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0-04-16河南省濮阳县林业局4570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斑病幼果细菌性

张 杰(河南省濮阳县林业局,457000)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也称为核桃黑,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般在4—8月发病,可反复多次侵染,病菌从皮孔、伤口侵入,特别在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近年来,在濮阳县海通乡、习城乡等核桃主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核桃幼果腐烂、落果。初步调查,一般被害株率60%~100%,果实被害率30%~70%,重者90%以上;核仁减重40%~50%,被害核仁的出油率减少近一半。该病的发生往往与核桃举肢蛾为害有关,现将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 发病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新梢及果实上,首先在叶脉处出现圆形或多边形的小褐斑,后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在较嫩的叶片上,病斑往往呈褐色,多角形;而在较老的叶片上往往呈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外缘有半透明状晕圈,多呈水渍状。后期病斑中央呈灰色或穿孔状,严重时整个叶片发黑、变脆,残缺不全。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包围枝条而枯死。

果实病斑初为小而微隆起的褐色软斑,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黑色病斑,无明显边缘,周围呈水渍状晕纹,病斑中央下陷,危害严重时,导致全果迅速变黑腐烂,提早落果。幼果发病时,因其内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里扩展可使核仁腐烂。老果受侵时,发病仅局限在外果皮,危害较轻。

2 发病规律

2.1 传播途径

病菌在受害果实、枝梢、芽或茎的老溃疡病斑内越冬,第2年开春自病斑内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到叶片及嫩枝上,并由叶上再传播到果上,病原细菌也可入侵花粉后借花粉传播。同时,病原细菌可以从皮孔、蜜腺及各种伤口侵入,核桃举肢蛾造成的伤口、灼伤及冰雹造成的伤口都可以成为该细菌侵入的途径。

2.2 雨水条件

该病的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雨后迅速蔓延,在雨水多的月份发病较重,干旱的月份则发病较轻,一般来说核桃易染病的时期是在展叶期及开花期,在濮阳县病害高发期是在7—8月,这段期间之前干旱少雨,虽然植株本身易感病,但雨水短缺不利于发病。相反,进入7月恰逢雨季,加上核桃举肢蛾为害、日灼等不利因素又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病害反而严重起来。

2.3 温度条件

病菌传染幼果的适温为5~27℃,侵染叶片的适温为4~30℃,潜育期在果实上需5~34天,叶片上需8~18天,在田间条件下,一般只需15天。同时果农要特别注意高温高湿天气,最易引起该病的暴发和流行,严重时果实感病率在40%以上。此外,果树树势较弱、树冠稠密、通风不良也易发生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3 防治措施

3.1 选育抗病品种

在选育时,不但要注意挑选抗病强的品种,而且也要兼顾选抗虫性强的品种,同时应充分利用品种间的避病性,据调查,北京地区试用核桃楸嫁接核桃在抗病方面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留枝量不宜过多,及时疏除徒长枝、过密枝,降低栽植密度,改善树间、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力。

3.3 治虫防病

防治该病很重要,生长期时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1~3次,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国外用链霉素或链霉素加2%硫酸铜防治该病均有良好效果。

3.4 优化采摘

目前采收核桃季节普遍提早,而且大多采用竹竿或棍棒击落的方法,这样做不但伤树,而且容易造成伤口,因此应优化采摘,合理采收果实,避免损伤枝条,减少伤口,从而减少病菌侵染的源头。

3.5 做好清园工作

结合秋冬修剪彻底清园。核桃采收和落叶后,要分别、及时清扫果园中的落叶、杂草、烂果、病果等,脱下的果皮也应一并处理,并集中带出园外深埋。另外结合修剪,病枝应结合抚育管理予以去除,剪除或锯掉病虫枝、干枯枝等,带到园外集中烧毁,从源头加以扼制。

猜你喜欢

黑斑病幼果细菌性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