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zz764/160型转载机在强含水体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生产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0-04-20赵志强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涌水量改造水文地质

赵志强

摘 要: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是孟加拉国第一座全机械化井工矿井(简称孟巴矿),目前正在开采第Ⅵ煤层,该煤层为单一煤层,厚度约为36至40m。孟巴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偏复杂,属于大水矿井矿井煤层含水量大,矿井为半断-地堑型的独立含煤盆地,地下水补给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当前矿井总涌水量为2347m3/h,其中,-260水平153m3/h,-430水平2194m3/h。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最大涌水量达到1000m3/h,大量涌水从工作面和老塘侧流出,若直接进入运输顺槽转载机,将造成皮带跑偏撒炭、储煤仓窜楼等隐患,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矿井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对转载机进行适当的改造,很好控制了涌水进入转载机,缓解了矿井水炭治理难的问题,保证了安全顺利回采。

关键词:水文地质;涌水量;转载机;改造;水炭治理

中图分类号:TD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140-02

1 项目概况

孟巴矿位于孟加拉国西北部的迪纳吉普省,距离首都达卡约320km。该矿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生产承包的大型矿井,是孟加拉国第一个开发兴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属“三高两危”型矿井。“三高”即高温、高湿、高水量,“两危”即煤层自燃、冲击地压危害。根据资料显示,井下水的涌出量最高达到2300m3/h、井下现场工作场所温度时常在30度以上、湿度在百分之百、分层开采极易自然发火、冲击地压长期伴随,在国内都难见如此困难的生产环境。

矿井采用全机械化长壁式无煤柱回采系统,采用分层开采技术,目前中部采区已经连续生产近十二年,二分层大部分开采完毕,进入三期后,主要以三分层工作面开采为主,为保证水能自动流出,巷道掘进都是上山,帮部施工水沟,角度控制在10°左右,随着一、二分层开采完毕,三分层工作面掘进期间巷道角度逐渐缩小,外围巷道几近水平,必须控制好水炭量,稍有不慎就将造成水炭阻塞水沟,工作面涌水无法外流,淹没巷道导致轨道系统瘫痪,处理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占用人力物力多,制约工作面产量发挥;同时由于上山运行工作面一旦水量控制不好,水炭从皮带下滑堵塞巷道,直接导致系统瘫痪,限制了工作面产能发挥,给生产组织带来较大难度。

2 问题提出

在孟巴项目部井下综采工作面使用的Szz764/160型转载机通过几年的使用情况看,发现许多存在问题,影响转煤效果,并且存在不安全隐患。同时加速了设备的磨损,加大了设备的维修工作量。经过有关技术部门分析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转载机机尾原设计没有抬高装置,然而孟巴项目部工作面涌水量较大,导致水进入转载机内,造成转载机拉不出煤。

(2)在转载机推移槽后原设计为电缆挂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电缆脱落,受到挤压,容易造成事故,非常不安全。

(3)转载机过桥装置又大又笨重,不利于井下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常遇到空间不够现象。

(4)转载机原挡板高度为530mm,随着大型设备不断引进,原煤产量的不断增加,出现转煤不彻底,原煤外洒,盖板受冲击变形、损坏等情况。

3 改造方案

(1)在前后卸煤槽中间的中部槽增加两个千斤顶型同时在转载机尾也增加一个千斤顶,如图1所示,通过液压支架阀组控制机尾部分上升和下落。当工作面涌水量大时,操作阀组千斤顶伸出抬高,水从转载机下面通过,彻底解决了拉水碳的情况,提高了原煤的质量。

(2)在转载机中部槽的两侧加焊电缆槽。如图2所示,把250#槽钢分成一分为二,长度为1500mm焊接在中部槽两侧的筋板上,在槽钢的侧面焊接100*330的挡板。电缆放在加工的电缆槽中,在使用过程中电缆既不会脱落,也不会被挤到。改造后使用过程中从未发生挤电缆事故,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

(3)用5*5角铁和直径20的圆钢自制简易人行过桥,既方便安装,又便于人员通行,物料运输,如图2所示。

(4)在转载机推移槽向机尾方向所有槽帮上加工高度为250mm挡板,固定在槽帮上,如图3所示。即防止从刮板运输机拉过来的煤撒到转载机的外面,也提高转载机的运煤量,即使有较大煤块,也不会对盖板造成损坏。提高了产量,增加安全系数。

4 經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1)Szz764/160型转载机通过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转载机拉水炭的问题,提高了原煤质量;通过加工高档板提高了原煤产量;还增加了电缆槽和过桥等一系列装置,既方便了施工同时增加了一条行人通道。

(2)转载机改进后,工作面涌水全部从转载机底槽流出,减少了出水中的炭量,缓解了外围轨道系统和皮带运输系统的压力,确保了物料和煤炭的运输,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3)该项技术的改进,杜绝了因工作面出水炭造成煤仓窜楼的现象,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5 结论

Szz764/160型转载机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转载机拉水碳的问题,提高了原煤质量;减少了出水中的炭量,在工作面最大涌水量达到1000m3/h的情况下,做到了水不进煤流,缓解了外围轨道系统和皮带运输系统的压力,确保了物料和煤炭的运输,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该项技术的改进,杜绝了因工作面出水炭造成煤仓窜楼的现象,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业主方和孟加拉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好评和认可。

猜你喜欢

涌水量改造水文地质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黄石互通浅埋隧道涌水量预测分析
模糊数学在预测大孤山铁矿深部涌水量中的应用
三维离散元法在巷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