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2020-04-20司乃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达标率盆底肌力

司乃文

(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 130000)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压力性尿失禁或盆腔肌肉松弛。该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分娩后盆底结构受到了损伤不能及时恢复,患者年龄不断增长,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等,需要通过手术对疾病进行治疗。然而,手术治疗不仅会有较高的医疗费用,而且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出现漏尿、阴道松弛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88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对象, 分析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该院收治的88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妇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产妇均了解该次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产妇的临床资料不完整;产妇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高龄产妇;产妇不配合该次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 观察组中,产妇年龄22~33 岁,平均年龄为(25.16±5.31)岁;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为(26.13±4.45)岁。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指导其进行早晚锻炼。 让产妇采取平卧的姿势,收缩盆底肌肉,同时进行深呼吸[2],每个动作维持3~5 s,休息一段时间后重复收缩动作。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防止患者出现产后抑郁,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1) 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3-4],避免产妇后期出现恐慌。医护人员要从产妇的自身情况出发,为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让产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盆底功能障碍会对产妇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产妇难免会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的主体地位,积极和产妇进行沟通[5],使产妇树立治疗信心。(3)对产妇进行日常功能训练,在分娩后第2 天,嘱产妇将膀胱排干净,重复做阴道收缩动作,锻炼的时间要合理控制。(4)使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仪(大悦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XFT-2002B型,苏械注准20192090428)进行治疗。 将治疗头放在产妇的阴道内,先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根据患者的反应依次增加频率[6-8];对患者进行生物刺激治疗,利用压力波型给予刺激,每次治疗20 min。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产妇的盆底功能有所好转;无效:产妇的盆底功能无任何改善。(2)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变化:先通过手检对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分级,将中指和食指放在阴道的穹隆处,让产妇根据医生的指令来进行阴道收缩。 一般将产妇的盆底肌力分成六个等级,肌力Ⅲ级以上为达标。(3)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腹压异常、性交痛、尿失禁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如年龄等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有效率、盆底肌力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达标率为81.8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变化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 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发生在妊娠和分娩女性身上的一种损伤性盆腔疾病,该病因产妇的盆底神经和肌肉损伤所致[9-10]。 虽然产妇的盆底功能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能够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疗效不理想,因产妇无法正确认识盆底肌肉, 且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心理,难以有效地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因此,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使其盆底功能得到恢复。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包括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等, 能够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识;通过生产后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能够有效减少产妇骨盆器官的脱垂与盆腔功能障碍,防止其出现尿失禁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产妇的盆底神经和肌肉得到有效唤醒,使产妇阴部能够自由收缩,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可以正常的生活。 早期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的困扰, 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时,产妇能够感受到其阴道和腹壁得到了刺激, 从而让盆底肌肉收缩,产妇的盆底肌活动信息可以通过肌电图传输到治疗仪系统中,让医生对其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让产妇可以进一步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有效地对盆底肌肉进行训练,实现盆底肌肉的收缩。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86.36%, 观察组的盆底肌力达标率81.82%高于对照组的5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5.91%,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后,产妇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盆底肌功能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 产妇盆底肌力达标率显著提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达标率盆底肌力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