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音乐现实生存状况分析研究

2020-04-20陈娟

北方音乐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存传统音乐现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导致传统文化的变异甚至是退化消失,我国传统音乐也不例外。本文以通过分析传统音乐现实生存状况,找出根源所在,提出保护和辩证发展传统音乐成为当下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观点。

【关键词】传统音乐;生存;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32-01

【本文著录格式】陈娟.我国传统音乐现实生存状况分析研究[J].北方音乐,2020,02(03):32,34.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早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人们过分推崇西方音乐文化,开始出现缺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自信,忽略民歌特殊艺术形式的严峻形势。随着社会大环境以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文化心理以及审美倾向的变化,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原生文化环境的消失

自学堂乐歌以来,西方文明的优势显露无疑,传统文化自信被打破,崇尚先进文明与科学成为主流路向。传统音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磨难,基于对受众较强的依赖性,生存生态异常薄弱。

首先是生产方式的改变。近现代我国闭关锁国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一大批进步人士为中华崛起而奔走,开始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而后蔓延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西学东渐对民族发展当然是合理的,但这种态势对于传统音乐却是毁灭性的。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经济,之前的宗族伦理被淡化,一些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岁时节令逐渐失去了意义,依附这些民俗而生存的传统音乐艺术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比如祈雨仪式、劳动号子、洗衣歌传统音乐符号等在人们心中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民众诉求消解,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迁很有可能会消亡。

其次,城镇化进程导致人口涌向城市,对传统音乐的生存形成挑战。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多,年轻人普遍向往外面的世界,地域文化的生存处于弱化状态,传统音乐艺术缺少青年一代的欣赏者和传承者,后继乏人、难以为继,主流媒体正在改变着年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倾向,很多传统音乐形式和内容被淡化甚至割裂,从民俗环境中脱离出来,曲体被解构,日渐式微,传统音乐艺术的受众逐渐萎缩。

二、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西式化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是在引进西方音乐的体系和制度下形成的,这个制度包含了一个价值观念,生产一定的音乐知识。由于这个制度和知识体系在高等院校中不断生产,传统音乐就会被排斥、被边缘化和被误读。如中国传统音乐的“腔”是西方语言无法对应的,但在中国学者眼里,“腔”是很容易界定的。又如方言,都知道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及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是离不开方言音调的,方言可以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色。方言记录着当地的生活习俗与精神追索,在研究当地民间音乐的时候却碰到很难用乐谱详细记录的现象,然而没有一个人敢断言音符记录不下来的东西就不算音乐。但事实上专业音乐院校学生排斥这类音乐,主要是因为五线谱是从西方来的,受西方谱面音乐文化的影响,谱面有什么,就分析什么。中华民族地域广阔,地方音乐一直有“十里不同音”的特征,民族音乐极为丰富,但民族特色却被排斥在“音乐”之外,以记录下来的纯音者来分析。

我国音乐学家在音乐的织体语言、减字谱等记谱方法、传统音乐分类、曲体创制以及音腔音韵等有着深入的研究。我国传统音乐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文献基础,主要表现在“律、调、谱、器、韵”等方面。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和”“大音”“声无哀乐”更是集中表達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与宇宙观。为什么这么多深厚的音乐理论竟然在今天出现“失语”呢?笔者认为这源于西方音乐基础理论取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地位,审美判断由东方线性音乐之美转变为西方和声之美与技术至上,中国传统音乐被任意拼贴和修改。一切都是西方模式,讲究科学、探求规律、研究分布模式、研究地区性色彩等问题,整个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包括教学过程,即使开设诸如原生态唱法,也是一般声乐课的基本模式,即从发声到歌词讲解到演唱,核定标准音,加入钢琴伴奏,大小调以及和弦的使用,都是现代艺术教育模式,忽略了民歌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即兴变易性。

三、新型艺术形式的冲击

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艺术接受者随着瞬息万变的科技发展而躁动不安,人们越不越不爱思考,流行周期越来越短,思想碎片化。娱乐味十足的通俗艺术成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依靠”,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新艺术带着新潮、荒诞的噱头不断刺激、混淆着人们的视听,强调感官刺激,符合当代社会生活较快的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为大部分当代人喜闻乐见。

而传统音乐往往节奏慢、艺术形式保守、含蓄、包含一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和当代人有年代感并难以理解的传统信仰、宗教、伦理等人文精神。比如传统民间乐器大多生存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有悠久的历史,经常在丰收,庆寿、祭礼、送殡等仪式中演奏,这与当代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受众大多不喜欢传统音乐艺术,欧洲中心论充斥整个世界,青少年包括很多学习西方乐器的专业院校学生、认为西方音乐是先进的、复调是科学的,觉得传统乐器与传统音乐就是“土的掉渣”或“过时的”,这种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严重破坏了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

四、传统音乐被文化剥离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传统音乐被视为纯粹的物理声响,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信仰,只有一些音响、动作、色彩等等一个个死的“符号”,载体创新,功能变异,要的是视觉冲击力,要的是绚烂、完美,披着传统音乐的外衣,实则却让位于媒介资本的利益最大化,使其合乎“潮流”并获得主流受众认同。本质分析则脱离了文化情境、音乐民俗、音乐信仰、生产生活等具体要素。如戏曲音乐,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就大胆改革,加入饶舌,或向歌剧、音乐剧看齐,只要有更大的市场,各种现代化手段极尽所能华丽包装,虽然会短暂地、昙花一现地吸引受众的新鲜感,但却把戏曲音乐最珍贵的核心要素丢掉了。当然固步自封,不参与时代发展,与时代脱轨,在封闭的环境中去传承和保护也是不可取的,但是过分迎合市场的需求,失去传统音乐本身则更是得不偿失,只有在引领受众对传统音乐的审美追求和保持本体特征之间实现良好平衡,才会实现可持续传承。

在面临着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应当用辩证的思维和态度去审视去思考,在对西方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更加坚定文化信仰,传承母体音乐文化。传统音乐也离不开文化创新,不固步自封,不过分迎合追求大众需求,在一代代的文化交流创新碰撞中,焕发出强大的民族音乐活力。如此而传统音乐文化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青,乔建中,项阳,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命运——嘉宾对谈(五)[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1):44-50.

[2]陈俊.民族音乐学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210-212.

[3]仲娜.中国音乐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暨纪念“兴城会议”30周年高峰论坛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3):157-162.

作者简介:陈娟(1982—),女,山西省太谷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生存传统音乐现状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