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货膨胀

2020-04-20吴奇睿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摘要:通货膨胀与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时有发生,如何避免通货膨脹给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冲击,一直是各国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通货膨胀进行了简析,首先介绍通货膨胀是什么,起因有哪些,再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来做具体的分析,探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形成结论。

关键词:通货膨胀;国际贸易;中美贸易摩擦

中图分类号:F822.5;F742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3-0030-02

通货膨胀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它历史悠久,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不能置身事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之一,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加平稳,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一番探究。

一、对外贸易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由此已发货币贬值,通俗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幸福感降低,继而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所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对社会发展、百姓安居有着重大意义。那贸易摩擦中的进出口问题又是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呢?

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引发的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为输入型通胀。通货膨胀汇合物价上涨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和国家汇率的波动。同时,货币贬值也会影响到对外价值,降低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很多人都会通过通货膨胀预期这个国家的汇率是强是弱,从而决定是否将这个国家的货币卖出持有其它国家的货币,这种行为也将导致国家外汇价格的下跌。

从进口商品价格看,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将对我国形成通胀效应。进口商品依据进口后作为原材料、中间品或最终消费品,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有不同的传导路径。作为原材料或中间品的进口商品,经由生产链的垂直传导路径从上游向下游传递,通过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生活用品价格最终抬高通胀,如作为原材料的大豆价格上涨可通过大豆→豆制品→CPI、大豆→豆油→食用油→CPI、大豆→豆粕→饲料→猪肉→CPI等路径影响通胀。作为消费品的进口商品则直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此外,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还可通过前文提到的货币供给和产品替代路径提高国内通胀水平。

以下用中美贸易摩擦为例说明贸易摩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正面临全面升级之势,这无疑是今年中国和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普通老百姓未来的最直接感受可能是加征关税后,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那么,一旦贸易摩擦全面升级,中美两国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到底有多大呢?

从我国商务部发布的针对美国贸易摩擦的反制措施来看,大豆、牛肉、烟酒、化工制品、塑料橡胶等商品对CPI影响最为直接。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大豆,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万吨,占总量的34.4%,占美国出口总量的62.1%(详细见下表)。而其他产品领域影响相对较小,经过分析得知,主要是因为该类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或者对美市场依赖程度低,从而没有给国内消费生活造成影响。

从贸易依存度看,由于我国国内大豆需求高度依赖进口,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高达85%以上,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将对我国大豆及下游产品价格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对CPI形成一定的压力。根据平安证券研究结果显示,大豆价格上涨会通过豆制品、食用油和饲料三方面对CPI形成压力。

豆制品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干豆及豆制品”消费在食品消费中的占比在1.2%左右,即假设大豆涨价25%,豆制品将可能带动CPI上升0.096个百分点。

食用油方面,大豆油占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大约为42%,而食用油在CPI中占比0.86%,一旦大豆价格上涨25%,通过食用油价格上涨带动CPI上升0.09个百分点。

饲料消耗方面,豆粕在精饲料原料成本中占比大约为25%,综合计算后,一旦大豆涨价25%,将通过饲料价格上涨带动CPI上升大约0.16个百分点。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大豆库销比创近年来新低,2018年全年预计为4.21。同时,美国进口大豆两大主要替代国巴西(占我国大豆进口46%)和阿根廷(占我国大豆进口5%)的大豆产量已经达到极限,加上今年南美地区严重干旱,大豆减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因此,在这些内外背景下,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必然会对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形成明显冲击,进而对CPI形成压力。

不过,根据统计局2017年4月11日公布的数据,3月份我国CPI和PPI涨幅双双回落,其中CPI同比上涨2.1%,较2月回落0.8个百分点,可见春节因素对CPI的季节性影响已恢复常态。因此,在当前我国食品价格持续低迷、通胀压力不大的宏观环境下,大豆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依然可控。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通胀形成的压力影响

反观美国,如果中美贸易争端由局部的贸易摩擦向全面贸易摩擦升级,甚至如果出现极端情况,美国普通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将是全面而巨大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商品在美国居民日用消费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06年美国记者莎拉·邦焦尔尼出版了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莎拉一家从抵制中国制造,到认识到没有中国制造难以生活的事实,最终放弃了坚持不用中国制造的行为。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越南、印尼等国家产品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是始终没有撼动中国制造的位置,而且随着中国科技、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更新,中国制造优势日益凸显,中国商品在美市场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以三大类最典型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皮革箱包、杂项制品(主要有家具、玩具)为例,200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三大类商品分别为246亿美元、38.3亿美元和237亿美元,2017年上升到425亿美元、69.3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增幅均在一倍左右。而同期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由2208亿美元增长到4297亿美元,涨幅(94.6%)也接近一倍,二者保持了大致同步的涨幅。相反,美国在同期的进口额由1.56万亿美元上升到2.34万亿美元,增幅仅为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这其中包括上述三大类日用消费品。

第二,过去二十年中国对美消费品出口是美国低通胀的原因之一。

在投行分析师和经济研究界,过去十多年里始终存在着一种声音:中国对全球出口日用消费品,是各国央行实行史无前例宽松货币政策而没有形成显著通胀压力的重要原因。正是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品产能过剩,压低了全球通胀水平。尽管许多学者并不认可这一看法,但仍不能否认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同样以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出口整体价格指数却始终稳中趋降。由此可见,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滞涨或许是美国CPI中服装类价格涨幅长期低于美国CPI整体涨幅的重要原因。

第三,历史上美国发动对日本、德国贸易摩擦,也曾是通胀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60年~80年代,美国与日本、德国也曾发生贸易摩擦,特别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出现了六个回合的贸易摩擦:1968~1972年纺织品相关,1976年~1977年电视机相关,1976年~1978年钢铁相关,1979年~1981年汽车相关,1985年针对汇率,1987年~1991年半导体相关。最后以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日本“自动出口限制”和日元大幅升值而结束。但是,美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大,特别是在贸易摩擦前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虽然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暴涨,但美国频繁发动贸易摩擦,也是其通胀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之一。

当前,美国经济通胀水平稳步回升。无论是CPI指数还是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近年来都有明显的回升。2019年3月其CPI同比涨幅为2.4%,連续突破美联储2%的预期目标值,在此环境下,如果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摩擦,势必进一步推升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

四、总结

综合来看,仅就两国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来说,由于“中国制造”在美国居民日用消费品中无处不在,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对美国老百姓形成的通胀压力,要远远高于对中国老百姓形成的通胀压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他国的支持,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所以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武献华,庞明川.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吴奇睿,济宁市第一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