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0-04-20胡佳宝王玉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胆结石复杂性外科

胡佳宝,王玉华

(庆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德州 253700)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胆囊或胆管内生成结石的现象[1]。对于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一般建议采取手术疗法,但由于胆结石的病变机制较为复杂, 即使患者接受手术,也无法完全取净结石,因而术后仍有较大概率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甚至导致疾病复发,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相关研究建议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尤其是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应用全面、优质、高效的治疗干预,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为进一步改善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本的临床干预应用其中,探讨其整体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总共收集到100 例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胆结石并且接受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该次研究所有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相关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严重血液系统疾病、重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认知、语言表达、精神等方面障碍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对研究相关内容配合度不高或中途脱落该研究的患者。该次研究已递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同意开展进行。采用双色球自由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 例;年龄32~70 岁,年龄均值(51.58±6.33)岁;病程1~12 年,病程均值(8.34±2.17)年;急性发作20 例,慢性发作30 例;5 例合并 糖尿 病,6 例合 并 高 血 压, 3 例 合 并冠心病。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 例;年龄33~72 岁,年龄均值(51.72±6.45)岁;病程1~13 年,病程均值(8.46±2.22)年;急性发作21 例,慢性发作29例;4 例合并糖尿病,7 例合并高血压, 2 例合并冠心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干预:术前进行简单的口头健康宣教,嘱患者术前12 h 禁食、术前6 h 禁饮,给予清洁灌肠、留置导尿管、胃管等基础操作等;术中照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补液(一般超过2 500 mL);术后嘱咐患者排气后方可进食,术后2~3 d 为患者拔除尿管,观察引流管引流量,当其低于20 mL/d 时可拔除,告知患者根据自身机体恢复情况自愿进行床下活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的围术期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干预。 ①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友好沟通,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资料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工作,对文化水平较低、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以面对面交流或集中讲座等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性格内向的患者可以自主翻阅宣传手册、观看宣传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重点为患者讲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相关知识,以方便患者提高认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鼓励患者主诉内心不安、顾虑等,并积极予以科学的心理疏导, 重点介绍相关手术成功案例,以使患者更加积极正向对待手术治疗。 ②术前准备:提前几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饮食管理,以使其机体更适应手术开展; 术前2 h 给予糖水进行能量补充;无需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清洁灌肠和放置导尿管等操作。 (2)术中干预: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并根据其舒适度进行微调;根据患者胃肠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胃肠减压,若有,可在手术完成后立即拔除;注意患者的补液总量在1 500 mL 以内。 (3)术后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其术后6 h 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则可给予适量流食进行营养补充;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寻求家属、好友的支持帮助,以使患者获得心理安慰和关怀;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6 h 即可为其提供少量糖水,并陪同其进行适量的床下活动。

1.3 观察指标

(1)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包括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4 个指标[3]。(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包括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腔积液、 胆漏等, 并发症总发生率=发生的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00%, 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s)

组别排气时间(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39.42±7.21 30.02±4.51 7.816 0.001 34.88±5.23 25.87±4.56 9.182 0.001 6.58±2.23 4.86±1.76 4.281 0.001 14.96±1.63 11.42±1.82 10.245 0.001

3 讨 论

胆结石可根据结石所处位置分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总管结石与胆囊结石几类,还可根据性质分为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两种[5]。 胆囊或胆管内一旦生成结石,会对胆囊黏膜或胆管内壁造成刺激与损伤,进而引发慢性炎症,一旦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胆囊管后等部位,则会引起继发感染,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 一般来说,极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导致患者在就诊时疾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随着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 可能造成胆囊癌等严重疾病,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据有关调查结果可知,胆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已达到10.00%以上,且其发生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临床加以重视[6]。

近些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康复中,有关研究显示,该理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经该文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是(30.02±4.51)h、(25.87±4.56)h、(4.86±1.76)d 和(11.42±1.82)d,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 说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与该理念减少患者应激有关。 梁永辉[8]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对34 例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后发现,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 其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该次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复杂性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其术后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胆结石复杂性外科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