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师生共通的班级情感空间

2020-04-22闫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通底线个体

闫明

带一个班级,很多时候就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当促进个体发展和班级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产生了关系,并且关系良好,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在特定的空间里发生,除了提供客观条件的物理空间之外,思想和价值层面的情感空间,也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去创建和关注。

不仅学生需要情感空间,班主任同样需要情感空间,这两个空间既有互通又有各自独立的特性,教师有良好的心理态度,对于班级发展有清晰且有条理的思路,并能积极地付诸实践,那么班级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带动下,产生良好的反馈。沟通很关键,否则埋藏在师生心里的问题会越发淤堵,学生和老师不仅会产生误会,还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引起个人情绪和状态的变化,重则导致班级纪律涣散,学生不信任老师,从而导致换班主任的情况。而情感空间创建的主导者仍然是班主任,班主任首先要具有情感空间的意识,既要努力建设,也要避免去破坏。

情感空间,是班级发展的价值追求。班级发展的核心理念、班级的自我定位、毕业时全班整体要达到的状态等,这些就是班主任首先要给学生营造的思想空间。班级的理想空间被搭建了起来,班级的斗志才会被点燃,班级的内驱力才会真正地启动;当学生将个体的理想和班级的目标结合起来后,学生也会主动地入住班级情感空间。通过班会、个别交流以及班级的组织管理模式等,让班级情感空间建立起来,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和依恋这样的空间。如,近日哈尔滨市某中学老师为学生写的寒假寄语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则简单的寄语为什么能有如此魔力,主要还是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情感空间,既表达了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又使用了具有地域特色、幽默接地气的语言,让师生之间的情感空间产生共振。

情感空间,是问题治理的相互认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治理班级的重要方式和态度,然而,警告、批评、班规惩戒,仍然是治理班级问题不能缺少的手段。因此,让学生明确“违纪就要接受惩戒”,并且认同“违纪就应该接受惩戒”,要让学生具有敬畏规则和制度的意识,尤其不能将对束缚的不满引申到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身上。建立班级之初,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班规。作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面对人生的重要时刻,他们很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要做到知行合一,还是需要制度与规则的约束。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合理控制自我的教育情绪和手段。当学生违纪后,能够主动找老师认错,并且真诚接受批评和责罚,不以自我利益受损为底线,而以规则为底线;班主任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学生影响了个人面子等为底线,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底线。那么班级治理的空间和弹性,就能够处于基本合理的范围。

情感空间,是师生彼此感知的默契。一个班级带久了之后,班主任要能够随时感知到班级的浮躁,能够通过学生的细节表现揣摩个体的状态,能够通过学生画的“一棵树”较为准确地判断“画”的主人,这一切都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没有充分的了解就不会有共通的情感空间。当然,老师也要乐意打开自己的世界和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了解自己,那种严格把个人生活和工作区分开的班主任很难真正带出有影响力的班级,毕竟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不同。日积月累的朝夕相处,有声的解说往往演变成无声的理解,明确的要求可能被一个眼神或者细小的手势所替代,师生之间越默契,班级的情感空间就经营得越好,班级发展自然也会不错。

师生共通情感空间形成的基础,是尊重个体情感空间的自主和自由,当学生和班级完全被老师控制或者被安排了,剩下的只是老师的空间,老师对班级管理的过度参与,对学生个人情感的过分关注,也有可能挤压到学生正常的私人情感空间,没有师生的共建,何来共通呢?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空间需求,在共同之处寻求空间。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共通底线个体
品质上佳·息息共通|好的轮胎品牌靠这两点俘获消费者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