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被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比效应

2020-04-16陈双林郭子武

林业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配比例竹鞭生物量

谷 瑞,章 超,陈双林,郭子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

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 H. Dai)、菲黄竹(Sasa auricoma E.G.Camus)外形秀丽、耐修剪、生长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地下竹鞭纵横交错,有很强的护坡和水土保持等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优质地被类观赏竹[1]。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对观赏性地被竹的需求不断扩大,现有的移母竹繁殖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且裸根苗的母竹移栽造林成活率相对较低[2]。因此,开展地被竹鞭段容器苗快繁,对于缩短繁育周期、扩大繁殖系数,实现全天候园林绿化应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容器育苗是目前园林植物育苗中较为先进的育苗形式,与传统裸根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苗育苗具有周期短、播种量小、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移栽起苗运输过程中不会损伤根系、可减少苗木失水、提高移栽成活率,能够适应不同的造林季节、有效延长造林时间及显著提高造林成效等优点[3-5]。然而,在容器育苗过程中,育苗基质是培养容器苗的关键,它不仅对苗木生长起到支撑作用,且还决定苗木水分和养分的供给状况,一直是苗木培育的研究重点[6]。关于容器育苗基质配比的研究报道较多,早期主要集中于松树(Pinus spp.)和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等大宗造林树种[7-11]和优良阔叶树种[12],如滕汉书等[9]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容器苗的研究表明,基质配方以泥炭(20%)、锯屑(80%)的配方比例最佳;韦小丽等[10]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容器苗的研究发现,泥炭和树皮粉是最适宜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程庆荣等[11]认为木屑或蔗渣、煤渣、黄心土体积比为5∶2∶3的基质最适合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容器苗生长。金国庆等[12]认为泥炭土、焦泥灰、黄心土体积比为39∶40∶20的基质最适宜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ent.)等阔叶树的生长。近年来开始注重乡土珍贵树种的基质配比研究[13-16],如郑坚等[14]认为泥炭(46%)、炭化稻壳(27%)和珍珠岩(27%)的配比是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容器苗最理想的轻基质配方;庞圣江等[15]认为红壤土、松树皮、碳化树皮体积比为6∶2∶2的配比基质的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容器苗生长最佳;杜佩剑等[16]认为以体积比5∶3∶2的泥炭、蛭石和阔叶树木片为基质培育的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C. B. Shang)容器苗生长最好。

有关优良竹种轻基质育苗的试验研究也有报道,如唐海龙等[17]对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容器育苗的研究表明,基质配比以树皮(25%)、腐殖土(50%)、有机肥(22.5%)、复合肥(2.5%)的配方比例苗木生长最好;龙碧等[18]认为菌渣、鸡粪、草炭土、黄心土体积比为1∶2∶1∶2的配比基质最适合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容器苗生长;刘颖[19]认为锯末、蛭石、复合肥体积比为0.6∶0.35∶0.05的基质配比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 (Keng et Keng f.) Chia et H. L. Fung)容器育苗质量最好。由于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轻基质容器育苗过程中,基质配比因植物种类而异[20],迄今为止,尚未见关于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基质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废砻糠、泥炭、黄心土为基质,进行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育苗基质配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轻基质配比,为观赏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9°56′~30°23′ N,118°51′~119°72′ E)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250~1 600 mm,年平均气温15.4 ℃,1月平均气温3.2 ℃,7 月平均气温29.9 ℃,极端最低温度-13.3 ℃,极端最高温度40.2 ℃,全年大于10 ℃的平均活动积温5 100 ℃,年均无霜期235 d,年日照时数1 850~1 950 h。土壤为酸性红壤土。

1.2 基质配比处理与鞭段育苗

供试基质为废砻糠、泥炭和黄心土。选用的废砻糠为雷竹(Ph.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Prevernalis')林地覆盖后废弃物,腐解率50%以上(质量轻,有一定养分含量),以不同比例(体积比)配置成3个处理基质(表1),同时基质中均匀拌入缓释肥(N∶P2O5∶K2O =15∶15∶15),缓释肥的加入量是配置基质体积的1/30。

表 1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Table 1 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 treatment

2018年3月上旬,在健康生长的美丽箬竹、菲黄竹林中,选择生长均匀、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竹苗连鞭挖起,立即剪除地上部分,保留完整的鞭根,选取鞭径大小基本一致(美丽箬竹、菲黄竹平均鞭径分别为3.92±0.42、4.16±0.51 mm)、笋芽饱满的1年生竹鞭,剪成长度为9 cm的鞭段,采用下口径10 cm、上口径13 cm、高度13 cm的塑料营养钵进行鞭段容器育苗试验,每盆放入鞭段3根。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在营养钵中填充基质至离容器口沿5 cm高度左右,再将鞭段平放于容器的基质上,后将基质填充至离容器口沿1 cm左右,压实,浇水后置于遮荫棚内进行养护,注意及时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保护竹笋、幼竹生长。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50盆,每个竹种共150盆。

1.3 调查测定方法

于2018年7月上旬,每个竹种每个处理分别取18盆,6盆为1个重复,共3个重复。调查各处理试验容器苗的成活率和立竹数量、地径、高度等,后将不同处理的每盆容器样苗去除基质洗净后,用吸水纸擦干,分离叶、秆、鞭、根,称鲜质量,并经105 ℃杀青30 min后,85 ℃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器官含水率,计算各器官的干物质量。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图表制作,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比的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差异

由表2可知,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苗的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其成活率分别达98.00%、90.00%以上。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苗高显著大于处理C,分别比处理C提高51.59%、58.05%,但前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地径没有显著差异;美丽箬竹处理A的立竹数量显著大于处理C,增幅达28.77%,处理B与处理A、处理C间无显著差异;美丽箬竹处理C的高径比显著小于处理A和处理B,后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菲黄竹处理A的苗高最高,达17.46 cm,显著大于处理B、处理C,增幅分别为36.11%、38.91%;菲黄竹处理A和处理B的地径显著大于处理C,前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菲黄竹处理B和处理C的立竹数量显著大于处理A,分别比处理A提高27.11%、31.87%,但前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菲黄竹处理B和处理C的高径比显著小于处理A,前两者无显著差异。可见,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菲黄竹的鞭段容器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且对菲黄竹的影响更为明显。从立竹生长状况总体分析,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较好。

表 2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生长状况Table 2 Growth statu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I. decorus and S. auricoma cultur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2.2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由表3可知,美丽箬竹、菲黄竹处理A和处理B的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地上部分,其中,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各处理间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菲黄竹处理A和处理B的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C,各处理间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在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中,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叶、秆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C,而处理B和处理C的鞭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A,各处理间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菲黄竹除处理A和处理B的鞭生物量高于处理C外,叶、秆、根生物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由表4可知,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均明显高于地上部分,其中,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低于处理C,而地上部分则相反;但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菲黄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体现出种间差异。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中,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大于处理C,而鞭生物量分配比例相反,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其生物量分配比例总体上呈现鞭>叶>秆>根。菲黄竹处理C的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处理B最小,两者间差异显著,且与处理A均无显著差异,叶、根、鞭生物量分配比例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配总体上呈现鞭>秆>叶>根。

表 3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生物量Table 3 Biomas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I. decorus and S.auricoma cultur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可见,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明显影响,且对美丽箬竹的影响更明显,体现出种间差异。从生物量积累状况分析,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较好。

表 4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生物量分配Table 4 Biomass allocation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I.decorus and S. auricoma cultur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2.3 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育苗基质配比筛选的主成分分析

由表5可见,美丽箬竹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7.579,累计贡献率为75.794%,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2.421,累计贡献率为100.000%,能全部反映指标的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对苗高、立竹数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径比标准化变量的特征值较大,以地上生物量的特征值(0.992)最大,反映了不同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在第2主成分中,地下生物量的特征值(0.995)最大,其次为成活率、轻基质质量,而其余变量的特征值均较小,反映了不同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菲黄竹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6.648,累计贡献率为66.481%,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3.352,累计贡献率为100.000%,能全部反映指标的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径比标准化变量的特征值较大,其中,以地下干质量的特征值(0.911)最大,反映了不同基质配比对菲黄竹鞭段容器育苗的立竹生长发育的总体影响。在第2主成分中,成活率的特征值(0.864)最大,其次为立竹数量、轻基质质量,反映了不同基质配比对菲黄竹鞭段笋芽萌发和立竹成活的影响。

表 5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各指标的特征值Table 5 Eigen value of different indexe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I. decorus and S. auricoma cultur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结合各指标在主成分中的载荷状况,按主成分模型分别对各处理进行排序(表6),可以看出,美丽箬竹在F1中,处理A有利于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处理C效果最差;在F2中,处理B有利于竹苗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提高成活率、基质质量较轻,处理A效果最差。菲黄竹在F1中,处理A有利于竹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处理C效果最差;在F2中,处理B有利于提高容器苗的成活率和立竹数量,基质质量较轻。综合主成分F值结果显示,美丽箬竹、菲黄竹均表现为处理B竹苗生长最好,其次为处理A,处理C最差。

表 6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Table 6 The main component scores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I. decorus and S. auricoma cultur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tions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菲黄竹的鞭段容器苗的生长产生影响,处理A和处理B的立竹生长状况总体上优于处理C,这与生长基质密切相关,基质特性决定了对容器苗水分和营养的供给状况[13],处理A和处理B基质中添加泥炭和黄心土不仅能提高养分含量,且增加基质的紧实度,提高基质保水保肥能力。美丽箬竹处理A和处理B的苗高、立竹数量高于处理C,但地径的差异不大,这可能与处理A和处理B速效养分充足,更有利于笋芽萌发和竹苗的高生长有关。而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的反应更敏感,菲黄竹处理A的苗高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立竹数量则相反,处理A和处理B的地径显著高于处理C,可能是菲黄竹的高、粗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更高。容器苗的成活率除了取决于自身生物学特性外,也受温度、湿度、通气、基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21]。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苗的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这与美丽箬竹、菲黄竹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侧芽容易萌发和成活有关,也体现了这2个竹种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

植物生物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反映,植物的生长状态越好,其生物量也越高[22]。本研究中,基质配比对美丽箬竹、菲黄竹的鞭段容器苗生物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两竹种处理A和处理B的总生物量均高于处理C,说明处理A和处理B基质配比可为地被竹容器苗提供充足的营养补给,生长较好。同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常因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及生物等环境条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23-24],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是植物适应环境生长的直接体现[25],研究发现,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箬竹容器苗叶、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对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其中,处理A和处理B基质配比显著促进了美丽箬竹容器苗叶生物量比例,而鞭生物量比例有所降低,说明在营养充足时,美丽箬竹容器苗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叶生长上,以产出更多的光合产物。可见,美丽箬竹容器苗能够依据生境条件,及时调整地上、地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增加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基质配比处理对菲黄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说明菲黄竹容器苗对不同基质配比处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体现出种间差异。

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的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容器苗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容器苗长势较好,其次为处理A,处理C最差。

4 结论

基质配比是影响美丽箬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基质配比处理对两竹种立竹数量、苗高和地径等有明显的影响,对侧芽萌发和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的容器苗生长较好;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也有影响,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的总生物量最高。因此,筛选废砻糠、泥炭、黄心土体积比为3∶5∶2或3∶4∶3的基质配比,作为地被竹鞭段容器苗繁殖的生产基质。

猜你喜欢

分配比例竹鞭生物量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海南北部幼龄小叶榄仁单木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探析
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征地增值收益问题探讨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生物量高的富锌酵母的开发应用
笋 趣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