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藏岗巴羊肉品质的影响

2020-04-22鲍宇红普布卓玛普布次仁廖阳慈顿珠加才参木友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羊肉脂肪酸氨基酸

鲍宇红,冯 柯,普布卓玛,普布次仁,廖阳慈,顿珠加才,参木友*

(1.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3.拉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萨850000)

岗巴羊是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特有的绵羊品种。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岗巴羊一直饮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曲登尼玛矿泉水,经过当地群众长期选育以及所处环境的独特气候,岗巴羊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三大特点和无任何污染而闻名,深受消费者青睐[1]。羊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2]。参木友等[3]和张唐伟等[4]研究发现,较山南羊和青海羊,岗巴羊羊肉中具有种类齐全、含量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富含维生素A 和微量元素硒;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和出肉率等。但国内外关于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肉质品质、食用加工品质等影响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放牧+补饲和全舍饲3 种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生产性能、食用加工品质、肉品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岗巴羊选择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羊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岗巴县岗巴羊养殖合作社,选取60 头体重14~18 kg、2 岁左右健康无病的岗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放牧+补饲组和全舍饲组,每组20 个重复,每个重复1 只羊。饲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饲养周期为2018 年12 月28 日—2019 年3 月5 日,共68 d。试验按群体体重的2.5%饲喂,放牧+补饲组晚上饲喂1 次,全舍饲组早、晚各饲喂1次。屠宰当天记录试验羊的末重,各组分别随机选取3头岗巴羊,按照《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NY 467-2001)要求进行屠宰检疫。在0~4℃环境中经48 h 排酸后,采集血液并进行胴体分割。选取胴体左侧背最长肌1 kg,现场测定食用品质;样品用真空包装袋包装好,于-20℃保存备用。测定其他指标前,将样品于0~4℃自然解冻12 h。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生产性能 试验初始,称量试验羊的初始重;宰前绝食20 h、停水2 h,记称量试验羊的末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

1.2.2 食品及加工品质 将分割的背最长肌肉块的新切面在空气中氧和40 min 后,使用CR-400 色差计进行亮度(L*)、红色度(a*)、黄色度(b*)的测定,重复3 次。在宰后45 min 使用便携式酸度计测定背最长肌的pH;然后在0~4℃条件下存放24 h 后再次测定pH。取肉样约30 g,用蒸煮袋包裹密封后在80℃水浴中煮制,至中心温度达到70℃后,解开包装,擦干表面水分,根据熟制前后质量差计算蒸煮损失。切取3 cm×3 cm×2 cm 的背最长肌,其中2 cm 方向为肌纤维方向,用蒸煮袋包裹密封后在80℃水浴中煮制,至中心温度达到70℃后,取出肉块,自然冷却至室温(20℃),沿肌纤维方向用直径1.27 cm 采样器平行取3 个肉柱,用剪切力仪测定其剪切力,3 次测定取其平均值。切取2 cm×2 cm×1 cm 肉块,施加343 N(35 kg)的压力并维持5 min,根据加压前后质量差计算失水率。

1.2.3 营养品质 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营养品质。参照标准见表2。

1.2.4 血清血常规指标 颈静脉采血5 mL,室温静置1 h后,3 000×g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20℃保存,用于生化指标检测,所有试剂盒均购于北京金海科隅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操作和计算步骤见试剂盒说明书。

表2 岗巴羊营养品质检测指标与参照标准

1.2.5 统计分析 采用SAS 9.2 统计软件中One-Way ANOVA 模型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 进行多重比较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 果

2.1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3 可见,3组岗巴羊的初始重无显著差异;全舍饲组岗巴羊末重分别较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高11.34、11.8 kg(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高0.16、0.16 kg/d(P<0.05)。

表3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体重的影响

2.2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由表4 可见,3 组岗巴羊羊肉在剪切力、pH、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肉色(L*、a*、b*)方面均差异不显著。

2.3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见,3 组岗巴羊羊肉维生素B12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放牧组岗巴羊羊肉未检测出维生素E,且放牧+补饲组和全舍饲组羊肉中维生素E 含量差异不显著。3 组岗巴羊羊肉中均未检测出维生素A 和维生素B1。

表4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表5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μg/100g

2.4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6 可见,放牧+补饲组岗巴羊羊肉中钙含量分别较放牧组和全舍饲组高12.96、24.68 mg/kg(P<0.05);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在3 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6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mg/kg

2.5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7可见,放牧组羊肉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放牧+补饲组分别低0.18、0.32、0.79 g/100g(P<0.05);精氨酸含量高于全舍饲组(P<0.05)。全舍饲组羊肉中丝氨酸含量较放牧组和放牧+ 补饲组分别高出0.17、0.13 g/100 g(P<0.05);且脯氨酸含量高于放牧组(P<0.05)。其他种类的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g/100g

2.6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8可见,放牧组岗巴羊羊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豆蔻油酸含量高于全舍饲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含量低于全舍饲组(P<0.05)。其他种类的脂肪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2.7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牛磺酸和L-肉碱含量的影响由表9 可见,全舍饲组的牛磺酸含量较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分别高出 0.24、0.24 mg/100g(P<0.05)。3 组岗巴羊羊肉中均未检测出L-肉碱。

2.8 饲养方式对岗巴羊血清血常规含量的影响 由表10 可见,放牧组岗巴羊血清样本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均低于其他2 组(P<0.05)。3 组血清样本中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

3 讨 论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中,3 组岗巴羊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束时全舍饲岗巴羊的体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岗巴羊,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6]。藏羊在自然放牧的传统饲养管理方式下,由于四季营养不平衡导致其表现出夏长、秋肥、冬瘦、春乏的自然长消规律。本试验于2018 年12 月—2019 年3 月开展,此时藏区正处于漫长的枯草期,放牧组岗巴羊可采食牧草少,营养不充足,因此羊只的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生长缓慢;较放牧组或放牧+补饲组,全舍饲组饲料中能量饲料玉米和秸秆类饲料草粉各占30%和35%,此阶段饲料均衡供给,减少了放牧时长途行走和抵御寒冷带来的消耗,从而使得更多的营养用于生长,利于增重保膘,这与刘汉丽等[6-7]、武原红等[6-7]试验结果一致。

表8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g/100g

表9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牛磺酸和L-肉碱含量的影响 mg/100g

表10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血清血常规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肉的pH、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肉色等指标是肉品口感好坏的重要评定标准,对肉品行业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8]。本试验中,虽然3 种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食用品质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放牧组羊肉的L*和a*高于其他2 组。L*表征肉的亮度,即放牧组的羊肉感官上更有光泽,这与周玉青等[9]试验结果一致;a*表征肉的红度值,a* 越高表明肉越新鲜,因此放牧组岗巴羊肉新鲜度更高。剪切力表征肉的嫩度,剪切力越高,嫩度越差。本试验中岗巴羊羊肉剪切力按全舍饲组、放牧+补饲组、放牧组的顺序依次递减,表明全舍饲和放牧+补饲模式的羊肉要比放牧组的更有韧性,这与周玉青等[9]试验结果也一致。本试验结果说明放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岗巴羊羊肉的食用品质,更迎合消费者的口感。

3.3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中,3 组岗巴羊肉样中均未检测到维生素A 与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2含量在3 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无影响。岗巴羊肉样中共检测出8 种微量元素。从矿物质含量角度来看,在一定范围内,其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10]。本试验中,放牧+ 补饲组岗巴羊羊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和全舍饲组,这可能与饲料成分和补给量有关,也可能是放牧方式促进了岗巴羊对饲料中钙的吸收。

3.4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是评价肉品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肉品的营养价值。Forrest 等[11]研究表明,羊肉是比较好的蛋白源,其骨骼肌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精氨酸是细胞质和核酸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成长期婴儿的必需氨基酸[12]。全舍饲组羊肉中精氨酸含量比放牧组少,在这一点上全舍饲饲养方式没有达到传统放牧的优势。丙氨酸含量高时有利于人体胶原的合成,对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全舍饲和放牧+ 补饲组岗巴羊羊肉中丙氨酸的含量比放牧组多,表明全舍饲或放牧+补饲的方式对提高羊肉中丙氨酸含量更具有优势。国内外研究表明,氨基酸中的丝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是形成肉品香味所必须的前体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是羊肉中主要的鲜味氨基酸[14]。本试验中,放牧组的谷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且脯氨酸含量也显著低于全舍饲组,说明饲料的补充有助于提高岗巴羊羊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肉品质。从氨基酸营养方面来看,全舍饲或放牧+补饲饲养方式的岗巴羊羊肉营养水平高于放牧方式。

3.5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肌肉中脂肪酸的种类和组成是决定肉质风味的重要因素,是评定肌肉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本试验中3 组岗巴羊羊肉均检测到23 种脂肪酸,说明岗巴羊羊肉的脂肪酸组成丰富,与之前的报道相一致[3-4]。在脂肪酸含量方面,棕榈酸(C16:0) 和硬脂酸(C18:0)占主导,与大多数肉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一致[3,15]。功能性脂肪酸是指对人体具有特殊功能或营养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属于ω-3 脂肪酸,在体内可生成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EPA 和DHA。DHA 具有益智保健功能,被称为“脑黄金”,同时对促进生长发育有特殊作用[16]。本试验中,全舍饲组岗巴羊羊肉中的DHA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这与全舍饲岗巴羊饲料的营养供应充足有关,全舍饲组饲料中豆粕和菜粕含量较高,说明全舍饲组饲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营养优势。

3.6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羊肉牛磺酸和L-肉碱含量的影响 牛磺酸能提高视觉功能,促进视网膜的发育,还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17]。杨富民[18]研究表明,幼体内不能自动合成牛磺酸,必须从外源性食物中补充,才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本试验中,全舍饲组岗巴羊羊肉中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 组,表明饲料供给可以充分保证岗巴羊营养的需求,因而全舍饲组岗巴羊羊肉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作用更优于放牧或放牧+补饲组。

3.7 不同饲养方式对岗巴羊血清生化含量的影响 血液生化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可以反映动物机体的营养状态,其含量升高表明机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氨基酸利用率高[19]。本试验中放牧组岗巴羊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其原因可能是放牧组岗巴羊以自主觅食为主,运动量大,导致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较低。血清中尿素氮是机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当机体内蛋白质或氨基酸平衡状况良好,血清中尿素氮水平下降,反之则升高[20]。本试验中放牧组岗巴羊血清尿素氮均显著低于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其原因可能有放牧组岗巴羊可采食牧草少,营养摄入量不足,从饲料中吸收的蛋白质减少,同时机体自身的蛋白质用于维持生长,导致机体蛋白质或氨基酸代谢失衡,因此其血清中尿素氮含量较低。动物机体血糖浓度随其所采食的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而波动[21]。本试验中放牧组岗巴羊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低于其余2 组,这种差异可能与饲料的营养供应相关。白蛋白主要调控肝脏蛋白质代谢。放牧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其余2 组,表明放牧组免疫力要低于其余2 组。由此可见,饲料的补充可以促进岗巴羊对蛋白质的利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血清常规含量分析,全舍饲方式饲养岗巴羊效果较优。

4 结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3 种饲养方式的岗巴羊在生长性能、食用品质以及肉质品质等方面各有优势。饲养者可在传统放牧的饲养基础上辅以补饲的方式,以使岗巴羊肉质更佳,更富有营养。

猜你喜欢

羊肉脂肪酸氨基酸
短链脂肪酸衍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扒羊肉”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