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位大院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20-04-20范杰

价值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文脉

摘要:以中铁五院总部大院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分析了单位大院的环境特点,阐述了改造设计的过程和方案,提出了包括公众参与、文脉延续、公共空间多元化等改造策略。探讨了此类项目如何识别、保护、延续、提升和整合景观资源,使它们在公共环境作用、公众记忆认知等方面继续发挥有力作用。

Abstract: Taking the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headquarters courtyard of the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 courtyard are analyzed, the process and plan of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are elaborated, and reform strategies inclu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text extension, and public space diversification are proposed. The way to identify, protect, extend, enhance, and integrate landscape resources of such projects is discusses, so that they continue to play a powerful role in public environment and public memory.

關键词:单位大院;景观改造;文脉;公众参与

Key words: unit courtyard;landscape transformation;context;public particip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9-0239-03

0  引言

单位大院曾是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种特殊的邻里空间[1]。大院里的建筑、道路、环境和景观,往往是城市和公众视线关注的焦点,甚至为各个时期流行建筑和景观风格的标准物。它们承载着公众记忆,并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单位大院已经逐渐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2],并且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态势中面临窘境。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大院被迫进行业务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在城市更新加快、企业扩张用地不足、场地使用者多元化以及公众环境需求提升的多重背景下,单位大院环境因不能满足场地功能和使用者需求亟待进行景观改造提升,中铁五院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1  研究对象概况

中铁五院总部大院始建于1962年,其前身是铁道兵科学研究院,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是专门从事铁路勘察设计的国有单位。大院整体轮廓基本为三角形,东西、南北距离均约380m,总占地面积约8.69万m2,其中绿地面积约3.02万m2,绿地率34.8%。自从建院以来,历届领导都比较重视院内绿化环境的建设。但随着近年来单位业务转型成功,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带来一系列诸如用地紧张、绿地遭挤占、停车难等矛盾。并且当今时代使用者对优质环境的理解早已从单纯的“绿化”升级为整体景观的“优化”,对生活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待通过景观改造来提升环境品质。

2  调查分析阶段

2.1 现状调查方法

笔者对大院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内容包括周边环境,院内建筑、开放空间、道路、绿地和游憩设施等。收集了地形图、历史照片、发展历程等文献图片资料,便于,理清场地文脉。同时,积极同领导层、普通员工、职工家属等利益相关群体展开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大院的认知感、场所感和对景观环境的诉求。

2.2 场地现状评价

2.2.1 公共空间评价

大院是典型的单位制生产、居住混合布局,兼有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建筑+围墙+大门的组合模式,使大院有明确的“内”“外”之分,对外呈现出戒备、拒绝之势力,对内则呈现出保护和包容之势[3]。场地中心虽有大型开放空间,但功能性和丰富度不够,对遮阳、避风、闲坐、公共活动、儿童游憩的兼顾不足,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2.2.2 道路系统评价

现状道路系统人车混流,层级不够丰富。由于没有足够的车位,车辆随意摆放,挤占了大量的道路和绿地,影响通行安全,破坏了休闲气氛。绿地多为观赏目的设置,不能进入,步行者无法充分享受和使用景观。大院东侧临市政道路,北侧临滨河绿地及公园,围墙隔断了外界与院内的联系,居民对外通行不便,同时也浪费了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

2.2.3 绿地资源评价

场地绿化始于建院初期,经过多年培植,如今很多地块大树参天,包括雪松、油松、圆柏、刺槐、国槐、泡桐、毛白杨等树种生长茂盛,是非常难得的景观资源。但很多绿地被挤压侵占,而且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景观单调,植物色彩、层次、林冠线、疏密没变化。

2.2.4 休憩设施评价

作为千余名员工的大院,活动场所和游憩设施严重缺乏。场地休憩设施布置简单,以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为主,而且存在建设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运动空间设置过于靠近办公区,影响正常办公秩序。针对儿童及老人等特殊群体的设施考虑不足。

2.2.5 文化氛围评价

大院带有很深的铁道兵历史烙印和鲜明的大院文化特点。居住者普遍对院内空间有一种私有感,在大院里散步如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步一样自在,晚饭后穿着拖鞋去趟办公室是没什么不妥,而只要迈出大院,则要穿戴整齐了,是一种强烈的领地感的表现。居住者之间多数熟识,平常交流机会多。对于参与到居住环境改造充满热情,但其建议基本只针对自身利益,需要平衡。

3  景观改造策略

3.1 公众参与设计策略

公众参与策略不仅有助于设计者对物理空间的分析把握,更应该是对公众情感取向的熟知。通常公众对自己在建设中的权益缺乏了解和认识,参与意识弱。他们对环境改造基本上采取了就范的态度,没有进行应有的参与, 致使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往往存在偏差。大院内各利益相关群体作为景观使用者对景观改造的意见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人比长久以来居住在大院之中的人更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没有人他们对场地更满怀感情。调查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人无不对参与设计的过程充满热情,也对未来成果充满期待。

3.2 延续场所文脉策略

封闭发展使大院环境得到很好的延续,孕育了深厚的人文气息。大院居民结成的单位共同体,熟识这里的环境,分享着大院特有的文化和氛围。这种氛围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铁道兵辉煌的发展历史也培育了他们的荣誉感。使用者与环境长期的互动,使物质空间逐渐成为其情感的载体。因此,现有的景观元素应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发展。设计方式应该是温和过渡的,而不应该是颠覆或侵入性的,这是对场地文脉的尊重,可以保护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空间归属感不受侵犯。

3.3 公共空间多元化策略

不同的利益群体的环境诉求不同。老年人青睐交流及安静活动空间、儿童青睐游戏空间、青年群体青睐体育活动空间等等。不同功能分区对空间类型要求不同。作为办公区需要景观展示空间,也需要与嘈杂的空间保持隔离;作为居住区需要足够的运动场地来锻炼身体,有提供户外休闲和交流的人性化空间。在景观改造中,要创造各种开放、半开放和私密性空间。多元化的空间划分策略才可平衡各方利益。

3.4 预留空间设计策略

在景观的构造、功能区域的划分、植物和小品的布置等方面有意识地为现有的景观提供待开发的预留区域。在一个合理稳定的总体规划前提下,提供动态的联系的景观解决策略,满足不同时期的使用需求。着力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同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才可使景观持续向好发展。

4  主要景观空间改造方案

4.1 入口展示空间

主入口空间最重要的景观资源是主楼前十四株雪松和四株白玉兰。这些大树是大院发展历程的见证,被寄托了丰富情感。改造中,林下由停车位恢复为绿地,有助于对大树的保护,也避免松树分泌的油脂对车辆造成污染。主楼前塑造有力量的轴线对称空间,烘托建筑的雄伟。符号化的图案被融入到楼前场地铺装设计中,强化了入口空间的吸引力标志性。两侧的绿地将进行一定改造,形成多个小型交流空间,供使用者于小憩。

4.2 核心绿地空间

核心绿地是由建筑围合,是全院最重要的景观空间。改造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之间的平衡。近期建设可保留已建成的塑胶篮球场和网球场,取消原有的水泥篮球场,将体育场地的位置北移,与南侧的绿地空间进行功能上的切割。由此主楼北侧及实验楼A栋东侧空间将作为展示性绿地,同时也作为办公区和活动区之间的缓冲,形成动静分区的屏障,场地中原有的大型油松和杨树得到保留,并融合到细部设计中去。北侧的绿地由于靠近住宅区,将在改造中设置小型林下空间,供儿童和老人休闲。对原有景观元素的保留减少了工程量,有利于建设方对成本的控制。

4.3 住宅景观空间

住宅区将以植物景观为主,充分发挥园艺植物的康复、保健功能。植物景观的功能效果与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构建有密切关系[4]。在既有的植被基础上,清理杂草杂木。参考居住者的意见,增加灌木层、地被层植物品种的数量,种植包括定向、玉兰、牡丹、芍药、月季、玉簪、萱草等地被植物。设置卵石步道和健身器材,开辟一系列小型聚会空间,塑造静谧清幽的居住环境。在后期管理上,将绿地的养护责任委托到有管护意愿的个人,实现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达到维护自然环境与呵护身心健康的双重目的。

4.4 预留发展空间

预留发展空间多为临时性建筑,后期可部分保留转作它用。为缓解8号楼周边停车问题,在大院北侧可新建停车场一处。远期原有检测中心库房可改建为室内运动场地,后期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等运动场地从核心绿地迁移至此处,中央绿地将得到进一步补充,成为统领全院的核心景观。

5  结语

笔者参与了中铁五院总部大院的景观改造实践,前后经历了多次的修改调整。由于涉及多方面因素,最终的落地成果与最初的设想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设计未能实现,过程中也有一些思考和心得體会分享。

大院景观改造不是简单地进行绿化和翻新,也并非颠覆性的或者侵入性的创新。设计应该尊重场地文脉,通过经济、可靠、温和及可持续的理念激活大院旧有空间,创造出适用、美观的环境,为大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设计师应该学会抛掉个人英雄主义的包袱,转变为一种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提议型和引导型设计师,躬身倾听使用者的意见,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环境诉求并反映到改造方案中,使设计更贴近现实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阿拉太,韩西丽.传统单位大院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影响——以北京市核二院家属院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0(06):64-67.

[2]柴彦威,陈零极,张纯.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04):60-69.

[3]张帆.社会转型期的单位大院形态演变、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4:3.

[4]亦婷,杨学军,唐东芹.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2):176-180.

作者简介:范杰(1987-),男,山东烟台人,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文脉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守望乡愁 传承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