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2020-04-20赵祥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训练针灸

赵祥文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中医康复科,山东济南 271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以老年患者居多,治疗方式多样化,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1]。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肿胀、腰椎变形等多种症状,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活动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采取针灸推拿治疗,可达到活血止痛及调节气血的作用,推拿治疗还可以松弛肌肉,提升肌肉张力和韧性,改善患者活动能力[2-3]。 康复训练属于现代康复医学范畴,是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7 年3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7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分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等临床检查确诊;患者和家属知情该次的研究内容,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或是意识障碍的患者;患有皮肤疾病不适宜进行针灸的患者; 依从性差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依据单双号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6 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0 例, 女性16 例; 年龄59~83 岁, 平均(71.36±2.17)岁;病程2~6 年,平均(4.02±0.37)年。 对照组中有男性21 例,女性15 例;年龄60~84 岁,平均(71.31±2.37)岁;病程3~5 年,平均(4.01±0.28)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飞燕式”训练,每天1~2 次,每次10~20 组左右;展开倒走训练,以患者感觉略微疲惫为佳;进行卧位训练、下床训练、坐起训练等,每天1~2 次,每个动作10 组左右; 早期训练以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力;后期进行体前屈和后伸、体侧弯训练、弓步行走、后伸腿和提髋训练、蹬足和伸腰训练、悬腰训练。 共训练3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针灸主穴取次髎、昆仑、腰阳关、委中、环跳、殷门、大肠俞、承山等穴,同时依据个体差异选择配穴,肾气虚弱者加肾俞和命门,瘀血阻络者加膈俞,湿热蕴滞者加阳陵泉,疼痛剧烈者加后溪和悬钟。穴位消毒后,以毫针刺入,得气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转捻提插1 次,隔天治疗1 次,5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推拿取承扶、承山、殷门、环跳、委中和阳陵泉等穴,采取按、一指禅等多种手法按摩,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滚、按、推、摩等手法沿着膀胱经推拿,每天治疗1 次,1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标准如下: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活动自如为显效;疼痛等症状减轻,生活可自理,活动略受限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描述视为无效。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包括疼痛、麻木以及功能障碍。 (3) 使用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症状,量表包括PRI(疼痛分级指数)、PPI(现时疼痛强度)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三项,其中PRI 包含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四级,评分0~3 分,分为情绪和感觉两个维度;VAS 评分总分10 分, 分数越高疼痛越重;PPI 评分分为6 级,评分0~5 分,分数越高则不适感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分析

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麻木缓解时间、功能障碍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疼痛缓解时间麻木缓解时间 功能障碍缓解时间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2.55±1.02 5.36±1.16 10.291 0.000 2.85±1.17 5.77±1.36 9.207 0.000 3.87±1.65 8.32±2.04 9.594 0.000

2.3 两组患者的疼痛分析

观察组PRI 感觉评分、PRI 情绪评分、PRI 总分、PPI 评分、V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s),分]

表3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s),分]

组别感觉评分PRI情绪评分总分PPI 评分 VAS 评分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4.67±0.38 6.11±0.44 14.011 0.000 2.65±0.48 3.21±0.35 5.333 0.000 7.38±0.38 9.82±0.52 21.431 0.000 1.32±0.87 1.86±0.43 3.148 0.003 3.46±0.63 4.21±0.72 4.435 0.0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病的发病主要和不良体态、劳累过度、外部伤害以及受寒等因素相关,可见纤维环松弛和损坏、神经根管或者髓核突出, 该病可引起神经组织变性以及局部炎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4-5]。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患者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的缓解时间较短,提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症状好转,提升治疗效果[6]。其中, 康复训练通过一定的运动方式锻炼患者腰部韧带,改善神经与突出物的物理关系,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针灸和推拿治疗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改善组织粘连等[7]。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痹症”“腰痛”范畴,并指出该病的发生与风寒侵入、 血运不畅等因素相关,治疗上需要将舒筋活血作为基本原则[8-10]。针灸治疗中,腰阳关属于督脉,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与委中和肾俞联用可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 环跳属足少阳胆经,是太阳经和足少阳的交汇之处,针灸该穴可治疗下肢麻痹和半身不遂;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针之具有散瘀活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推拿有疏通筋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促使肌肉放松,让突出物移动或者回缩,减轻患者症状[11-14]。 该次研究指出:观察组PRI 感觉评分、PRI 情绪评分、PRI 总分、PPI 评分、V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费依合[15]在其研究中指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 患者PRI 感觉评分、PRI 情绪评分、PRI 总分、PPI 评分、V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训练针灸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