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驾马车”对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2020-04-20邱敏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通货膨胀投资

邱敏娟

[提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整体金融经济市场除经历过两段不寻常的通货紧缩时期外,几乎都面临通货膨胀的挑战,可以说通货膨脹成为贯彻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代名词。同时,消费、投资与进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分析“三驾马车”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以期为通货膨胀的调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消费;投资;进出口;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8日

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无法忽视的问题。通货膨胀的意义在于通货膨胀使得货币增长微高于产品的增长,保持名义物价的不贬值,从而激起生产者的再生产动力。与其说通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如说是经济增长需要恰当的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的是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物价上涨,但是通货膨胀与一般物价上涨又有本质性区别。一般的物价上涨是指部分商品因自身供求关系失衡而导致的暂时性的局部上涨,这种影响是可逆的,可由市场的自身调节而重新达到均衡,不会引起货币的贬值;而通货膨胀则会造成一国货币贬值,国内主要商品物价普遍性的、持续的上涨,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无法由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恢复至均衡水平。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货币流通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我国对于货币总量可获得的统计资料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处于经济正常起步阶段,货币每年增发量为10%。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第一次通货膨胀,当时国内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状况,货币每年增发量为25%,而此时经济产出反而增幅减小。随后1961年到1964年,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消费品供求关系失衡,引起建国以来第一次通货紧缩,幸运的是对经济影响较小,顺利地渡过危机。随后至1968年,国内货币供应量平均每年增发56亿元,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引起第二次通货膨胀,1969~1970年,国内经济以“调整、稳定、提高”为目标,为稳定中国经济,导致第二次通货紧缩。之后1970年到1979年产生了第三次通货膨胀,不过该通货膨胀较为温和。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且逐年增加,但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原因也开始更加多样化,不仅仅限于货币增发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例如,1984年到1998年,中国国内投资增加,信贷扩大,使得这两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幅度上升,导致了此次的通货膨胀,这使得政府必须通过银行来控制贷款数量,拟制投资规模,以便稳定物价。

1998~2002年则产生了轻微的通货紧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不足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此时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到了2008年,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增大,价格结构性增长过快,再加上国外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升,进而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并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失业增加,2008年以四万亿元救市,这就使得由价格结构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这次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在两年内连续调整了17次存款准备金。

二、“三驾马车”与通货膨胀

(一)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的出现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出现的,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确保交换的需求,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些产品之后被用于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换,这就形成了进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决定实施市场经济体制,这让我国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建立了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可能性,我国也开始主动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对外贸易取得良好的开端与发展空间。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消费处于高端,商品价格也处于较高的上涨速度。

当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产品对于市场的总供给时,因而导致了物价水平不断地上涨,此时便产生了供求关系上产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仅仅导致对于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其他国家。当一国商品市场上的需求增加,物价上涨,同时生产方无法完成相应供给量时,通货膨胀就会增加,此时其他国家的商品均低于该国,引起大量进口,进而导致其他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是依靠高新科学技术,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主要依靠原材料与自然资源进行产品的出口,容易受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一旦发达国家同类型商品的价格下降,我国商品会因为成本相较更高而受到影响。我国实际产业链长但稳定,当受到其他国家与自身双重压力时会使得整个产业同时提高价格,而当调控无法及时传导并实施时,可能会演变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二)投资与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增长背后,高投资劳苦功高,但同时也伴随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极大程度提高了一国的生产能力,进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投资与消费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不仅仅能够刺激产出,而且还能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形成高于当前的供给能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是人们在当前有限的收入下牺牲眼前的近期消费来增加未来远期消费的行为,受到国民收入水平与人们愿意储蓄的程度。

当一国的资源得到完全利用而投资水平持续升高时,投资会引起通货膨胀的产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意味着此时一国的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与资本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已经充分利用,而供给通常是缺乏弹性的,对于一些产品的供给甚至是无弹性的。此时,投资需求的增量大部分将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实际产生几乎不会增加。

当投资持续增加时,虽有资源闲置但因一些障碍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投资效益低下,供给效应十分微弱时,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产生。当资源存在闲置时,根据理论研究,此时的供给应该存在一定的弹性,需求能通过即使是微小的价格上涨而使供给不断增加直至供给边际。但是,若此时存在着阻碍使企业无法有效地进行生产要素的调整进而无法增加供给、对价格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价格水平将无法得到合理的制约而顽固上升。

(三)消费与通货膨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第二年中国以8.7%的经济增长水平领先其他国家率先走出危机。自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政府一直强调提振消费,刺激消费,可见消费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居民消费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上涨,可是无一例外都低于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危机,对于此次通货膨胀的形成,专家学者们都认为是需求与成本推动混合交织的结果。

消费分为自发与引致消费。自发消费是指那些人们用于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消费部分。但在人口和生活环境变动不大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其稳定性,因此其曲线弹性较低,而供给线弹性较高。供给决定了其价格,而当供给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曲线将会愈发陡峭,此时因为供给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

引致消费是指那些除去自发消费之外人们用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引致消费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自身偏好的影响,具有高于自发消费的不确定性。引致消费品的价格受到供求两方的影响,假设供给不变时,价格将和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假设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会使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引致消费品在生产资料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因而引致消费品的供给弹性较高于自发消费品的弹性。

三、小结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应该是一对矛盾体,但是当通货膨胀在某一合理范围内时,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不一定必须打压,相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实施投资需求拟制性政策,企業的需求投资是需求因素中拉动通货膨胀的主力军,因此合理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有较好的效果,钢铁和房地产等产业是目前投资需求过热的产业,此时政府应该引导市场投资方向,将资金引入到创新产业中。

实施消费需求稳健性政策,消费需求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约为10%,表明在中国需求轻度超过供给,此时应该实行稳健型的消费政策,不能过分地抑制消费需求,也不能过分地刺激消费需求,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税收,提高消费品供给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硕君.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与通货膨胀[J].管理观察,2010.

[2]程珊珊.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通货膨胀投资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