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20郭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耐量心功能康复

郭磊

(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多因长时间的心室负荷过重或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及舒张能力异常是该病的主要表现,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近些年,国内CHF 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权威资料显示,我国CHF 的患病率已达到0.9%,患者的5 年存活率普遍偏低。 活动后疲劳、呼吸困难是CHF 患者的主要症状,故CHF 患者多减少活动、卧床休息、规避运动等,但长此以往会使患者出现较明显的恐惧感与心理负荷,心功能、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降低。 既往有研究指出[1-3],对CHF 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是改善其心功能的重要举措之一[4]。基于此, 该研究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12 月入住该院治疗的60 例CHF 患者,比较常规护理、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住该院治疗的60 例CHF 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5]分级为II~IV 级;近期无胰岛素及激素类药物治疗史;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意识、行动障碍及智力低下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n=30):男17 例,女13例;年龄44~76(71.4±4.3)岁;病程3~8(5.8±1.8)年;心功能分级:II 级7 例,III 级10 例,IV 级13例。 实验组(n=30):男女各15 例;年龄42~77(72.5±4.8)岁;病程2~10(6.2±2.0)年;心功能分级:II 级9 例,III 级11 例,IV 级10 例。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健康教育。首先,护士引导患者养成晨起排便、 进餐前测量体重的好习惯。体质量增长过快预示着体液潴留,应及时做出相关处理[6-7]。 其次,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述CHF 相关知识,包括常见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及家属在察觉到出现显著症状时能及时告知医生。 再者,为患者讲述CHF 药物作用机制、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 借此方式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最后,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减少钠盐摄入量,重度心衰者还需限制饮水量,帮助患者尽早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维持积极乐观心态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整体的护理评估,耐心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科学判断病因、诱发因素,进而予以准确的治疗护理方法;密切观察患者一般状态、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发绀等。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具体包括:(1)心功能IV 级者,收治入院后告知其绝对卧床休息, 指派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周身大、小关节,每天2 次,每次持续时间以5 min 为宜,当观察到患者病情改善后循序过渡至主动运动,帮助其完成床上用餐、 翻身及排泄大小便等基础日常生活活动。(2)心功能III 级者,入院后告知其卧床休养,护士指导患者掌握床边站立、移走方法,3 次/d,每次训练时间5~10 min;帮助患者在床旁完成进食活动,开始指导、训练患者用座椅排便,逐渐过渡至自主排泄,帮助患者从坐浴逐渐过渡至自行洗浴。 (3) 心功能II 级者,收治入院并确保其获得充分休息后,每天均要组织患者参与室外散步活动, 每次步行距离以500 m 为宜,自行上下楼梯两层,1~2 次/d;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护理活动,可实时参与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严格观测其心率,若心率过低,并有胸闷、心悸等表现,则应及时暂停训练活动。

1.3 观察指标

彩超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测量6 min 步行距离(6MWT)以评价运动耐量;以生活质量量表(QOL)测评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与运动耐量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 及6MW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量测评情况比较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OL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实验组(n=30)对照组(n=3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6.4±3.1)*(73.9±3.3)#45.1±3.3 49.2±3.8(44.4±4.7)*(67.3±4.9)#43.2±3.9 50.2±3.0(47.6±2.8)*(71.6±3.5)#48.1±2.0 52.2±3.7(46.2±5.5)*(65.5±4.1)#45.7±3.6 52.2±4.0

3 讨 论

CHF 是各类型心脏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 既往有临床研究指出,CHF 是在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诱导心室重构过程,其中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迷走神经受抑制等均可能造成自主神经失衡,损伤心血管调节功能,使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造成心衰病情进一步恶化[8-9]。 而心衰病情恶化会形成反向作用,使患者心肌细胞负荷量增加,并使其缺氧,也会使自由基与酸性代谢物增多,使心室代偿性提高,形成恶性循环。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是当下临床治疗CHF的常用药物, 其作用主要是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但以上药物疗法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未能从基础环节应对心肌细胞代谢问题,难以有效调控病情进展过程[10]。

在传统护理观念中, 通常认为卧床休息是治疗CHF 的必要措施之一, 体力活动可能会使CHF 患者出现不良结局, 造成大部分CHF 患者处于不运动或运动严重不足的状态,仅是被动的接受药物疗法。 而实际上, 运动训练有益于增强骨骼肌的氧化代谢能力,在调整其骨骼肌组织学、生物学性能等诸多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能够同步提高骨骼肌功能与耐受能力,改善外周内皮功能,削弱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患者主观疲劳感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而提升其运动耐量。 在该次研究中,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LVEF、LVEDD、LVESD 及6MWT 分别为(59.1±6.2)%、(42.2±4.2)mm、(35.2±4.3)mm、(344.7±83.7)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0±5.9)%、(47.9±4.8)mm、(40.9±4.3)mm、(282.3±73.2)m,提示和常规护理相比较,运动康复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提高运动耐量。 此外,护理后,实验组QOL 量表测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实验组CHF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显著。 该结果和杨瑞云[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充分证实了运动康复疗法的良好效能。

综上所述,和常规护理相比,运动康复护理能更明显地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运动耐量,优化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耐量心功能康复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功能如何分级?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