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脱贫攻坚装上“智力引擎”

2020-04-22潘永贞吴长奎何丹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贺州市助学资助

潘永贞 吴长奎 何丹

“唯有牵住教育扶贫这个‘牛鼻子,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贺州市教育局局长邱宗全说。为了让教育扶贫工作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贺州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通过教育扶智、精准资助、“三位一体”策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扶智,让乡村振兴动起来

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炭冲村马鞍寨的贺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年前所在地还只是个小池塘。现在,这里环境优美,亭台楼阁,绿树成荫,里面设有图书阅览室、刺绣室、书画室等功能室,还有滑轮、篮球、排球等运动设施设备。

“爸妈不回来,我就来这里过假期,比自己待在家里好。”该村的小学生陈小通说。虽然父母外出务工,但基地里有同学的陪伴,有老师的关爱,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小通的暑假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贺州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及自然资源,大力建设位于农村的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以农促教—以教促旅—以旅促农”的教育“循环扶智”模式,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

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种植知识,采摘蔬菜、水果,还可以体验包饺子、做艾叶糍粑、烹制各式美食,充分体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动最光荣”的德育理念,获得村民们的称赞。

“看到这里环境这么好,孩子们这么积极好学,村民们的思想开始转变了。”马鞍寨教育基地负责人彭福权说。随着基地的教育作用不断凸显,一些村民自愿拆除了自家破旧的闲置房屋,修好了“户户通”道路路基,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村理事会的带动下,该村还自筹了3 000万元,完成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灯光篮球场、卫生所、村公所、停车场、环形村道、旅游登山小道、戏台等设施设备的基本建设和改建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马鞍寨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先后捧回“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园区”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马鞍寨,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村道,一片片青翠欲滴的果园,交织成一幅如诗如画的农村新美画卷。

一个村子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贺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力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引导村民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关注本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理念深入人心,最终走出一条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成功路子。

精准资助,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李世盘是贺州高级中学2016级学生,家住八步区桂岭镇桐木村。当年高考,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李世盘曾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后来了解到有助学贷款政策,他才逐渐安下心来。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为我上大学提供了资金保障,让我可以安心上学。”如今已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李世盘心怀感恩地说。

贺州位于偏远的桂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贫困学生较多。如何让“寒门学子”更为便捷地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让他们的求学之路走得更顺畅,该市教育系统一直在努力探索。

2017年,贺州市八步区率先在全市设立了首个乡镇代办点——桂岭镇代办点,让桂岭片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助学贷款。随后,乡镇代办点在全市范围推开,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便捷地享受到了国家资助政策。

同时,贺州市进一步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乡镇—学校”三级工作管理网络,高中、中职学校设有独立的资助办,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均安排了专人负责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还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会利用各乡镇圩日,安排工作人员到乡镇集中开展“家门口刷卡还款”业务。

“只要是在广西生源地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无论户籍在哪个地方,到工作当地的资助中心,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直接刷卡还钱。”八步区教育局资助办工作人员韦俊雅说。

目前,贺州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填报进度和数据准确率居全区前列,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充分肯定。2019年5月21日,在全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交流会上,贺州市作了经验介绍,向全区推广其经验做法。

为了做到精准资助,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贺州市教育系统又推行学生资助工作台账电子化管理,指导有条件的县(区)资助办、学校逐步推行学生资助台账电子化,同时落实37万元资金,配备指纹(人脸)身份识别系统,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受助学生人数监管和学生资助资金监管,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

2016—2018年,贺州市共筹措资金4.39亿元,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6.9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4.23亿元。全市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贷款4.5万人,发放助学贷款3.06亿元,完成学费贷款代偿1 856人,免除资金1 898.9万元,实现应助尽助。

三位一体,让教育短板长起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贺州市教育系统研究制定了抓控辍保学、抓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培训、抓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脱贫攻坚方案。

“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全市失学辍学学生为1 2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为332人,后经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努力劝返,到6月底失学辍学人数下降到3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下降到49人。”贺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朱东方说。

取得这样的“战绩”,得益于贺州市推行的“以市为主”控辍保学管理机制。该市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学校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的“七包”责任制,确保学生小学毕业与初中入学无缝衔接。

要有效稳住辍学后返校就读的学生,让更多学生爱学、乐学,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贺州市把建设一支优秀乡村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市优先安排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组织1.8万人次的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通过集中培训、教师工作坊教研、远程网络与校本研修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管理质量。

“培训中,我们以多种方式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刷新观念。每一次培训都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促使我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带领学校整体发展。”贺州市昭平县走马中心校校長雷文坤说。

今年开始,贺州市将培训对象扩展至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面向267所贫困村学校举办语文教师培训班,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语文教学质量。

近两年,贺州市还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方式共招聘教师2 443名,其中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近2 000名,占比达80%以上。

一技在身,脱贫不愁。贺州市把职业教育作为帮助贫困家庭“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贺州职业学院立足区域优势,开设了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旅游服务等就业前景好的特色专业,并与当地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和单位签定合作协议,打造服务贺州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近年来,贺州职业学院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2 630人,学生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就业率达97%以上,真正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贺州市助学资助
长征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贺州市为例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