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

2020-04-20潘丽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尿潴留盆底膀胱

潘丽芳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中心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21)

高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保障女性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 产后尿潴留便是其中常见病症之一,不仅会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由于产妇分娩期间,膀胱受到胎头压迫,引发膀胱黏膜水肿,导致膀胱肌发生程度不一的麻痹症状,影响产妇产后正常排尿[1]。 临床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一般选择诱导排尿治疗,还有研究表明,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尿道括约肌、膀胱括约肌功能,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从而促进恢复自主排尿,由此在改善疗效的同时,还能加快康复速度[2]。该文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80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治疗的80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初产妇;产前检查满足顺产相关指标;在医院产科生产;住院期间产后7~8 h 无法自解小便者;产后2 d 自觉小便未解尽者;超声检查膀胱残留尿量>150 mL 者;主动配合该项研究者。 排除标准:同时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者。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所有患者均知晓且同意参与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批核准。 对照组40 例患者, 年龄为22~37 岁, 平均年龄为 (29.40±2.70) 岁, 平均孕周 (39.46±2.73) 周, 平均产程为(15.83±1.47)h;研究组40 例患者,年龄为23~37 岁,平均年龄为 (29.70±3.00) 岁, 平均孕周为 (39.54±2.87)周,平均产程为(15.97±1.55)h。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详细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症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促使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增进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面对患者疑问耐心解答;同时,指导其保持个人卫生,定时更换内裤,清洗会阴,减少感染的发生。 (2)环境护理: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更换床褥,依据患者需求调节适宜的室温和湿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3]。(3)心理护理:受到病症因素影响,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疏导,通过暗示、转移、沟通等方式缓解患者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治疗。(4)其他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还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听流水声、听音乐等方式诱导排尿,缓解膀胱疼痛感。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MyoTrac 系列生物刺激反馈仪, 苏食药监械 (准) 字2010 第2210722 号]治疗。通过腔内探头客观评估患者的肌肉情况,医生依据评估结果,设置相应的电刺激模式,应用电脉冲原理进行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尿道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功能锻炼,10~15 min/次,3 次/d,每次收缩5~10 s。 训练时间以患者恢复情况为准。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平稳呼吸,收缩尿道、肛门,留置尿管48 h 后拔除进行自主排尿实验,测试患者排尿量、残存尿量, 残存尿量<50 mL 则表明治愈, 残存尿量50~100 mL 则继续观察,鼓励患者自行排尿,第二自行排尿后残存尿量<50 mL 者也可视为治愈,反之,则继续使用尿管[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分为3 个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有效:患者产后在规定时间进行自主排尿;无效: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自主排尿或者需要辅助排尿。在患者排尿后5 min 内由其运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自主评价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分为3 个等级: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康复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康复护理后,研究组轻、重度疼痛占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为9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 论

尿潴留属于产妇产后多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譬如产妇宫缩乏力使产程不断延长;产妇惧怕排尿疼痛,很难主动排尿;生产时的疼痛让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 产妇内心压力巨大,很难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等情况都会引发尿潴留。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影响非常大,产妇会不断发生腹胀以及尿不尽等情况, 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诊治措施,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当前我国临床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进行留置导尿,等到产妇恢复自然排尿,但是该种方法会延长产妇住院时间,同时效果差,对产妇产后的正常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产后尿潴留,依照其临床特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性尿潴留,发病慢,病程长,但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急性尿潴留发病急,突然性的无法排尿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 据资料显示[5-7],产后尿潴留不仅会影响产妇产后康复,还会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产后体虚、腹胀、尿不尽、尿痛等会使得尿道括约肌出现持续性的功能不稳定, 诱发压力性尿失禁,使得女性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相关研究数据表明[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不仅能够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还能松弛尿道括约肌,有助于通畅尿道;同时,锻炼期间还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从而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基于常规护理应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该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为9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从生理到心理层面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加快产后恢复;增进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加强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更进一步了解疾病,缓解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在患者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基础上开展盆底肌锻炼,依据患者身体条件制订锻炼计划, 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有节奏的呼吸,收缩肛门、尿道,指导其自主排尿,根据患者状态适当增减锻炼量,有助于加速康复[9-10]。通过多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如听流水声、听音乐等辅助排尿,能够减少患者不适感。由此可见,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排尿,还能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研究中可看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了生物刺激反馈仪,通过控制电极的震动频率,使不断变化的脉冲电流有效刺激膀胱肌,形成规律的节律运动,不断收缩膀胱逼尿肌的同时,还可松驰尿道括约肌,更好地协助尿道通畅。 康复仪中不断输出的电磁波形,辐射到腰骶部深层组织时,能够更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减轻膀胱肌疼痛,最终让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该方法无创、无痛,易于被产妇接受。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不仅能够预防尿潴留,还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尿潴留盆底膀胱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