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现状及改革对策

2020-04-20陈文

科教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顶层主体专业

陈文

摘 要 评价是地理专业野外实习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如实习评价的理论目的与实际目的难以吻合、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反馈环节不完善等。同时,笔者提出以建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为主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完善和健全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功能,促进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地理 野外实习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29

Abstract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field practice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field practice evaluation of geography i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ere were gaps between objectives and reality, 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incomplete feedback from evaluations, etc. Meanwhile,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a complete evaluation content and index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eographical field practice, perform its functions, and ultimate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training of talents

高校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认知的重要过程。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延续,也是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重要过程,更是提升学科核心能力的必然途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地理单科课程完成时要在周边基地开展课程实习,相关基础课程完成后要开展地理专业综合实习,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大综合实习。综合实习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条件、总体质量较高的实习基地如庐山、厦门、长三角开展,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熟练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多年来,尽管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克服了诸多障碍因素,按计划、有序地开展着,但作为实习目标达成重要环节的野外实习评价仍不够完善,如在评价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探究,尤其是没有定量的实习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单一化、缺少过程性评价等,[1]直接导致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弱化,降低了专业实习目的达成度。因此,探讨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师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野外实习评价运作的不足之处

1.1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与实际目的达成难以契合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即实习评价预期达到的目的。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野外工作技能、方法和野外研究能力,感受专业情感和专业依托。由此,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导和检验地理野外实习水平、野外工作方法和能力,为学生择业和就业提供参考;其二,通过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对实际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比对,为改进实习过程、改善实习环境提供依据;第三,通过野外实习评价促进学科知識运用于实践的理念,培养独立开展野外工作的能力,坚定从事野外实践的信念,形成探索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实际目的是指在实际评价中所能达到的目的,受实习过程、实习效果、评价主体、评价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当实际目的与顶层目标基本一致或契合,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则达到最佳效果。

显然,高校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实际目的与理想目的总是相去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在地理野外实习评价过程中,过于关注实习成绩和等级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过于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实习主体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主体将地理野外实习评价视为“任务”或“程序”,使地理实习的顶层目的与实际目的达成严重脱离,导致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功能失灵或折损。

1.2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1)评价主体单一。多数高师院校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很少采取小组评定或实习生自我评价,导致评价主体单一。[2]高师院校学生心智已经成熟,具备了主体意识和客观评价能力,应当成为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主体之一;此外,野外实习具体活动的开展都以小组为单位,实习小组评价也应该重视。自评和小组评价的缺失,不仅难以保障评价的全面和客观性,而且会导致实习生对野外实习以及成绩评定的认同性不强,使其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意识和动力,同时,也导致野外实习评价流于形式,坐失了通过实习自我成长和团队成长的良机。

(2)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是评定实习生成绩的主要依据。理想的评价指标不仅应包含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查,如地理观察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实习仪器工具的熟练使用程度、识图绘 图和分析归纳能力、野外记录能力等,还应涉及实习生的品德,如实习态度、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团队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也要将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如探究问题的意识、反思和创新能力等纳入其中。

猜你喜欢

顶层主体专业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何谓“主体间性”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