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浙江建设“浙”一年

2020-04-22

浙江人大 2020年4期
关键词:浙江行政法治

2019年是浙江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开局之年。一年来,浙江健全法治浙江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浙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2020年3月26日上午,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聚焦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认真审议,积极建言。蔡荣章屠轶钦摄

“中国之治”的浙江行动

2019年,浙江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等形式,推动学习贯彻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浙江组织召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充分发挥各协调小组作用,推动市县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面运行。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就建设现代法治体系作出部署,提出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贡献浙江力量的行动纲领;6件法规草案提请省委常委会议审议;省委印发《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等制度,研究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五项配套制度。

深化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省政府举办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人数累计超100 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学习宣传活动,深化“宪法进万家”主题活动。

出台《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10部党内法规,全面清理党内法规文件,废止186件,宣布失效162件,修改16件,对8件涉机构改革的法规文件作出一揽子修改。

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和修订全省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制度17项,推动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塑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原本手续环节最多的工商登记窗口不见排队、等待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在自助办理区域,工作人员正在帮助新注册企业者在线填写表单。

“原来可能只是为了一个企业名字,公司负责人就要来回跑多次,现在通过数据打通,网上输入即可查询是否能够完成注册。”现场办理审批事项的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这仅仅是商事登记“一网通”的一个便利点。

一年来,浙江认真实施《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加强“最多跑一次”改革法治保障,持续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全省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实现“最多90天”,基本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0.6%,人民群众满意率达96.5%。同时,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85%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96.9%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

浙江还加强民营企业发展执法司法保护,组织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和政府失信问题专项整治,集中交办125个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知识产权保护,废止修改存量政策文件832件,实施重点企业反垄断辅导机制;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研究制定《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搭建惠企服务一站式平台……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700 万户大关,同比增长10.7%。

法治政府建设蹄疾步稳

“没问题,你的酒店可以按时开业了!”2019年11月20日,江山市贺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对一家即将开业的酒店开展例行检查,“以往需要生态环境、卫生监督等多个执法部门分别开展检查,现在我们一趟就搞定了。”

由一支队伍履行多部门、多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能,是浙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带来的新气象。

浙江出台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成立省综合执法办,11个市和89个县(市、区)五大领域行政执法队伍挂牌组建。曾经群众口中的“城市管理”变成了执法内容涵盖数十个部门、几百种事项的“综合执法”。

称呼的小改变,背后是执法体制机制、执法理念和执法手段的大变革,折射出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的蹄疾步稳。2019年,浙江部署实施全省重大行政决策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省级部门和市县乡三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制定实施《浙江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浙江还加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力度,湖州、嘉兴、绍兴、温州等地涌现出一批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典型示范。2019年6月15日上午9时,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大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湖州市原市长钱三雄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这是浙江首例由地级市市长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司法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浙江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法院系统完成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全省三级检察院全面完成内设机构改革,检察机关实行“捕诉一体”改革,构建规范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执法司法效能。

2019年4月9日下午,由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孔某故意杀人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杭州首例“捕诉一体”案件,实现了“谁批捕、谁起诉”。案件承办人吕敏兰说:“‘捕诉一体’让审查起诉阶段的讯问更有针对性,避免了重复阅卷、重复审查证据的情况。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更使批捕、起诉两项职能结合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浙江组织实施“扫黑除恶攻坚年”,规范涉黑涉恶类案件证据标准,抓捕涉案人员与清查涉案财产同步推进,严格落实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双向移交机制。确保每条线索查深查透,公安部扫黑办交办省公安厅的线索,均由厅长亲自审阅批办,省公安厅扫黑办下发的线索均落实各市公安局长审阅批办,压实县级公安机关局长、分管刑侦副局长、刑侦大队长的核查责任,要求核查结果必须由“三长”签字背书负责。

浙江还推广应用刑事案件一体化办案系统,持续推进杭州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大“移动微法院”推广力度,开发推广智能化送达平台,完善检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完善、推广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让群众感受“法在身边”

在衢州市衢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通过调解员的帮助,多次与老板协调无果的村民汪小洋拿到了拖欠近3个月的工资。

该中心也被称为“信访超市”,由当地信访局牵头,其他参与矛盾调处化解的区级事权单位进驻,此外还有人民调解等社会力量参与,让信访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2019年,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全覆盖,“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加强诉源治理工作,坚持调解优先,浙江着力加强金融、家事纠纷等各类调解组织建设,深化律师调解、律师参与信访等试点,推进“少捕慎诉”,加强滥用诉权规制,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全省法院新收各类案件同比下降4.61%,成为全国唯一收案出现负增长的地区。

一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推广余村经验、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和“道德银行”等经验做法,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49个、省级2148个,认定首批省级善治示范村2003个。

浙江还创新建设互联网公证处,推广温州“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的做法,实现法律援助“全省通办”“跨省协办”,公证由传统“面对面”取证方式向远程视频“面对面”取证方式转变。■

相关链接

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是落实年度报告制度的重要一环。2020年初,在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收官之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列入年度监督计划,明确在3月下旬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省政府相关报告。

在省人大常委会部署下,省人大监察司法委积极与省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多次商议报告的内容和形式,认真做好上会前的各项准备。3月6日和3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光君分别听取省人大监察司法委、省司法厅前阶段工作情况的汇报,要求报告客观全面反映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主动对标中央依法治国办在浙实地督察的各项要求,突出制度有效供给和有效执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转变监管方式、推动解决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有针对性地审议打好基础。

由于2020年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门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会议采取了书面审议的形式。依照法治政府建设五年纲要的要求,本次审议省政府报告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三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四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每个方面总结体现浙江省2019年度的特色做法,客观阐述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并就今后推进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确保完成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参与。2019年以来,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发力、行政立法成效显著、政府依法决策能力明显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蹄疾步稳……相信在中央和省委领导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一定会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李延吉)

猜你喜欢

浙江行政法治
行政学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