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14伍京吴艳玲赖丽萍

医疗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脑电卧床负性

伍京,吴艳玲,赖丽萍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或睡眠质出现异常表现,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功能衰退,更易出现睡眠障碍;该症状是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因对睡眠障碍的认知不足,进而产生恐惧心理,造成生命质量下降[1]。脑电仿生刺激仪是一种利用仿真脑电波对患者进行刺激的仪器,旨在舒展脑血管,改善血管弹性及脑部循环,提升睡眠质量[2]。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患者信念系统,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非药物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进而缓解症状。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2~88岁,平均(75.43±3.26)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15±0.53)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2~87岁,平均(75.39±3.31)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19±0.4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脑电仿生刺激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YS5002)进行干预:分别于患者两侧耳后乳突处固定电极,设置仪器参数,即频率为136~200 Hz,电极强度为10~40 mA,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30 min/次,2次/d,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生活指导等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1)心理评估:首先对患者认知行为、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与测定,并采用心理状况问卷评定睡眠质量等情况。(2)教育认知: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及健康宣教,拉近护患关系,指导其养成健康的睡眠模式,转变患者睡眠时间必须满8 h、尽早上床休息等错误认知,建立合理的睡眠期望,降低对睡眠的关注度,保持愉悦、轻松的状态入睡。(3)改善心理。睡眠指导:督促患者适当外出活动,增加日照时间,睡前饮用牛奶及泡脚,不观看易使人兴奋的书籍或影片;晚餐不宜食用过多,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认知干预:针对患者不良睡眠习惯及对睡眠相关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并进行健康教育,缓解因睡眠引发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刺激控制:建立良好的生物节律,调节睡眠倾向与睡眠质量间的作用;告知患者出现明显困意后方可上床,如卧床30 min仍未入睡,则离开卧室做简单的四肢活动;避免于床上进食、思考复杂问题或其他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日间不进行小睡,注意保持规律作息。睡眠限制:正常老年人合理睡眠时间在6 h/d左右,计算患者的睡眠效率,缩短清醒卧床时间,增加入睡驱动力;如患者睡眠效率为80%~90%,则不改变卧床时间,>90%可适当增加卧床时间,<80%减少卧床时间。放松干预:睡前坐于床上,闭目养神,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于两脚,均匀缓慢呼吸,缓慢睁眼,促进患者及早入睡,减少卧床觉醒性。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5个方面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满分21分,分数与睡眠质量负相关。(2)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53分为有抑郁症状;量表满分均为80分,分数与患者心理状态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PSQ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x-±s)

2.2 心理状况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 x-±s)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基本生理需求之一,良好的睡眠质量利于缓解机体疲惫感受,促进精力恢复。睡眠障碍易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加快机体衰老速度,导致老年痴呆或诱发抑郁症状等[3-4]。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过度担心是否能够入睡,夸大失眠后果,易引发生理与心理觉醒,加重睡眠障碍,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认知引导对提升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脑电仿生刺激仪是以正常脑电波为仿真对象的仿真生物电波仪器,通过刺激脑部,达到舒张脑血管的目的,从而利于改善脑部血管弹性,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减轻神经压力,从而促进睡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利于提升患者改善睡眠障碍的信心;认知引导干预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合理的生活方式对睡眠的重要性,配合调节睡眠的辅助措施,缓解焦躁等负性情绪,进而利于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发挥患者睡眠自我管理效能;同时,通过规范患者睡眠时间,能够有效缩短非睡眠时间,增加入睡驱动力,进而提升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此外,通过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减少睡前刺激,利于提升患者入睡舒适度,形成对睡眠的正确概念,从而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5-6]。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脑电仿生刺激仪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脑电卧床负性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Bagging RCSP脑电特征提取算法
脑电逆问题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