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14张卓玛

收藏与投资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人民群众传承

张卓玛

摘要:随着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群众中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工作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本文分析了在群众中开展非遗工作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群众中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就是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许多非遗文化的技术凝聚了前人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树立民族自信,加强民族凝聚力。但是,在实际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和继承工作时,还存在非遗文化与群众脱节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遗文化的传播。

一、分析非遗传承保护遇到的问题

(一)非遗工作的调查力度不够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实际进行的非遗工作普查来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还不够。由此可见,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非遗保护和宣传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这是因为在开展非遗宣传工作时,工作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被顺利地传承下去。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单一地定义它的内容和形式,因此,人们的主观意愿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例如一些地方戏曲并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人们不会去对它进行研究和传承,这也就导致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被群众遗忘。

(二)对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和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也阻碍了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就政府方面来说,缺乏对非遗工作的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和政府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也不够完善,群众不能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这些都导致非遗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就群众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非遗文化与群众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群众不能从主动地发现和重视非遗文化。许多人认为,能否传承非遗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毫无影响。并且,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重视,导致群众对非遗文化并不感兴趣。

(三)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方式不够科学

纵观我国目前非遗工作的开展,即使有些地方已经提高了对非遗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形式和方法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非遗保护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形式仍较为传统,工作内容也较为单一,并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工作人员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也较为浅显,并不能结合人们现如今的生活来开展非遗的宣传工作。由于非遗文化宣传方式的长期滞后,新时代的群众并不能对非遗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导致他们对非遗文化失去了兴趣。

二、强化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结合的对策

(一)加强群众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识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人民群众,因此,要让非遗文化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要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人民群众在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過程中,可以加强民族自豪感。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通过推进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群众需要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开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非遗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非遗文化要贴合人民群众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们普遍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工作时,要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流行趋势,对非遗文化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非遗宣传部门要合理地策划非遗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当下群众喜欢的流行文化,掌握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为非遗工作的宣传指明新的方向。非遗工作的宣传活动也要更加贴合大众生活,例如当地可以举办非遗文化晚会,在公开场合免费演出,让群众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深群众对非遗文化的喜爱。因此,非遗文化的宣传要更贴合群众,才能借助群众的力量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非遗宣传工作要摒弃传统宣传模式的缺点,符合现代文化发展的特点,用新颖的形式让非遗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发扬光大。

(三)利用互联网完善非遗传承

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我国已经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非遗文化宣传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实际的非遗文化宣传工作中,可以将非遗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当地非遗文化的官方网站。可以将非遗文化拍摄成纪录片,纪录片要着重展现非遗文化背后的民族传统,通过短片加深人们对非遗文化内涵的感悟,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非遗文化相关信息整理成数据,这对后续的非遗文化传承也起到了一定的记录作用。非遗文化宣传工作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宣传效率。例如建立官方公众号,利用人们对微信等平台的高使用率,科学合理地设计出符合群众生活习惯的宣传方式。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既可以增加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也可以让群众深刻地认识到非遗文化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宣传和继承非遗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科学传播保证非遗文化真实性

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来看,大多数地区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传承形式,更加注重非遗文化技能的传承,往往忽略了对非遗文化内涵的传承,久而久之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的真实内容缺失,严重影响了其传承的真实性。并且,由于非遗工作人员自身对非物质文化了解不够深刻、钻研程度不够,非遗文化得不到足够的宣传。因此,政府需要完善非遗文化传承体系,针对非遗文化如何调研、如何科学地展开研究和记录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政府要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非遗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政府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在各地建立文化馆,通过宣传和旅游的途径来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度。政府还要引进专业的非遗文化研究人员,加强对非遗工作人员的培训,让非遗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非遗文化的研究工作还可以采取和高校联合的形式,不仅可以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力量,还可以让高校内的学生有机会接触非遗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并以此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继承前人的智慧,更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同时,要想将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就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立足于社会。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播形式要不断创新,要更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非遗文化宣传工作的方式要与时俱进。还要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利用科学的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钻研,要不断地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体系,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这样才能传承和壮大非遗文化。

参考文献

[1]叶凌燕.浅议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合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大众文艺,2014(24):3.

[2]卢慕珍.“非遗”保护工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1):195-197.

[3]李晓杰.基层文化馆(站)如何做好非遺保护传承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2059.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人民群众传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