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杵针结合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临床观察*

2020-04-22杨建花杨润成胡川笑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椎穴脊髓型条线

杨建花 杨润成 项 春 胡川笑

1 衢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2 衢州市第三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本研究探讨杵针与电针在脊髓型颈椎病行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病例均为2017年9月~2019年5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我院就诊且行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92±5.87岁;病程1~5年,平均2.15±0.63年。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47.41±5.81岁;病程1~6年,平均2.39±0.68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①诊断标准:局部无触痛;轻微动作即可引起疼痛;疼痛等症状受寒后加重,保暖后缓解;平卧后症状缓解。②纳入标准: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于我院就诊且行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均行颈椎前路手术;年龄18~70岁,均为初次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标准:术后X线检查提示椎体骨折、畸形、脊柱不稳,MRI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受试药物过敏;脊柱结核或术后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杵针及电针。

1.3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3.1 基础治疗:改良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接受日常生活健康指导,建议患者采用合适的佩戴颈托,避免颈部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低头,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同时医师指导患者行规范的术后颈部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药物予塞来昔布胶囊(辉瑞药业),200mg/次,2次/天,口服。

1.3.2 对照组:电针治疗,选取手术节段及上下相邻椎体节段处、棘突两侧颈段夹脊穴为主,患者俯卧位,针刺前常规采用75%酒精消毒,统一采用环球牌一次性0.25mm×40.00mm毫针(苏州针灸用品公司)操作。均采用直刺,深度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得气后毫针连接脉冲电疗仪(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公司,型号KWD-808 I型),频率50~100Hz,疏密波,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以感觉舒适为宜,留针30min,每天1次,每5次休息2天,共12周。

1.3.3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杵针治疗,杵针套装包括金刚杵、奎星笔、五星三台杵、七曜混元杵4件,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产。取穴:大椎八阵穴:选取大椎穴(即定为中宫)为对照点,选取到旁3寸、2寸、1寸处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位。河车椎至段:从至阳穴至大椎穴中线和从至阳穴至大椎穴的脊柱两侧旁开3寸、1.5寸、0.5寸的3条线。河车脑椎段:从大椎穴至脑户穴中线和大椎穴至脑户穴的脊柱两侧与两眼外眦、瞳仁、内眦3条线,各线距离相等,左右对称。患者俯伏位,下垂双臂,略微前倾头。手法:在大椎八阵穴处以五星三台杵五星针头行点叩手法,持续3min,询问患者耐受情况,以皮肤潮红而不觉疼痛为宜;大椎八阵穴处采用金刚杵施以开阖手法,持续3min,术者向下行杵为开,随之向上提起杵尖,操作过程中保持杵尖不可离开腧穴皮肤,此为阖;大椎八阵穴处采用太极运转手法,选择七曜混元杵的杵柄完成,持续3min(操作时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运转紧贴皮肤的杵针柄);沿河车路之椎至段、河车路之脑椎段7条线,采用七曜混元杵的杵柄行手法治疗,根据需要可行上下或左右运转,持续3min;沿河车路之椎至段、河车路之脑椎段7线采用五星三台杵五星针头行点叩治疗,持续3min;沿河车路之椎至段、河车路之脑椎段7条线,采用七曜混元杵七星针头行分理手法,持续3min(左右分推紧贴皮肤的杵针尖,为分,上下推退为理);沿河车路之椎至段、河车路之脑椎段7条线采用奎星笔行升降手法治疗,持续3min(紧贴皮肤的杵针尖行推退运动,向下退为降,向上推为升);在天宗、肩井、风池处采用奎星笔行点叩手法、开阖手法各3min。每次30min,1次/天,治疗6次休息1天,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水平。②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③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颈项部无不适;显效:劳累或受凉后颈椎可出现不适,程度轻,休息后可缓解,颈项部肌肉无压痛,无肌痉挛;有效:颈椎不适症状反复发作,1年累计发生时间<100天,颈项部肌肉存在压痛,程度轻度,存在轻度肌痉挛,疼痛等症状需要药物干预获得缓解,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无效:颈椎不适症状发作频繁,1年累计发病时间>100天,肌痉挛及颈项部肌肉压痛明显,药物干预后症状仍改善不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④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1.0软件完成本研究最终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s表示,t检验,数值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卡方检验统计总有效率,双侧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NDI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NDI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NDI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6.30±3.61a 11.58±2.17a#48 48 VAS评分(分)治疗前6.37±0.62 6.46±0.67治疗后2.07±0.25 1.38±0.13a#NDI治疗前53.69±8.30 53.57±8.41

2.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42.29±1.62a 32.27±1.42a#48 48 hs-CRP(mg/L)治疗前24.59±4.81 24.38±4.49治疗后13.27±3.51a 6.85±0.81a#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8.62±1.50 8.71±1.56治疗后6.24±1.13a 4.30±0.59a#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51.13±6.81 51.42±6.6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电针起到调节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抗炎止痛作用,已被应用于关节、韧带、肌肉损伤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杵针疗法是中医常用外治法,结合推拿按摩及金针砭石优势,具有补益气血、解痉缓急、滑利关节、濡养筋骨、温经通络作用,从而起到平衡阴阳功效。研究认为,杵针疗法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运行,促进病变处肌肉组织微循环及营养代谢。杵针疗法还可激活肌肉的牵张反射,抑制肌肉痉挛,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等不适感的效果。“门控理论”提出,对于疼痛类疾病而言,外界给予适当刺激可阻止疼痛信息向脊髓固有核传递,而此为解释杵针镇痛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学者指出杵针疗法与推拿相似,可通过手法治疗使力道从肌表开始逐层传递,恢复韧带、肌肉、骨关节的解剖结构,促进生物力学平衡重建。杵针治疗时我们应用点叩、运转、开阖、分理、升降等手法,以舒适渗透、持久有力、轻柔缓和为特点,刺激穴位,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电针及杵针治疗,治疗后血浆中hs-CRP、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NDI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则高达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为主,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仿(P>0.05)。

综上,笔者认为电针及杵针作用机制可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①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高凝状态,降低hs-CRP、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水平,从多靶点入手抑制炎症反应,预防病变进一步发展;②杵针操作时可刺激穴位,可通过手法减轻病灶处粘连,改善微循环,促进生物力学平衡重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杵针结合电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大椎穴脊髓型条线
多种方法数角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牵引治疗轻型脊髓型颈椎病32例
北京地铁2014年底将开通4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