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2020-04-20周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癌性上肢水肿

周涛

(日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日照 276800)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不断升高,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临床医学不仅仅关注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同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关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1]。癌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观感受,会导致患者疲劳、缺乏激情且无法通过休息改善。 癌性疲乏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 甚至使患者丧失家庭功能、社会功能,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2]。 综合康复主要是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干预与指导措施, 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该文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6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其他恶性肿瘤及转移灶、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癌,FIGO 分期为:IB2-ⅡA 期。排除标准: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 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2~51 岁,平均年龄为(36.4±5.1)岁。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4~53 岁,平均年龄为(35.4±4.8)岁。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干预, 即压力循环治疗:使用充气式压力袖带对患者上肢进行间断充气。初始压力为30 mmHg,逐渐增加至80 mmHg。充气间歇时间为10 s,治疗时间为20 min,2 次/d,治疗周期为2 个月。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袖带绑扎部位皮肤情况,若有红肿、皮损等情况需要间隔数天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干预,具体如下。 (1)运动指导:嘱患者术后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例如爬楼梯、散步等运动,步行30 min/d;或爬楼梯2~3 次/d,每次30 min。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并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 (2)睡眠指导:随访时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对于主诉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指导其在睡前1~2 h避免饮用浓茶、吃东西及运动等行为,可在睡前泡脚,上床之后不能玩手机,若仍没有睡意可以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通过放松身体改善睡眠状况;叮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眠时间至少7 h。 (3)患肢功能锻炼: 嘱患者利用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进行上肢锻炼,患者保持身体正面面对手指爬墙指导表,伸直患肢记录手指爬高最大高度,然后改为身体侧面90°并进行手指爬高,记录最大高度。 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的总长度为100 cm,刻度为1 cm,数值越高代表患者的功能越好。 拆线前指导患者正对墙面,用屈肘爬墙至伸直肘部爬墙再抬高肩部爬墙,6 次/d,每次10 min,拆线之后可以改为正面爬高和侧面爬高交替进行的方式。 每天记录爬高成绩,并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3]。 随访时需要帮助锻炼效果不佳的患者寻找原因,并调整训练方法。 (4)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定期给予心理指导,并叮嘱患者多到户外运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转移注意力;同时也要寻求家人、好友的帮助,获得家庭和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性疲乏评分、DASH上肢功能评分以及淋巴水肿程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 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癌性疲乏评分以及DASH上肢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评分、DASH 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性疲乏评分及DASH 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性疲乏评分以及DASH 上肢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性疲乏评分以及DASH 上肢功能评分比较[(±s),分]

癌性疲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DASH 上肢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3)对照组(n=63)t 值P 值6.3±1.5 6.4±1.4 1.258 0.116 3.2±0.4 5.0±0.9 5.412 0.044 29.5±5.5 29.8±5.1 1.338 0.124 8.3±1.4 16.8±3.1 5.635 0.046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水肿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淋巴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癌性疲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临床症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 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由于术中腋窝淋巴清扫可能导致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影响其上肢功能,加重了患者的癌性疲乏。过去临床医学对于乳腺癌术后淋巴结水肿主要采用压力循环治疗,该方法能够加速淋巴循环,从而改善水肿症状,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较小,无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干预方法[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n(%)]

综合康复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干预,首先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通过相应的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 由于睡眠障碍是造成癌性疲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随访指导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睡眠指导,叮嘱患者睡前不要吃东西、饮用浓茶或剧烈运动,可在睡前泡脚或是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助于放松身心、更好入睡。患肢功能锻炼能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从而消除患肢的肿胀以及疼痛感,在随访中要加强患肢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并鼓励患者制定科学的锻炼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励自己。对于训练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帮助其纠正锻炼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信心。手指爬墙运动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优势,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锻炼方法。 最后,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并叮嘱患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其社会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轻癌性疲乏症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评分、DASH 上肢功能评分以及淋巴结水肿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癌性疲乏评分及DASH 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淋巴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与况成才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综合康复干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中普及使用。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身心状况,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劳,提高其上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癌性上肢水肿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