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横县新圩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2020-04-20龙,廖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期
关键词:矽卡岩黄铁矿洞口

周 龙,廖 海

(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5)

1 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华准地台桂中-桂东台陷,三级构造单元属大遥山凸起与钦州残余地槽结合部之横县向斜东翼,蒙公-百合断裂纵贯全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2h)、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泥盆系下统那高岭组(D1n)、泥盆系中郁江组(D2y)。

据广西区域地质志,矿权中部的南北向断层为界,断层西盘构造线主要呈北北西向,且次级断层发育。断层东盘构造线主要呈北东向,为单斜岩层。

区域上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成岩时代主要为印支期和燕山早期,与本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燕山早期岩体分布于黄塘-大虫岭一带的花岗闪长岩。本矿床位于重力负异常区内,所在区域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矿床位于大瑶山贵金属成矿带的最南端,该成矿带总体呈东西向展布,东起两广边境,向西南延伸至龙山、镇龙山隆起。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2h),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那高岭组(D1n),郁江组(D1y)及第四系(图1)。

区内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层为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2h)第4层,岩性为棕黄、褐黄、深褐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钙质(砂)岩,为该金矿的赋矿层位。泥质粉砂岩因靠近岩体和受顺层侵入的岩脉的影响,发生一定程度的角岩化,普遍已蚀变为变质绢云黑云石英砂岩(照片1),局部已蚀变为透辉角岩。钙质(砂)岩靠近岩体和岩脉地段已蚀变为(石榴)透辉矽卡岩(照片2),更外围已蚀变为变质透辉石英砂岩(角岩化钙质石英砂岩)。该层厚约148m。

2.2 构造

矿床断层发育,主要有南北向F1,北北西向F5,北东向F2、F4,东西向F3。其中F1为区域性正断层,在官塘至黄莲山塘一带破劈理发育,地层产状较乱,可见构造角砾岩,并伴有强烈的褐铁矿化。其余断层规模较小,多为走滑断层,岩石较为破碎,局部构造角砾岩发育(见照片3,4)。区内地层因河塘岩体的侵入,地层产状围绕岩体发生变化。岩体南部和东面,地层产状向南西倾,岩体东面地层产状向南东倾,为单斜构造。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早期的侵入岩-大虫岭-龙塘花岗闪长岩体。

该岩体是河塘花岗闪长岩体的南段,呈南北向展布,长约2.5km,宽约2km,呈岩株产出,侵入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泥盆系莲花山组和那高岭组。在其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花岗闪长岩内见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捕掳体。在外接触带有顺层侵入或切层的细粒花岗岩脉。

花岗闪长岩: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其中石英含量约20%,斜长石含量约52%,碱性长石含量约150%,

普通角闪石含量约8%,黑云母含量约5%。金属矿物少见。

在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普遍矽卡岩化、角岩化,南部尤为强烈。蚀变岩石类型受原地层岩石性质及离岩体远近的影响,有透辉石矽卡岩、钙铝榴石矽卡岩、黑云母角岩、云母石英角岩、堇青石角岩。与蚀变有关的矿化有金矿化、铜矿化、磁铁矿化。新圩金矿体即赋存于河塘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接触的外接触蚀变带上。

图1 新圩金矿地质简图

照片1:浅灰色变质云母石英砂岩,照片2:褐铁矿化石榴矽卡岩(金矿石),照片3:F2断层构造角砾岩,照片4:F4断层构造角砾岩,照片5:花岗闪长岩,照片6:花岗闪长岩内捕掳体

照片7:磁黄铁矿化透辉矽卡岩野外及镜下照片,照片8:磁黄铁矿化石英角岩野外及镜下照片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矿床具有一定规模(或价值)的金矿体为Ⅰ和Ⅱ号,其中Ⅰ号矿体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其次为Ⅱ号矿体(图1)。下面主要介绍Ⅰ号金矿体和Ⅱ号金矿体地质特征。

Ⅰ号金矿体赋存于透辉矽卡岩中,顶底板均为透辉石矽卡岩。矿体呈脉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在走向上呈向南西凸出的缓弧形,走向330°左右、倾向上均有膨胀、收缩现象,连续性很好。Ⅰ号矿体600 m左右,厚5.26m,平均品位7.17g/t,最高达50.0g/t。金矿品位变化系数为110%,属于不均匀型分布。厚度变化系数为57%,属于较稳定型。

Ⅱ号矿体赋存于条带状或团块状磁黄铁矿化石英角岩中,顶底板为石英角岩,走向北西,倾向南西,长度200m,控制斜深约50m,见矿厚度约1m~2m,平均品位约10g/t,局部最高可达500 g/t。

3.2 矿石质量

该矿床原生矿石有两大类,分别为透辉矽卡岩和石英角岩。

磁黄铁矿化透辉矽卡岩(照片7):透辉石,70%~90%,金属矿物,10%~60%,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及磁铁矿,黄铁矿含量稍少。整体见多呈斑块状聚集形成斑杂状构造,略见呈近条带状聚集,但条带状构造不明显。

磁黄铁矿,粒状,半自形-他形,部分充填状分布在透明矿物之间,粒度相差较大,在5mm以下不等。见与黄铜矿形成共边结构。

黄铜矿,多呈他形,与磁黄铁矿密切共生,形成共边结构。见沿显微裂隙交代磁铁矿。

磁铁矿,粒状,半自形-他形,粒度、分布见与磁黄铁矿接近。

黄铁矿,自形-半自形,粒度在0.1mm~1.3mm之间不等,多被磁黄铁矿等包饶,但不见明显交代关系存在。

磁黄铁矿化石英角岩:石英80%~90%,黑云母5%,金属矿物2%~5%,。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另见少量黄铁矿和闪锌矿。

磁黄铁矿:乳黄色带褐色调,反射率R=40±,强非均质,它形粒状,呈稀疏团斑状分布。

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鳞片状、变晶、变余结构等为主。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稀疏团斑状构造和脉状构造。

3.4 矿体围岩

矿体赋存在河塘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系地层接触的外接触蚀变带上的透辉石矽卡岩、石英角岩中,含金品位达工业指标要求的地方就是矿体。矿层顶底板为透辉石矽卡岩和石英角岩。

3.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5.1 矿床成因

从含矿带及矿体地质特征初步总结出控矿因素有:

(1)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2h)第4层,且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2h)中Au背景值远高于中国大陆沉积层。且矿体均产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与黄洞口组第4层接触带内。

(2)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提供成矿物质富集所需的热能及热液。

(3)矿体形态均呈脉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控矿构造推测为岩体侵入黄洞口组形成的张性裂隙。

因此初步推测该矿床属于岩浆岩后期热液接触交代矽卡(角)岩型金矿床。

3.5.2 找矿标志

(1)花岗闪长岩体与黄洞口组的外接触带的褐铁矿化、硅化强烈地段。

(2)黑云母角岩化、透辉石矽卡岩化是找原生矿的找矿标志;在风化较强的地表,强烈铁染可作为氧化矿的标志。

(3)Ag、Cu、As、Sb元素异常套合好的地段。

(4)探、采遗迹、碴堆物及被民窿等揭露的矿化破碎带、矿化体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矽卡岩黄铁矿洞口
广西六社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微区元素分析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NH4)2S2 O8 氧化载金黄铁矿规律及E⁃pH 研究①
酸预处理对六方晶系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①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试论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对涞源县南赵庄铅锌矿床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试论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运用
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和矿床成因类型剖析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