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立钢:设计“孵化器”

2020-04-16

工业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博乐孵化器设计师

编者按:本年度,本刊将开设一档“中国新锐设计师”栏目,向各位读者推介那些有着专业或职业思想的设计师们,或许他们还很年轻,也刚刚崭露头角,但是却为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带来了希望!本期我们推介的新锐设计师周立钢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立发展思考的人,让我们拉开栏目的序幕,从百家争鸣的视角来看看他的工业设计视野。

本刊主编专访

周立钢,一个中国人眼中典型的儒商,一名高考艺术生、一个毕业于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生、一个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很少有人会将这样一个兼具了艺术、工科和管理背景的人跟工业设计师联系在一起,或者确切的说一个有这样经历的人仍然停留在设计一线,仍然还对设计满怀热情、不忘初心的本就如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而周立钢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希望用我工业设计的所学、所见、资源,设计出更多的好的作品,让全国或者全球的同仁去了解。我有一个愿景,希望能够跳出纯设计的范畴,做一个设计产业化的标杆,不单单只做设计,而是不停在设计的维度上,要把设计做成一个产业。”话虽简单,却表达出他对人生和职业的发展规划,40岁出头的年纪就有着这样的思考,不由得想让人进一步去探寻他的思想和职业轨迹。

《工业设计》:您认为在中国,设计服务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一个成熟的设计服务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先生:首先我要对工业设计进行一个自我认知的定义:“以美学、工学、经济学为基础,关注用户的消费与使用场景,对产品进行定义、设计与转化,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我觉得当下中国具有最适合设计业发展的大环境,拥有巨大的消费人口基数所带来的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的增量市场,又有非常优秀的全产业链制造企业的存量市场,如果能用大设计的思维就可以很好的把这两端进行有效的连接并实现商业转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设计服务也就会变得多样性,你可以是专注在一个领域专注做一个产品设计,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去发现用户新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定义出一个消费升级的好产品,整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借助新媒体、新渠道快递抵达用户,实现商业和社会价值。博乐正是基于这一模式,将创新设计与优势制造进行深度融合,整合上下游,强强联手,合资孵化了“橙舍竹品”“Kalar餐厨”“得体”“邦先生”“小兽星”等诸多新品牌,用设计去驱动,打造一个品牌生态集群,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用户。

《工业设计》:我们发现您是一个设计、产业、商业、人才结合发展的倡导者,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设计师还是应该纯粹一点,您能谈谈您的理由吗?

周先生:不能算是倡导者,这其实是我和博乐的一种发展理念,“孵化器”的思想。我们在最初为企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设计的落地必须依靠制造业。因此,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就是将“孵化器”的思想落实在了自主品牌孵化方面,但是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营销、推广和运营等问题。这些设计师不去做吗?在现代经济社会的背景下,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因为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么设计师也必须按照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去做;另一方面,工业设计本身与艺术创作不同,其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与产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是从其诞生之日就已经决定了的,作为美学、工学和经济学交叉下的产物,其不是满足个体的需要,而是要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设计的结果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作为一种商品来呈现的。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形成产业,要有商业价值。所以,我认为设计师存在于两种维度,一种是纯粹的狭义层面的产品设计师,一种是广义层面从产品设计师、到产品经理、到商业设计师的创业者。因此,我们又将“孵化器”的思想落在了人的孵化方面,这也是博乐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制度,既匹配自主品牌孵化的需要,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途径。

《工业设计》:我们看到,周老师您参加了很多国家和社会服务性的行业活动,从学术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其实是希望企业人士参加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人士往往都不愿意来做这些。有人认为这是高校教育和学术,与企业发展诉求不同所造成的。您能谈谈做这些工作、参加这些活动的初衷吗?其实这也是我们杂志今年开设这个新锐设计师访谈栏目想要了解的。

周先生:我想企业人士不是不愿意,而是这其中一定要有一个来回校验和反复循环的过程。我在高校工作过,也在全国行业协会积累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其实也是我创建自己工业设计公司——杭州博乐工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动力。脱离了设计一线,我们的视野高了,但是你会发现,我们真正能够控制和掌握的行业前沿却少了,因为你脱离了工业设计本体。现在都在谈“合作才能共赢”,那什么是合作?怎样才算共赢?我们要求设计师要将产品设计思维转变为商品运营思维,同样的,从设计服务来看,是不是也应该将单一设计服务模式从单一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转向整合设计服务模式和更高设计生态服务模式进化,不断扩大设计边界。我个人认为高校与企业的根本社会宗旨是相同的,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使社会更美好,只是在以往各自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从现在中国高校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产学研结合和加快成果转化的思想来看,高校教育和学术的成果转化机会和速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高校教学、科研,与企业发展正在逐渐的走向同一口径的通路,即对推动设计发展各项因素的全面孵化。我们博乐很早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我們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特别是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没毕业就已经能够做出很好的产品,并投入市场了,到正式毕业之后前面的两年通过不断的接触设计服务型项目,让专业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然后再去做自主品牌的设计总监、产品经理、可以去做自主品牌的负责人。后面还想创业的话,博乐会匹配资金、资源等等帮助他们去创立一家公司。通过设计师自身经验的沉淀、博乐方法论的支持和资金资源的匹配,让年轻设计师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也让整个内部生态更具有活力,并形成强大的品牌矩阵。我说的可能没有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我已经把自己的初衷表达出来了。我想,你们开设这个中国新锐设计师访谈栏目的目的也在于能够为年轻的、自主创业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一方面,看看大家的发展经历,为后来者提供一些经验和机会;另一方面,也是让彼此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为中国工业设计的更好发展,出一份力,这是咱们共同的初衷!

猜你喜欢

博乐孵化器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设计从属场地——新疆博乐人民公园改造设计(A地块)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乐博乐博获新东方千万元投资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