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oShi X井测井工程故障剖析

2020-04-15熊永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油管井口测井

熊永立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处(四川 成都610051)

川庆钻探CX 测井队的GaoShiX 井测井项目为自然伽玛、磁性定位、石英压力、流体密度、温度梯度、微差温度、持水率、流量等,测量井段为4 430~4 580 m,采取测井工艺为井口带压的电缆式测井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测井的井口BOP 封紧器泄漏天然气。关BOP 半封、给BOP 注密封脂,当泄漏情况越来越严重时,现场关闭井口采油树的4#阀门,剪断测井防硫电缆,导致一串Sondex 7 参数生产测井仪器落井。

1 测井施工经过

该井的井口压力为55.67 MPa、H2S 浓度为62.62 g/cm3。在采气过程中,因井口采油树7#阀关闭不严,且7#阀以上无泄压阀,导致7#阀以上部分无法泄压。向上级请示后,决定关4#阀门泄压后,CX队接井施工。

7 月某日8:00,采气井站关闭4#阀门,泄压完毕后,测井队进行地面准备。拆卸采油树顶法兰、安装转换法兰、BOP功能测试、安装BOP等;并对带压测井地面的主要设备进行功能测试;连接控制头、连接5 级注脂管线及液控管线,将每一级注脂管线与对应的注脂泵进行标注,然后将防喷管串连接到井口防落器上,再试压65.5 025 MPa(9 500 psi)、稳压30 min,试压结果合格,不泄漏。13:00,测井队下通井管串,启动三级注脂,注脂压力82.74 MPa(12 000 psi),以2 000 m/h 的速度缓慢下井。15:52通井工具串在4 553 m 遇阻。20:30,通井管串起进防喷管,采气井站人员关4#阀泄防喷管内压力后,夜间停工休息。

次日6:30,CX 测井队拆开防喷管、拆卸通井管串、更换测井仪器串,检查电缆及加重等,检查电缆的通断、绝缘,以及O 型密封圈;确认被检查部件正常后,组装测井仪器,并刻度检查校验,再连接防喷管,从事电缆防喷装置整体试压。在快速注水压力上升至6.895 MPa(1 000 psi)左右时,发现双级BOP半封的左上翼、右下翼渗水,现场检查发现密封圈轻微变形,并及时更换,将防喷管串、BOP 吊到井口与法兰连接,整体试压65.5 MPa、稳压30 min,试压合格。14:00 测井工具串开始下井。16:30 开始第1种产量制度测井,正常。19:00开始第2种产量制度测井。在此期间,井场H2S检测仪报警,经询问井站人员得知,系储液罐区域泄漏。21:20开始第3个产量制度测井。鉴于前两个产量制度均正常、且井场内有水车装卸污水,井场有H2S气味,报警仪常有报警声,测井队巡查井控设备,未发现异常状况。

22:13 在第3 种速度(10 m/min)下测至4 512 m时,发现BOP处有气体泄漏。测井队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停绞车、关BOP 半封、给BOP 注密封脂,压缩气体从半封右侧翼逸出且泄漏情况越来越严重。小队将泄漏及处置情况通知采气井站人员,采气井站人员请示安岳采气作业区后,实施关井程序。22:24 关闭4#阀门,同时剪断了约4 500 m 生产测井防硫电缆,导致一串Sondex 7 参数生产测井仪器落井,落井测井仪器串长度为16.5 m,其中含5 550×106Bq(150 mCi)的流体密度源一枚。

电测资料反映在龙王庙地层4 522~4 557 m气层显示良好,地层压力达到68 MPa,试油测试时,龙王庙地层产量较高,其下部灯影组地层显示较差,且两套储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相差较大。油公司决定对该井龙王庙地层先进行完井采气工作。暂封住直径为177.8 mm 的尾管,在直径为247 mm 的套管内采用油管传输工艺,射开4 255 m 至4 557 m 的龙王庙地层。在4 500 m 下了完井封隔器,油管为Φ88.9 mmSM2550-125 VAM-TOP,采气井口为HH级的KQ65-70 MPa。用直径为88.9 mm的油管进行气举,然后采气。

该井于2013 年进行采气工作,日产天然气66万m3,随着时间推移,日产气量逐渐减少,到2015年底,日产天然气近30 万m3,并伴有一定量的采水出。为搞清该井的出水量和摸清产气动态,掌握出沙量等诸多情况,决定对该井进行井口带压条件的生产测井。

压井使用清水+暂堵剂+溴盐无固相压井液正注压井,在井底注入1 000 m左右的暂堵剂;暂堵剂上面注入溴盐固相压井液,其比重按照三高井井控要求执行。

2 打捞工程

2.1 打捞方案

井口防喷装置:打捞落井电缆时,在采油树上由下向上的防喷装置为测井BOP+转换法兰+连续油管BOP+连续油管防喷管+连续油控制头[1]。打捞工具采用50.8 mm(2″)的连续油管,并在连续油管头接测井专用打捞矛。

压井完成后,先用专用测井内打捞矛在650 m捞落井电缆鱼头,捞住,缓慢轻提,当测井电缆提直后,上下轻放测井电缆,让测井仪器从井底大肚子的套管中安全地进入采气油管,防止在采气油管底部的球座处挂住测井电缆或挂住测井电缆头,拉断测井仪器头部电缆或从马笼头的弱点处把电缆与测井仪器分开,造成测井仪器分离测井电缆再次落井。如测井仪器再次落入采气油管下部的完井套管的大肚子,下步打捞无电缆的测井仪器将会更加艰难。若打捞测井电缆内捞矛经几次打捞失败,抓不住鱼头电缆时,更换成测井专用的外捞矛工具进行打捞[2]。

2.2 打捞过程

第1 趟:8 月11 日,打开井口阀门,连续油管下井打捞电缆。在井下安全阀位置,以5 m/min 速度上提下放,畅通。工具下放至450 m,多次反复该井深,估计打捞工具碰到电缆,然后将打捞工具起进井口防喷装置。拆开连油防喷管,观察。测井方初估落井电缆鱼头在360 m处。由于连续油管下放在该处时,连续油管悬重遇阻不明显,便起出连续油管,以检验是否捞住落井电缆。未捞获电缆,打捞工具无碰痕。

第2 趟:仍然采用第1 趟打捞工具,下井打捞。工具下放至570 m,连续油管有遇阻现象,起至井口,连续油管悬重无明显增加,将工具再次下入650 m,然后加深至750 m。在下入过程中,仍然在570 m处有遇阻现象,为证实570 m处的遇阻原因,决定起出连续油管到井口。拆开连油防喷管,观察。结果:未捞获电缆,检查打捞工具引鞋处有碰痕。分析:打捞工具碰在油管内壁上,通过光源测井证实570m处油管有些变形。

第3趟:利用鹰眼测井仪器进行下测,探测电缆鱼顶位置。开始下测井下电视,效果良好,测得液面深度255 m,探测到鱼顶深度769 m。探得电缆鱼顶姿态,为打捞测井电缆做好支撑工作。其电缆鱼顶姿态如图1所示。

图1 电缆鱼顶姿态照片

连续油管下至735 m,在735~750 m 井段以5 m/min、10 m/min 的速度反复上提下放,观察连油运行的重量情况;下放至780 m 然后上起至760 m,下放时有轻微遇阻现象;再次下放至784 m,然后上提至768 m,下放时有遇阻现象;从768 m 下放至796 m,下放时连油重量下降了约2 t,从鱼顶位置下行27 m,遇阻明显。结果:捞出电缆4 150 m,电缆底部无测井仪器。末端50 m 的电缆有12 处弯折严重,个别地方内、外层钢丝断裂,断口钢丝和缆芯有明显灼烧和脆化表象,不像是直接拉断所致。井筒内还有约350 m电缆和测井仪器。

根据打捞情况,判断落井的测井仪器仍在开气油管内,为了不把测井仪器赶出采气油管,一旦把测井仪器赶出采气油管,进入套管后,即使通过捞住测井电缆,也可能测井仪器上的金属扶正器不能进入采油管,考虑到井口带压打捞,安全风险较大,决定对该井进行压井打捞。

第4 趟:完成连油井口设备安装,试压60 MPa、稳压10 min 合格;12:00 开始连续油管下井;下放至4 370 m,反复起下多次尝试打捞,然后上起连续油管;下放至4 370 m遇阻,经过两次下压连续油管,捞测井电缆。打开连油井口设备检查,观察内打捞工具内有刮痕。结果:未捞获电缆,打捞工具有挂痕。

第5趟:以排量0.8 m3/min注入25 m3泥浆,油压16.5~26.56 MPa,停泵后逐渐降为零;开始下放连油,下至4 480 m,连续油管有遇阻现象,两次加压打捞电缆后,上起连续油管。拆开防喷管观察,结果:未捞获电缆,打捞工具有挂痕,与第3趟一样。

第6 趟:用Ф54 mm 内捞矛,过油管打捞。连油试压60 MPa,稳压10 min合格;连油打捞,下至井深4 530 m(距仪器顶部深度约6.4 m)遇阻,经过两次加压打捞后,上起连续油管,有明显遇阻与挂卡现象,然后上起连油。上起连油至井口,9:40,拆开防喷管检查打捞结果。结果:未捞获电缆,打捞工具无明显的挂痕。

第7 趟:用Ф66 mm 内捞矛,过油管打捞。安装连油井口设备,试压60 MPa,稳压10 min合格;连续油管下井,下至4 550 m遇阻,悬重下降至10 t,遇阻约2.5 t;上起连油至4 530 m,再次下探至4 549.6 m遇阻,悬重下降至10.5 t,遇阻约2.0 t。随后终止打捞,上起连油。打开连油放喷管检查,看打捞情况。结果:未捞获电缆和仪器,内捞矛前端有挤压变形现象。分析:打捞工具插在仪器与177.8 mm(7″)套管内壁之间被压扁。

第8 趟:用Ф54 mm 内捞矛,过油管打捞。在第5次打捞使用的内捞矛基础上,增加了Ф66 mm的可调整接头,在打捞工具连接内捞矛工具时,可调整角度使内捞矛捞齿脊背紧贴油(套)管管壁,检查连油井口设备,连接、调整Ф54 mm 内打捞矛。连接连油井口设备,试压60 MPa,稳压10 min合格,连续油管下井;连油下至4 549 m 遇阻,加压3.0 t(12.0 t↓9.0 t),深度下行至4 552.0 m。上提连油20 m,再次下探鱼头,连油下至同一深度遇阻,下至4 552 m悬重下降了4 t(12.0 t↓8.0 t),终止打捞,上起连油。结果:打开井口检查,未捞获电缆,打捞工具发生了外叉变形。分析:打捞工具卡在测井仪器中下部,导致工具胀开。

2.3 打捞结论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打捞,特别是第7 趟和第8趟打捞后工具变形,可以得出结论:井口加固有效地保护了采气井口;通过泥浆压井+吊灌的方式,能有效地确保打捞过程中的井控安全;第7 趟是打捞工具插在仪器中部与177.8 mm(7″)套管内壁间,导致两半边打捞工具挤扁;第8 趟是打捞工具插在仪器中部,仪器本体进入打捞工具内,导致打捞工具胀开;第7、8趟打捞结果分析,落井的350 m电缆在仪器底部;第7趟和第8趟打捞过程中,打捞工具在4 550 m 遇阻,与测井用通井规通井4 553 m 遇阻的深度基本一致,可以判断为4 550 m 深度为测井仪器中下部位置;打捞电缆工具在仪器上部打捞电缆不可行。打捞电缆带出测井仪器的思路应该调整,可以考虑直接打捞测井仪器或者通过仪器插入方式打捞电缆[3-4]。

3 打捞方案设计

针对前面几次打捞情况,认为此次打捞故障更加复杂,为有效进行下一步打捞,提出了5个打捞方案的设计。

3.1 半边插入式外打捞矛

用半边插入式外打捞矛进行打捞电缆,整个工具上端与连续油管连接,下部为近2~3 m长的交叉捞勾,插入仪器本体中下部,去勾捞测井电缆,下部基本为两排外捞矛,其勾长控制在30~35 mm。

优点:为外捞矛勾,容易捞住电缆。

缺点:由于捞勾不能做得太长,下不到仪器底部;插入仪器和套管内壁后,容易被卡住,若加压过大,卡住越紧,捞矛难丢手。

3.2 低速马达带捞勾式打捞器

连续油管+单流阀+液压丢手+打捞马达+变扣+电缆捞勾,其打捞电缆的捞勾可将外捞矛变为内捞矛。打捞专用马达外径55 mm、长度2 000 mm、排量76~189 L/min、扭矩271 N·m、转速250 r/min。若用外捞,可控制捞勾长度,最大外径不超过66 mm,以便捞住后进入油管内。下面的捞勾可以设计出长短不同的工具,若短工具捞不上电缆,可再换长捞勾。

3.3 捞筒直抓测井仪器打捞器

设计一种打捞筒,类似于卡瓦打捞工具式的打捞筒。抓住测井仪器中上部,在上提作用力的条件下,捞筒内捞齿滑入测井仪器连接串的连接接头,因测井仪器接头小于测井仪器外径,抓住仪器本体后,向上滑入仪器连接处的凹陷处,然后起出测井仪器。也可以直接去抓仪器头。

优点:抓住仪器头后,可以直接带出仪器。

缺点:理想工具,实施难度大,抓住仪器后也不易滑在仪器凹陷处。

3.4 三瓣液压式打捞工具

设计一种打捞筒,类似于卡瓦打捞工具式的打捞筒,工具与连续油管接好后,加压5 MPa,活塞杆下行,收拢抓钳,开始下井;当工具下到套管内,泄压为0,活塞杆上行,抓钳张开,当工具下行到鱼头遇阻,加压到10 MPa,活塞杆下行,抓钳收拢,开始起钻。抓住测井仪器中上部,在上提作用力的条件下,捞筒内捞齿滑入测井仪器连接串的连接接头,因测井仪器接头小于测井仪器外径,抓住仪器本体后,向上滑入仪器连接处的凹陷处,然后起出测井仪器。也可以直接去抓仪器头。

优点:地面操作工程师可以控制井下打捞工具,通过连续油管内压力的变化,让打捞工具抓紧或松开测井仪器。

缺点:抓住落井测井仪器后,需连续油管保住压力10 MPa,直至把落井仪器起出井口为止,若保压不稳,有可能导致抓住的测井仪器再次落井。

3.5 起完井管柱打捞

用5 000 m钻机或225 t作业机,起出油管,然后打捞测井仪器。

优点:现场可从事多次打捞、压井、洗井等工作。

缺点:成本较高,需再次搬装设备,组织施工队伍和有关材料。

4 故障处理方案

油公司考虑到该井产气量较高,当年天然气产气量下达指标较多,经过综合评估,若起油管打捞,加上重新洗井,气举采气等措施,直接费用需两千万元左右,决定暂时放弃打捞。当开采天然气两年左右,采气油管有一定程度腐蚀后,需起出采气油管检查、维护或更换新的采气油管,此时,再打捞测井仪器。由于落井仪器中带有放射性源,在两年时间内的开采过程中,因放射性源密封在测井仪器金属本体内,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辐射源安全监管部门同意暂缓实施打捞作业,待具备条件后实施打捞作业。为做好再次采气工作,将专家评估报告上报四川省环保部门备案后,恢复该井天然气开采作业。

5 打捞失败原因分析

测井期间,仪器起至4 512 m 后,BOP 防喷器发生泄漏,然后关采气闸门,剪断测井电缆,测井仪器落入人工井底上部,于第一次电测通井遇阻4 553 m附近。在水泥塞面4 627 m 以上,有钻井工程完井时没有洗出脏物,时间长了会堆积在井筒人工井底底部,当仪器落井后,埋住落井测井仪器。在打捞期间,采用了泥浆压井,泥浆压井前,虽然用清水将溴盐无固相压井液压入地层,但溴盐无固相压井液有一部分会与清水混合,一段时间后,也有一部分压入地层的溴盐无固相压井液回到井筒,与打捞期间的压井泥浆进行反应,溴化盐压井液与压井泥浆反应后,泥浆结块凝固,最后又埋住了测井仪器,导致该井测井工程故障复杂化[5]。

故障处理难点:4 522~1 557 m 射孔井段为产气层,试采期间伴有加砂压裂的细砂从地层冲出到井底,导致人工井底沉降物更易埋住测井仪器,即使在捞住测井电缆后,也很难通过测井电缆带出落井仪器,这是本次测井故障处理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测井仪器落井时,测井仪器已经在直径为88.9 mm 的采气油管底下,掉在直径为177.8 mm 的套管内,已经形成上小下大的井筒几何尺寸,落井测井仪器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肚皮井筒,即使用连续油管带上专用打捞工具,捞住落井测井仪器,加上测井仪器中部还有机械扶正器,很难将落井测井仪器从套管内拉入采气油管中,是本次测井工程故障处理的难点。测井仪器落井姿态与井筒状态如图2所示。

图2 落井仪器姿态与井筒状态示意图

6 建议

生产测井项目比裸眼测井项目少些,但由于生产测井施工时,井口带压,需改变不同的产气流量,完成生产测井项目,提取相关参数,进行参数对比,判断井下产气层的生产动态,因此,生产测井施工涉及的安全因素更多,需建立施工安全预案,做好常规工况下的应急预案。当发生类似井口泄漏时,若不是高含硫井,泄漏气量不严重的情况下,可停止测井资料采集,快速起出测井电缆和测井仪器,再来处理井口防喷装置泄漏问题。若情况更恶化些,也可考虑边压井,边起出测井电缆和测井仪器。在高含硫气井,遇到测井防喷器泄漏时,可采取快速关闭测井半封防喷装置,减少测井防喷器的泄漏量,把测井电缆与仪器起至测井防喷装置附近时,再打开半测井半封闸门,让测井仪器起进井口的测井防喷管,关闭测井全闸门,处理泄漏故障。

猜你喜欢

油管井口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高强度高温高压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在超深井的应用
井下节流预防井口装置抬升技术研究
延长油田测井现状与发展前景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航空发动机油管固定支架断裂失效分析
套嵌式油管护丝
一种旧油管修复设备及其工艺
一体化井口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地面工程中的应用
井口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