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3岁雪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缺血性神经功能

岁雪萍

(邓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邓州 474150)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术式,通过支架置入“再通复流”,恢复脑血液供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血管破裂、脑出血等并发症并不鲜见,不仅影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获益,也不利于其生存质量改善[1-2]。中药汤剂清脑益元汤是基于“祛瘀生新、精成髓生”这一中医理论而来,动物实验证实其不仅可改善缺血损伤的脑内环境,恢复血流,促进血管网络的重新构造;而且还能通过肾脑同治、补肾生精,从而充髓益元,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或再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3]。而对于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不仅与手术密切相关,术后恢复情况也是影响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虽然中药汤剂清脑益元汤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但其能否改善生存质量仍有待探究。鉴于此,本研究采集资料并拟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分析中药汤剂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为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 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要求[4]。② 符合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手术适应证。③ 手术均顺利完成。④ 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⑤ 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① 既往有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史。② 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③ 脑白质疏松病变。④ 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意识不清,或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⑤ NIHSS评分>8分;mRS分级>3级。

最终纳入111例患者,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64)。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0.27±10.33)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2.40±2.19) kg/m2,有症状狭窄29例,无症状狭窄18例;支架置入数1~4枚,平均(2.10±0.25)枚;4例合并饮酒史,11例有吸烟史,31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40~75岁,平均(52.27±11.60)岁,有症状狭窄者38例,无症状狭窄者26例;支架置入数1~4枚,平均(2.08±0.40)枚;6例合并饮酒史,14例有吸烟史,35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两组性别、年龄、狭窄类型、支架置入数量等一般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干预,所有患者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3天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持续3~6个月。若未见消化系统症状、淤血等不良反应,则可终身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否则终身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清脑益元汤(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购自江苏省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组方为水牛角30 g、水蛭9 g、三七粉9 g、赤芍15 g、紫河车粉15 g、川牛膝15 g、红景天20 g、干地黄10 g、肉苁蓉10 g、制首乌10 g),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开水冲服,每日1剂。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① 参照文献评价疗效[5],依据临床症状、GOS评分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临床症状或体征均消失,GOS评分为5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幅度为70%~90%,GOS评分为4~5分)、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幅度为30%~69%,GOS评分为3分)、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改善幅度不足30%甚至加重)4个等级,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病例总和所占之百分比。②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Cronbach’sα=0.77,分半信度0.68)、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Cronbach’sα=0.87)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肢体功能。NIHSS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FMA评价四肢运动感觉功能,共36个项目,按患者完成情况将每一条目分值设为0~2分,分值越高,肢体运动感觉功能越佳。③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④ 生活质量: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时采用36项简明健康问卷调查(SF-36)量表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疗效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FMA评分上升,且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脑损伤标记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S100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SE、S100B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时间NSES100B观察组治疗前19.67±2.340.25±0.03治疗后5.67±1.59ab0.10±0.01ab对照组治疗前19.98±2.530.26±0.04治疗后7.28±1.86a0.14±0.03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维度分值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测结果正常,亦未见过敏症状。

3 讨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支架置入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死致残率[6-7]。中国医学依据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将其病理过程概括为血瘀、瘀热、瘀毒、髓伤四个部分,清脑益元汤便是依据这一中医病理[8]。本研究将其用于脑血管置入术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研究显示,采用清脑益元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这与祝美珍等[9]的报道结论相似,其将清脑益元汤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同样取得满意疗效。为深入探究清脑益元汤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脑损伤标记物、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SE和S100B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SE和S100B均是重要的脑损伤标记物,前者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标志性蛋白,后者则集中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内,通常被作为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10]。研究指出,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NSE可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正相关。Pandey等[11]也报道NSE与脑卒中患者残障程度正相关;而在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等脑血管病中,S100B在血清中同样呈高表达趋势,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可加剧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但正常范围内的S100B又更利于受损脑组织修复,是维持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代谢功能、代谢平衡的重要蛋白[12]。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清脑益元汤更利于受损神经恢复。究其原因,清脑益元汤组方为水牛角、水蛭、三七粉、赤芍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良方[13];紫河车粉、川牛膝、红景天、干地黄、肉苁蓉、制首乌则能益气补虚扶正、填补耗损之气血、精髓[14]。现代药理学亦证实上述诸药的有效成分均可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钙离子超载,稳定血脑屏障,并促进血管内皮修复等多种作用,可多靶点调控血管内皮、神经元、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受损的神经血管单元修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15-16]。

同时,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这与清脑益元汤的应用密切相关,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较对照组轻,运动感觉功能也更佳,脑损伤标记物也低于对照组,故而生活质量更佳。研究还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并发症发生,肝肾功能等也未见异常,提示清脑益元汤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清脑益元汤用于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具优势疗效,可促进受损脑组织修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佳。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能对患者予以长时程随访,未能明确清脑益元汤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长期影响。拟在下阶段研究中对患者展开长期随访,统计随访资料分析清脑益元汤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长期影响。

猜你喜欢

脑血管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