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晚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与经验

2020-04-12孙梦路

理论观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实践

孙梦路

摘 要:恩格斯是马克思一生的亲密战友,在其逝世后,恩格斯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恩格斯晚年,他坚持“破”与“立”相结合,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入手,与时俱进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引领”和“关照”相结合,一方面发挥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理论家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关照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和物质需要;坚持“深入”与“浅出”相结合,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前提下,以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多渠道输出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大众化;实践;宣传与普及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038 — 0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本质要求和目标指向。理论一经群众掌握才能转变为物质力量,同样无产阶级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和发展自身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恩格斯晚年在推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该理论被工人阶级大众正确理解和掌握并走向国际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历史经验。

一、坚持“破”与“立”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的“破”: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马克思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虽然已成为流行理论,但是党内出现了各种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潮,这些错误思潮严重影响了工人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仅给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指导带来了消极影响,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因其对马克思主义普及工作带来的巨大不利影响,恩格斯勇敢而坚决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捍卫马克思主义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

在反驳西方庸俗经济学家的过程中阐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反马形式存在的错误思潮是阻碍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正确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西方庸俗经济学家洛贝尔图斯的经济学理论以极大的“号召力”使得一大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诋毁和污蔑,提出十分荒唐的“剽窃说”。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对以洛贝尔图斯为代表的西方庸俗经济学进行了反驳〔1〕,首先从剩余价值理论创立并发展的历程出发对此进行了澄清,他指出马克思早在《贫困的哲学》里就论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而这时洛贝尔图斯这个人甚至还没有出现,马克思创立该理论过程中没有读过他的任何著作,掌握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比洛贝尔图斯早十几年,马克思“剽窃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在批判教条主义中捍卫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在教条主义影响下,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受到多方面攻击,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片面的认为唯物史观是只重视经济运动忽视上层建筑研究的“经济唯物主义”,“青年派”也秉持单方面的“经济决定论”,这些错误认识导致工人运动只重视经济斗争、忽视政治斗争的严重后果。为了消除此类歪曲和误解带来的不利影响,恩格斯紧密结合辩证法与唯物史观,通过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指出,教条主义的错误之处在于脱离辩证法滑向了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只摘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有用词句。〔2〕恩格斯还通过提出历史合力论来戳穿“经济决定论”,对教条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攻击和批判。

在对德国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恩格斯晚年,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缓和,党内出现了大量的改良主义、机会主义思潮,走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比如德国的许多青年无产阶级企图运用无政府主义来反对党的领导,他们对唯物史观机械、片面的理解,企图借此来误导大众。恩格斯指出这是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残余影响,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长期没有受到肃清与批判,它对当今工人阶级大众的蛊惑仍很严重,恩格斯通过制定严密纲领性文件,重新发表《<哥达纲领>批判》,对其进行了坚决的反驳,一定程度上帮助群众更加全面的认识了机会主义思想,廓清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与拉萨尔错误思潮的界限,有利于维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稳定性发展,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立”:与时俱进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晚年资产阶级国家的发展长期稳定,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有所缓和,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化梳理和阐释成为紧迫的现实课题。恩格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工人阶级运动的新变化,对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展开批判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的历史、本质、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加紧整理出版马克思生前没来得及完成的著作,还将马克思生前其他著作进行梳理和宣传,以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展现。他向出版社要求只能自己为马克思著作作序言和注释,不仅是为了解释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还是因为根据时代变化有必要对著作中某些内容进行更新,这样工人阶级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才更全面和深刻。恩格斯分别在1883年、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进一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1884年探索《哲学的贫困》的思想发展史,在序言中有力反驳了洛贝尔图斯的有关经济理论。马克思生前出版《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的计划一直没有实现,该单行本1880年首次出版,但是1884年在恩格斯的推动下,其再版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1891年根据现实条件为《法兰西内战》做补充,阐释了“新的真正的民主的国家政权”。恩格斯的上述举动不仅有力促进了工人阶级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理解,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恩格斯晚年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唯物史观的系统化阐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面对德国党内和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误解,恩格斯通过与各国社会主义者通信的方式和整理遗嘱材料出版著作的途径系统化阐述了唯物史观。恩格斯在早期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基础上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发展,不仅重新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指出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还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有力应对了“经济决定论”的错误思想。恩格斯坚持辩证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通过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有学者质疑恩格斯晚年理论的正统性,认为恩格斯晚年是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者,比如认为恩格斯放弃暴力革命转向指出议会斗争等和平过渡形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认为《资本论》的出版违背了马克思原本的思想。这些争议是建立在西方“对立论”基础上的没有事实论证的极其荒谬的论断,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遵循真理的同时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他在提出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暴力革命,也没有背叛马克思主义,他不仅能正确领会马克思手稿表达的理论内容,还能对一些晦涩的理论观点做十分精确的通俗化的解释,无论在马克思生前还是死后,没有恩格斯,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资本论》、了解马克思的其他理论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引领”与“关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一)引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的培养和引领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曾做过大量宣传普及工作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是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和错误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仍然只有少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掌握。马克思逝世后,为了加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宣传,进一步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了理论长远发展做考虑。恩格斯晚年十分重视青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的培养,他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入手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理论家进行指导和教育,在恩格斯的教导和帮助下他们迅速成长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

对德国倍倍尔和考茨基的培养严中带慈、细致耐心。倍倍尔作为恩格斯晚年最信任最欣赏的德国民主党人,恩格斯认为他虽然思维敏捷、擅长演说、头脑清晰,但同时有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所以常对他的错误进行毫不客气地批评,还常常劝告他不要只局限于德国一国的实践,倍倍尔虚心听取意见,不遗余力指导德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国际工人运动。考茨基也是恩格斯晚年十分信任和器重的青年理论家,曾被恩格斯细心爱护和培养,恩格斯教会考茨基辨认马克思遗稿手迹,是恩格斯指定的遗嘱处理人,在恩格斯的指导下考茨基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新时代》等刊物上刊发了许多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法国拉法格和英国的艾琳娜进行鼓励教育、间接推进。恩格斯鼓励拉法格在各种集会场所发表演说,抓住一切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当拉法格被逮捕入狱,恩格斯曾多次写信给拉法格让他不要放弃对理论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随后拉法格在选为议员时,恩格斯坚定地认为这一选举结果将直接推动社会主义在法国的传播。英国的艾琳娜不仅在马克思遗嘱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做出贡献,还长时期无条件接受恩格斯的直接指导,不仅深入工人阶级进行调查研究、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发表演说,作为英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她还与其他各国工人阶级代表联系密切,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热情攀谈、毫无保留。自从普列汉若夫1882年由民粹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恩格斯成了他十分尊敬和经常拜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和恩格斯经常就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进行长时间探讨。在恩格斯的教导下普列汉诺夫逐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于1883年在日内瓦成立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社”主要工作就是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性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俄国社会最迫切的社会问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主要理论阵地。

(二)关照:关照工人阶级大众的现实和利益需要

要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必须要做到关照人民群众的现实发展状况和物质利益需要,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也是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毫无疑问,恩格斯晚年始终关注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利益需求,在对现实发展和利益需要的关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联系实际,关照人民群众的现实发展状况。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3〕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非直接套用的教义。在对美国工人阶级进行指导时,恩格斯批评德国社会主义者在美国不顾实际情况指导工人运动的做法,特别强调开展理论教育不能盲目,要根据“美国所持有的事实”,比如将《资本论》第一卷作出符合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整,并对该著作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在指导德国工人运动时同样关照了德国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相对应,既正确指导了不同国家的工人运动,又完善发展了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真理性,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

理论关注现实,关照人民大众的物质利益需要。‘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物质利益不仅是无产阶级大众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初发展的目标指向。恩格斯晚年仍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在充分关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增强了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恩格斯晚年对经济上遇到困难的工人群众总是给予慷慨而及时的帮助。比如,1888年2月,当听闻已故国际委员会委员普芬德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时,立即写信给李扑克内西要求给其发放抚恤金。当得知法国老将军录波列夫斯基经济上有困难时,马上要求拉法格给这位老将军寄医疗费和养老金。只有真诚对待群众,才能依靠和发动群众。恩格斯的人格魅力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大众化,就在于它是为无产阶级大众谋利益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的理论,也必须为人所掌握。一个理论满足某一国家人民大众需要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它在这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如果脱离实际,脱离无产阶级大众的需求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会偏离方向,变成空洞的说教,只有合理关照广大工人阶级大众的现实的生产生活需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被人民大众理解、认同、掌握。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不同民众的真正要求,才能对人民大众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教育。

三、坚持“深入”与“浅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一)深入:以理论的真理性来增强对大众的说服力

“深入”,就是要引导大众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揭示其本质和一般规律。恩格斯晚年在引导大众不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深度。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包括三步:首先使大众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次指导大众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体现其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再次发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大众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和革命性而具有说服大众的真理性。只有无产阶级大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目的,了解到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历史地位与任务,理论才能最终说服人并掌握群众。恩格斯晚年在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断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规律。恩格斯晚年虽然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改变而对工人阶级斗争形式有所调整,但是议会斗争等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暴力革命,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广大劳苦群众的立场上致力于维护其最根本的利益、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最终指向促使广大工人群众心甘情愿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因其实践性而具有被大众掌握的可能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过程。恩格斯晚年在完善发展理论的同时运用理论积极指导实践,不仅着眼于本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运动,还对英、法、俄等其他国家工人政党领导人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恩格斯以理论结合实际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在其科学指导下政党建设和工人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恩格斯晚年还促成了第二国际的建立,联合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资产阶级,第二国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或宣传活动,有效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受众群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因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更具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因特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也因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完善发展。恩格斯晚年根据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进行调整,提出在一些民主国家应采取“暴力革命和议会斗争相结合”的斗争形式,发展了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小农的工农联盟思想,还对俄国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提出了深刻见解。恩格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体现其理论时代性和真理性的同时增进了工人阶级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有力推进了恩格斯晚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二)浅出:宣传渠道多样化,普及语言通俗化

“浅出”,就是借助语言载体,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输出达到通俗性和亲民化的效果。恩格斯晚年在这方面主要贡献在于,利用并指导各国工人阶级报刊,运用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宣传途径,重视叙述语言和表达语言的通俗化,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国家政党领导人和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工作。

以出版社和各种报刊作为理论输出阵地,注重利用报刊宣传功能。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和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代表性著作,不仅整理成集、翻譯成多国语言,还通过写序言和简介等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做宣传。在著作出版形式方面,恩格斯力求将晦涩难懂的著作浓缩成简短的宣传册子,篇幅不长且易于阅读,尽量可使普通大众当众宣读。比如,恩格斯晚年把《反杜林论》的“引论”第一章,第三篇的第一章和第三章改编成通俗读物《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1880年出版以来翻译成各国文字,畅销各国,被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有力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普及。他通过与各报刊编辑部紧密联系,指导这些报刊编辑部成为表达工人阶级利益诉求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工人大众自觉以其捍卫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

以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进行理论著作创作,注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恩格斯坚决反对言之无物、装腔作势的文风,他认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4〕。为了让内容形象生动并通俗易懂,恩格斯在写作和再版过程中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为了揭露封建社会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真实面目写道:“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臂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5〕把“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的“永恒真理”比喻成干瘪的、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花朵的外衣,指出这只是增加他们货物的销路的手段。〔6〕这些句子和语言表述使著作浅显易懂、幽默风趣,使工人阶级大众能迅速领会其中意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晦涩难懂变得通俗简单。

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尽显超强的语言天赋,以个人魅力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主动权。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恩格斯自学并掌握二十多门语言以及不同地区的方言,良好的语言基础是向不同国家领导人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有利工具。恩格斯在发表演说或者与人交谈时,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做到时刻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交流起来得心应手、随意切换。面对各国政党领导人是这样,面对普通的工人阶级大众也是这样,考虑到工人大众不同文化层次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不同,恩格斯主动深入群众去了解实际情况,尽量用大部分普通工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之进行交谈,通过把深奥的理论观点浅显易懂的表达给工人,为马克思主义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顾海良.理论批判与思想交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代精神〔J〕.求索,2019,(06).

〔2〕贾淑品,李春林.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价值〔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5.

〔4〕双传学.走进大众的思想深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大众化实践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