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2020-04-20李睿峰王芳通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互联网

李睿峰 王芳通

【摘要】本文结合隆德县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建设目标与思路;充分利用了宁夏教育云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确定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智慧校园  宁夏教育云  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课题编号:JXKT-XJ-05-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46-02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我校积极申报了“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以充分利用新生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同时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建构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机制。通过能够支持个性化和适应性的智慧学习环境,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体验的教育,并且期望能使我校教育更具时代特色。[1]

一、需求分析

基于学校现状及信息化应用基础,学校的信息化需求具体如下:

1.由于学校师生数量及信息化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检查和研究多数停留在审核教案和例行教学观摩上;随着信息化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教学研究文化势必要进行大的变革,将教育研究的范围延伸到教室,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研究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AI课堂分析系统,是必然的选择。

2.目前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具备一定的校园网络环境基础,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但对我校来说,除了要进行智慧教室的各种软硬件建设之外,还需要着力探索与智慧教室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智慧”作用,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但同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营造一个绿色便捷的家校沟通环境;如何基于学生行为数据实现精准教学、精准学习等等,这就需要打造智慧教室,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互联网+”切实为教师和学生实现“减负增效”。

3.通过智慧教室AI人工智能系统,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爱科学、爱思考、爱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的重点之一,学校虽已在创新教育方面得到一些突破,但是教学设备及资源缺少,需要完善设施及资源建设。

4.学校需要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中智慧校园管理模块,整体推进学校在智慧管理方面的手段,运用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共建优质校本资源库,最终形成信息化建设新格局,总体构建智慧校园示范校,在区域内引起多校响应;通过技术手段与宁夏教育云平台打通,做统一身份验证,统一管理。

二、创建目标与思路

1.创建目标。充分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以云校融为主体思路,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在“互联网+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建设“智慧校园”,牢牢抓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推进我校示范校的建设。

(1)建设智能化教学一体的系统,具备交互的功能。在智慧课堂里,学生能够和学生进行交互,学生和老师能进行交互,学生和平台能进行交互,终端和平台之间能进行交互。

(2)建设具有对学生学习过程、老师教学过程的自动记录、视频录制的功能,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自动检索和自动识别的功能的一体化智能系统。

(3)建设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师生之间、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具有教学资源的开发性,教学过程的重构行,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的信息化教学机制。

2.工作思路。隆德县中学“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将综合分析学校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总体规划,通过对学校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全校业务流程进行整体设计,实现管理、教学、服务三位一体,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分析系统和统计数据。

(1)高效管理,立足学校全局业务模式,建设校级业务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全校层面的数据整合和资源共享,并与教育云进行数据对接。

(2)以“教与学”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云校家APP,逐步转变教与学的模式,進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3)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全面化、多元化、多手段、主动式、一站式”的教学服务平台。

(4)深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特点。

(5)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积极成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及应用水平,全面推进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

三、建设方案

1.重点任务。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实现学校网络信息全覆盖,建立智慧课堂系统和AI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内容支持。

2.建设内容。

(1)智慧课堂系统

拟新建智慧课堂2套。智慧课堂系统建设将无缝对接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以智慧课堂系统为核心,利用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优势、搭载不同区域教学的电子教材和教辅资源,形成教学辅助、互动教学、个性化辅导、即时分析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教学环境。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课堂系统可实现课前多媒体微课程电子教材预习、同步备课、课中互动教学、在线测评、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五大功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高效的“教”与“学”模式。基于宁夏教育云平台,能够实现远程互动课堂。

(2)人工智能课堂分析系统

利用人脸识别、情感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育教学情况作出分析和预测,课后提供数据诊断分析,提升教学效能。系统可识别教师和学生面部表情,通过情感计算技术对师生在课堂中的面部表情及语音情绪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可识别教师和学生的发言内容,然后提取内容关键词并利用知识图谱将知识点系统化关联,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可将表情和语音的分析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分析相结合,同一位老师或学生在不同教室场景下的分析相结合,全面立体地进行课堂教学分析,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丰富的客观数据作为教学研究参考。

3.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学校积极制定计划,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形成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普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校建设资源开发小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10_366518.html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