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知识、引领思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的实践机制

2020-04-12许世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内容

许世娟

[摘           要]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传播知识和引领思想紧扣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为思政教育覆盖学生成长全过程提供了重要动力。通过开展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显性教育”,强化以思想引领为主的“隐性引导”,充分履行了思政教育的价值担当,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课堂活力,实现了从知识教学向思想引导的转变。基于此,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的现实难题,结合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从传播知识、引领思想和完善实践等视角,综合探究思政教育创新机制。

[关    键   词]  传播知识;引领思想;思政教育;履行担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170-02

一、引言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通过积极履行知识传播、思想引领等多样担当,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拓宽了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涵与知识外延,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应有价值。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的现实难题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包含普通知识内容,也蕴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理念。在思政教育时,知识与思想既是有效履行担当的两个维度,也是确保思政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对知识传播和思想引领缺乏实质性融合,影响了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真信、真学和真用,制约了思政教育的“职责担当”。

(一)学生存在质疑:知识教育缺乏实践载体和思想提升

思政教育是以知识为基础,聚焦学生思想认识和实践行为的教育活动,因此,良好且有成效的思政教育需要将知识教育与实践应用相融合。但目前思政教育多表现为“知识教育”,老师使用“被动灌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政知识传递,缺乏良好的实践载体和思想交流平台,未能真正使用思政知识“说服”学生,影响了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的真正信任。在当前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对思政教学内容缺乏实时更新、必要创新和生活化延伸,未能有效启发学生形成应有的“思维认同”,影响了思政育人成效[1]。

(二)學生思想动摇:思想引导缺乏空间拓展和内涵融入

思政教育通过用好思政故事、讲述思政理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但思想引导过程相对抽象,想要实现理想的引导效果,需要选择丰富的思政内容融入其中。目前思政教育由于缺乏良好的思政知识做支撑,思想引导缺乏完善的内涵,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心态。当前高校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想干扰,对正确思想认识出现了“动摇”现象。一些由西方错误思潮控制的媒体平台采用各种手段“迷惑”大学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信仰进行“剥离”“解构”,影响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为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履行自身担当,就需要充实思政知识素材,完善思想引导的理论支撑。

(三)学生缺乏应用:知识教育与思想引导缺乏整体、全面融合

思政教育从知识教育到个人遵循,需要有良好的实践应用平台,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路径,使学生将所学的思政知识、思想理念与个人行为实践有效融合,进而转化为个人思想。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大多在课堂内开展,缺乏良好的应用场景。即使部分教师开通了思政实践课堂,也缺乏系统化、主体化,影响了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2]。新时代,对学生思想理念产生直接影响的平台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虚拟空间,各类新技术也成为思政教育实践应用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契机,突出技术优势,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的现实需要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使命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将积极思想转化为个人实践行为,需要将思想引领与知识教育密切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实践场景,发挥智能媒体优势,改善学生思想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而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需要。

(一)思政教育使命呼唤思想引领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存在多样性、差异化和突变性等多种特征,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使命,因此,既要对传播的思政内容进行更新完善,也要对学生的思想理念进行“超越传统”的实时引领。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思想的主要路径,不能简单局限于教育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需要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规范个人行为。在新环境下,思政教育新的育人使命,要求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推动学生将个人所学的思政知识、思想精神融入动态成长过程,使学生思想、个人行为与教育使命实现全面融合[3]。

(二)思政教育需要专业知识支撑

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理论、确立新观点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掌握全面、完善的思维方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时,要及时转化思政语言,充实思政教育素材,强化专业知识的有力支撑,杜绝思政教育活动的“空洞性”,使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指引。因此,教师要丰富思政素材,完善思政教学内容,为思政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知识与思想融合是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

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个人思想境界,更需要学生将所学思政知识和理念思维融入个人实践,实现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具象演绎”和“实践表达”,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思政精神,使学生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焦点,实现从传统“知识灌输”向“场景体验”的有效转变。面对新时代的复杂形势,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新的思政教育载体和场景,切实改善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论认知,学会用科学理论方法指导个人实践。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的实践机制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内容更新速度快,理念创新性突出,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履行育人担当进程中,要充分融入时代语境和全新育人规律,深入学生心理,积极拓宽学生的思政知识空间,“唤醒”学生的思想认同。

(一)更新知识内容,彰显思政教育的时代化和多样性

在新时代,为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需要结合思政教育的新变化,积极补充思政教育素材,完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有效认同。第一,融入时代环境,提供立体化思政教育内容。除了用“书本”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也要充分发挥视频、H5产品立体形象优势,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思政教育内容。第二,结合实践教育,提供动态思政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机会,将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合理“穿插”融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的思想认知[4]。第三,结合课程教学,提供多样性思政教育内容。要结合思政教育课程的知识点,及时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思政认知,切实增强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同与应用,除了细化知识点,还要利用《马克思靠谱》《你好,马克思》等各种视频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利用辩论赛、主题演讲等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有效认识。

(二)深入思想引领,突出思政教育的深层次与思辨性

思想引领既是改善学生思想认知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探究成长方向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学生,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完善、客观的思想“养料”,突出思政教育的思辨性,真正坚定学生的思想信仰。第一,重视思想引领,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通过深入学生的成长进程,研判学生的关注点,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职责意识,真正发挥思想引领的价值优势。第二,重视方向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重视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认识,掌握必要的分析方法,精准个人定位。新时代,西方错误舆论和复杂思潮通过现代传播工具“涌入”学生思想空间。要注重发挥思政课堂优势,培养学生正确识别不同文化的能力,避免错误文化理念干扰。第三,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思想引领进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思想理念,丰富思政教育载体形式,构建立体、多元思政平台,赋予学生应有的思政学习获得感。

(三)重视思想体验,构建思政教育的多元融合机制

新时代思政教育积极履行担当时,要充分发挥真理优势,凝聚学生共识,使用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首先,要积极构建思政知识教育、思想引领与实践应用的融合机制,优化学生的思政体验,充分发挥实践优势,为学生思想引导、知识学习和思想践行提供重要路径。其次,要积极开辟思政教育的全新“实践空间”,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涵认知,实现思政教育的内容转化与境界跃升。最后,要将新时代的特征、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融入思政教育,引领学生对比新时代环境下的全新要求,自觉纠正个人错误行为,实现从思政教育知识向积极思想的主动转化[5]。

五、结语

传播知识、引领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优势,实现了舆论引导、知识传播和思想引领等多种功能。为实现新时代思政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履行担当,需要把握思政教育的价值本质、育人规律和教育重点,及时更新課程教学机制,丰富思政课程教学素材,用好全新教育平台,使学生真学、真懂所学思政知识,真信、真用思政思想。

参考文献:

[1]张焜.多元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147-149.

[2]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5,16-19.

[3]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4]华正学.基于认知体验的高校思政课“行走课堂”教学范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7-49.

[5]王晓平,谭玉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价值: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学,促五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107-111.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内容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