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4-20姜淑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心功能

姜淑娟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心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致病因素很多,主要为炎症、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1]。近年来,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心瓣膜病的主要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在围手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2]。该文选取2019 年1—12 月于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6 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康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6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适应证,符合《心内科诊疗精萃》中标准[3];患者的心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 没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患者资料齐全,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4]: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有精神病史无法正常沟通患者。 (3)中途退出研究、配合不好患者。该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 例。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2例和16 例,年龄21~79 岁,平均(38.57±5.64)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1 例和17 例,年龄22~77 岁,平均(37.45±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并做好详细记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训练,以便于患者术后康复。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免疫功能。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护士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积极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2)康复锻炼。首先,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四肢被动锻炼,并指导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方法,康复训练动作每次重复5~10 遍,每天2 次。 其次,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从依托坐起逐渐变成自主坐起,掌握日常洗漱、进食等能力。 再次,增加有氧训练,例如在科室模拟骑自行车运动,每次20 min,每天2 次。 最后,在基础训练当中增加大肌群训练,指导患者在病区内步行,并增加原地踏步、垫脚尖等活动,步行距离逐步增加,但上限保持在200 m 以内,每天锻炼2 次。(3)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需要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1.3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护理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 (3)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28)观察组(n=28)t 值P 值LVESV(mL)护理前 护理后LVEDV(mL)护理前 护理后118.3±9.2 118.6±9.2 0.122 0.903 98.3±8.3 82.4±7.4 7.566 0.000 168.3±9.3 167.4±9.3 0.362 0.719 148.5±9.3 133.5±9.4 6.003 0.000 LVEF(%)护理前 护理后34.6±5.3 34.7±4.8 0.074 0.941 46.4±6.2 58.3±6.3 7.124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对照组(n=28)观察组(n=28)t 值P 值63.55±4.53 75.51±4.52 9.890 0.000 62.64±3.42 75.35±3.41 13.926 0.000 63.32±2.45 78.62±2.43 23.462 0.000 66.34±2.12 80.44±2.45 23.029 0.000

3 讨 论

在临床上,心瓣膜病变十分常见,临床上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该病, 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异常结构,加速心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但是手术后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5],如果没有做好术后康复护理工作,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效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效果不理想[6],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十分重要。应用较为广泛的心脏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

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针对心脏疾病的理想护理模式,发源于20 世纪30 年代,其内容从单纯的运动训练、 安全监护发展到综合多种学科的二级预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7],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该院对部分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3%,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秀娥等[8]在相关研究当中指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与该文结果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对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护理是有效的,这主要得益于康复护理模式的优势。 康复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避影响心脏健康的危险因素[9]。 通过健康宣教可使患者认识到治疗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通过呼吸训练及康复运动训练,能够减少心脏瓣膜术后的并发症,有效提高心脏贮备能力,使患者的心肌缺血得到改善,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除引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外,还应该嘱咐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护理监督,患者家属同样也是为患者提供照顾的人,他们的支持对康复护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心功能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心功能如何分级?
反肩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