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黄鸡血寄生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2020-04-2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鸡血异位症灌肠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 浙江 宁波 315500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之外的部位生长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盆腔慢性疼痛为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甚至引起不孕,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及手术治疗,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复发率较高。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地黄鸡血寄生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奉化区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年龄21~43岁,平均34.62±4.70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28±0.63年;已婚37例,未婚9例;病情分级:轻度24例,中度15例,重度7例。观察组46例,年龄20~44岁,平均35.14±4.7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24±0.69年;已婚35例,未婚11例;病情分级:轻度26例,中度14例,重度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1]中的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肾虚血瘀证的标准,具体为:经期前后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少或多、经期不定、经色紫黯或有血块,伴腰膝酸软、面色晦黯、性欲减退、小便失禁或淋漓不尽,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标准;②年龄18~45岁;③在进行本研究前12周内,未接受过其它治疗方法;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受试者依从性差,难以完成本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5.1 对照组:患者在月经首日开始口服12.5mg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633),每日服用1次。

1.5.2 观察组:给予地黄鸡血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地黄鸡血寄生汤组方:熟地黄、鸡血藤、桑寄生各15g,淫羊藿、山萸肉、郁金、香附各12g,川芎、益母草、桃仁各10g,甘草6g。每日水煎服1剂,分2次服用。中药保留灌肠组方:丹参、透骨草、威灵仙、白花蛇舌草各15g,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炮姜、虎杖各10g。水煎浓缩至150ml左右,温度降至40℃左右,在患者非月经期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①中医症状积分:行经疼痛、腹部结块等主症的无、轻、中、重计分别记为0、2、4、6分,腰膝酸软、面色晦黯、经色黯紫或有血块、舌质等次症分别计为0、1、2、3分,计算总积分。②性激素水平:检测治疗前后FSH(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及LH(促黄体生成素)等。③免疫功能指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等。

1.7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①痊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盆腔包块消失,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②显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盆腔包块缩小≥1cm,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94%;③有效:患者病情略有好转,盆腔包块缩小<1cm,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69%;④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盆腔包块无变化或较前增大,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

1.8 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处理选择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提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7.72±2.31△※12.30±2.6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6 46治疗前19.25±3.24 18.84±3.28

2.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在血清性激素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LH(IU/L)9.80±1.73 5.62±1.36△※9.78±1.80 7.09±1.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SH(IU/L)7.34±1.63 5.53±1.40△※7.37±1.68 6.27±1.37△E2(pmol/L)242.61±37.28 126.34±24.80△※240.85±34.19 182.76±26.62△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在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s,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s,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IgM 1.48±0.32 1.95±0.36△※1.51±0.34 1.74±0.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A 1.31±0.30 1.73±0.36△※1.33±0.28 1.56±0.35△IgG 8.47±2.43 15.62±2.82△※8.61±2.40 12.42±3.0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可导致部分患者不孕,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导致复发率高;且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学中“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肾虚瘀血证是该病最常见的证型,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藏精,主生殖,为气血之根。肾气亏虚则精血亏少,难以濡养胞脉,气血不足,血运不畅,血液阻滞,出现血瘀,胞宫内有瘀血,患者发生痛经、腹痛等症状,甚者致不孕。中医学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又应当辨其虚实夹杂,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标为瘀血内留,而本在于肾虚,故应采用补肾活血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采用的地黄鸡血寄生汤中熟地黄、鸡血藤、桑寄生为君药,补肾填精,滋水涵木;淫羊藿、山萸肉共为臣药,淫羊藿补肾壮阳、强健筋骨,山萸肉养肝涩精;佐以郁金、香附理气活血止痛,川芎、益母草、桃仁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补肾益精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通过直肠给药,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减少对胃肠的刺激,从而发挥较强的疗效。本研究所用灌肠药方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养血生血;透骨草、威灵仙、炮姜温养胞宫,消瘀散结;乳香、没药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全方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温经通络。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温经、解毒之效,瘀去则胞脉通,通则不痛。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服用地黄鸡血寄生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满意。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雌激素作用、体腔上皮生化、经血逆流、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子宫内膜的侵袭和迁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地黄鸡血寄生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后,患者性激素水平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升高,从而可以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联用地黄鸡血寄生汤与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症状显著减轻,性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鸡血异位症灌肠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打鸡血”的由来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