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撼动(焦点话题)

2020-04-14霍建国

环球时报 2020-04-14
关键词:贸易发展

霍建国

在近日推出的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中,日本政府拨出22亿美元,鼓励关键产业回流,支持部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舆论普遍认为日本这是在迎合美国,企图推动日资企业撤离中国。如何看待日本的这一做法,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下国际产业链的变化和调整这一新的复杂局面,关系到我国维系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以及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历史上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日益扮演更重要角色,以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他们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通过股权或非股权投资方式分包给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从而使生产分工深入到价值增值的各个链节点上。跨国公司全球化采购模式还使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跨区域或跨国界的生产链条,公司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日益增多,一度高达60%以上,这一调整的结果虽使得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和对全球市场的主导能力有所上升,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发达国家所不愿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发达国家产业的不断空心化和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新的制造中心的地位,其中又以中国为重点,由此伴随而发展的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产品内贸易、生产要素内贸易等活动进而又强化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布与发展,而中国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期间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扩大开放,以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为发展主线,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并迅速发展成全球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支撑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25%,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发展的广度方面,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此外,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配套能力在全球已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中国深圳地区已形成世界上最具成本优势和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供应链,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戴尔公司的电脑产品在全球共有700多家供应商,其中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能力直接影响到全球主要汽车厂家的生产和供货,全球原料药市场的20%以上由中国提供。简单几个数据说明,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疫情期间中国在卫生防护用品方面的生产规模和供应能力就是有力证明。

从全球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看,国际制造中心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世纪英国在工业制成品和贸易方面的垄断地位,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中所确立的主导地位,以及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及在贸易投资方面的冲击力,都已是过往烟云,以上各国 依次轮回替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全球制造中心必须辅以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全球贸易网络,具备明显的要素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二是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国内市场需求支撑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三是全球制造中心的转移变化是客观趋势,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只能努力使之延长或有限度地保住一些核心领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疫情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不管是不是处于疫情期间,个别国家倡导制造业回流,企图以主观愿望改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发展规律,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当我们为中国作为制造中心的优势地位抱以信心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不足,认识到中国要巩固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所以我们才要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向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握处理好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和调整,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实行高水平开放,努力维护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调整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树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良好形象,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作者是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

猜你喜欢

贸易发展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摩贸易数据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对美贸易上市公司一览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