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综述

2020-04-22陈果

社会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期刊

陈果

为更好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与期刊高质量发展,促进期刊特色化建设, 2019年12月14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出席并讲话。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近三十家重要學术期刊的主编,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指出,在新时代促进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中,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到办刊全过程,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用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学术的公信力与魅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优势,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强调,期刊发展要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导向意识,践行办刊初心。要坚守意识形态底线,突出专业化导向。二是强化问题意识,聚焦重大课题。要着眼全国、面向世界。三是强化精品意识,铸就百年品牌。要严把内容关、编校关、印制关和出版关。四是强化创新意识,推动融合发展。要有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走媒体融合之路。

四川省期刊协会会长胡桂林认为,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应保持高质量、高品位发展,既要关注前沿、紧跟时代,更要进一步加强导向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社会科学研究》总编辑李后强认为,刊物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应突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期刊发展定位,发挥期刊比较优势。二是注重期刊媒体融合,扩大期刊影响力。三是注重期刊国际化发展,努力传播中国声音。四是注重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刊质量。

主旨报告阶段,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异宾围绕“个人学术成长与《社会科学研究》40年的经历”做了发言,认为学者的学术成长与期刊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个体经历了无主体过程到学术个体负责任的过程,这是学术原创性的开端。刊物与学者都应重视学术学风。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以《学术刊物对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以社会学学科为例》为题做了发言,指出学术刊物对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存在五大意义:学术刊物表征了学科存在的基本理由,提供了学者成果的发表空间,记载了学术精进的成长轨迹,孵化了科学家共同体的形成,影响了社会大众的科学精神。

《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认为,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和魂,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既要有学术创新,也要有好的论证,论证所用材料须真实充分,论证过程要合乎逻辑。学术期刊通过其刊登标准、选文取向和议题设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促进甚至引领学术创新。

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何云峰以《国内匿名审稿制度与国际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分析》为题做了发言,认为学术期刊发展应回归学术发表的知识论本质,理性思考匿名评审的必要性是否需要达成共识、免费审稿是否会影响期刊质量、同行审稿意见如何采纳、匿名评审中伦理规范如何建立等问题。

《江海学刊》总编辑韩璞庚认为,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学术期刊带来挑战和机遇。学术期刊要确立定位理念、问题理念、精品理念、原创理念、信息理念和盲点理念,承担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的使命和责任。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原祖杰以《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为题做了发言,着重就国家意志与学术发展、学术期刊发展与学术团体构建、学术文章的展示与交流、好文章的评判标准、文章的问题意识以及编辑的选稿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讨交流阶段由《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陈玉梅与《江海学刊》总编辑韩璞庚主持,与会专家学者、期刊主编展开热烈讨论。

1.关于“新时代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海蛟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有品质的学术研究。一是情怀。学者要对研究主题饱含情感,要对研究本身饱含情感,尤其是怀有家国情。二是致远。学术研究要不忘初心。三是博学。学者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有专业的坚守,更要打破学科界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鸿飞以《法学研究中的多学科协同研究》为题做了发言,举例说明有些问题从单一的法学学科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需要通过多学科协同研究才能加以解决。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协同来解决,就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问题。

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以《文化自信与学术范式更新》为题做了发言,认为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古代固有的事物,并非都能用西方的研究范式进行描述和反映。我们需要反思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范式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影响,从而真正获得学术话语权。

《江汉论坛》社长陈金清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对中国道路、中国文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术研究和创新应更多地面向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理论阐释。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蔡方鹿认为,学术评价体系为学科发展起了相应作用,但这种量化考评难以评出学术背后的精神。今后,要在肯定现行评价体系合理性的基础上,改善现有体系并纠正其流弊。

2.关于“新时代期刊发展与期刊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海蛟认为,办好刊物关键在于“六个字”。一是“魂”,即明确科研方向,坚持政治原则;二是“命”,即要有学术性创建和观点;三是“紧”,即紧跟学术发展前沿,紧跟党和国家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四是“精”,即刊物学术规范等要经得起检验。五是“根”,即办刊物都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缘”,即刊物要尊重作者。

四川大学教授蒋永穆认为,新时代期刊创新发展要强调“三个关注”。一是关注问题意识。解决好栏目设置的稳定性与研究问题的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关注思想。期刊要多关注和刊发思想性文章。三是关注引领。匿名评审制度存在利弊,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术月刊》总编辑姜佑福以《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之变》为题做了发言,认为综合性刊物面临共同的生存焦虑,需要思考期刊定位。思想性和问题导向依然是专业刊和综合刊的伦理诉求,期刊学术引领要面向中国发展的实际,既要通过大议题引领,又要建立学术共同体。

《贵州社会科学》执行主编黄旭东认为,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交流的平台,但现在却成为学术评价的工具。期刊在稿件選取时,要注意作者的梯次性,把握好自由来稿同约稿的比例,从知识、思想和材料三方面判断文章的学术贡献。

《江西社会科学》社长、主编高平认为,随着相关评价体系的变化,学术期刊需要做出有利于刊物发展的调整,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又要关注前沿热点和打造学术共同体。

《人文杂志》副主编秦开凤认为,数字化提高了传播速度,但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从法律上健全完善版权交易和保护机制,明确学术期刊的版权利益和责任,也要加强期刊自身权益的保护。

3.关于“新时代学术期刊特色化建设”

《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江中孝认为,应该用专业化精神办好综合性刊物,走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之路,既要体现学术特色,也要体现地方特色,如推进地方史研究等。

《东岳论丛》主编王波认为,期刊特色发展,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关注思想、关注现实,增强问题意识,通过打造特色栏目推出名牌栏目;另一方面,把问题导向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相结合,把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把学术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学术相结合。

《学术界》社长、主编马立钊认为,学术拼盘形式是综合刊难以回避的形式,但综合刊的发展要走特色化办刊之路,打造具有特色的期刊学术品牌。

《民族学刊》副主编王珏从刊物发稿量、学科设置、学术影响力等多方面分析了期刊发展的现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田江认为,期刊发展既要立足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延伸、创新研究范式,也要利用新技术融合编辑的专业指导和机器的技术手段。

《天府新论》副主编谢莲碧认为,学术期刊特色化建设要着眼于期刊发展与新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期刊搭建共同的数据操作平台,从而实现和保证不同作者的研究写作经验能够学习共享和代际传递。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各刊也结合自身办刊情况并围绕主题发言。

与会嘉宾对《社会科学研究》创刊4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社会科学研究》社长、常务副总编辑何频汇报了办刊情况。

(责任编辑:何 频)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社会科学总论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