页纸张中穿行
2008年高考试题拾贝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