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母对宝钗婚事的拒绝言语行为

2020-04-12刘文琼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薛宝钗贾母

刘文琼

摘   要: 《红楼梦》是人物描写非常成功的小说之一。贾母,故事开始时贾府地位最高者。她见多识广、身份尊贵,在发表意见时很注意方式方法。贾母对嫡亲孙子贾宝玉十分疼爱,有意将非常疼爱的外孙女林黛玉许配给他,但由于薛宝钗的介入而变得有些谨慎。本文探讨贾母对薛宝钗进入贾府并成为宝二奶奶一事的拒绝言语行为。

关键词: 言语行为   拒绝   贾母   薛宝钗

一、理论综述

言语行为是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1]的主要研究内容。他将言语行为划分为发音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并认为这三种行为代表了言语行为的三个不同阶段。同一个言语行为,在使用言语表述出来的过程中是发音行为。这个过程需要人体发音器官的参与,需要表述出来的言语是说话人团体中的人们所能理解的言语。发音行为之后,是施事行为的阶段。这个过程是说话人使用言语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说话人说出某一句言语,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如询问、建议、命令等,比如:你可以把盐递给我吗?这里是一个请求。也有可能说出一句话就代表做了一件事,比如在西方婚礼上,牧师说:“我宣布你们成为夫妻。”第三个阶段是取效行为或言后行为。这个阶段讨论说话人说出的话对听话人的影响。

拒绝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提出的请求、建议、邀请给出否定的答复。这是Brown和Levinson[2]的研究内容。他们认为,各种文化中都有面子的存在。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赞许)和消极面子(不希望得到对方的否定或否认)。无论哪一种面子得到对方的拒绝都会伤害说话人的面子,但消极面子的影响更大。因此,在交际双方中有一方不愿意或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需要对对方进行拒绝时,拒绝者需要考虑对方的面子问题。要不要顾及对方的面子和顾及什么程度,取决于双方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行为的难易程度。

二、贾母对宝钗婚事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背景和原因

贾母拒绝薛宝钗成为自己的孙媳妇,一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林黛玉这个非常满意的孙媳妇人选,二是因为薛宝钗的出身。薛宝钗,出自“书香继世之家”,是“家中有百万之富”的皇商[3](59)。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家非常重视的行业,官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阶级。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排行顺序,商人排在最末等。虽然有钱,但对于排行在头等的“士”家而言,身份非常低微,在朝廷里没有任何话语权。而贾家,则从荣国公和宁国公开始世代袭官,一直属于贵族阶级。在以身份论贵贱、以科举划出身的古代,以“士”为代表的贵族圈子,是不可能与身份低微的商圈联姻的。这从宝钗进入贾府以后多年,几次出入贵族阶层交际圈,但迟迟没有定亲可以得到验证。三是因为薛姨妈这一支,在薛蟠无力独自支撑家族生意又不能找到有能力的联姻对象的情况下,宝钗的婚事就成了家族生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宝钗在京城被权贵拒绝以后,薛姨妈就将目标直接锁定在了宝玉的身上,给宝钗做了金锁,放出了“金玉姻缘”的话。

三、贾母对薛宝钗婚事的拒绝言语行为

薛姨妈刚带宝钗进贾府的时候,给出的理由是宝钗要参选“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3](60),趁此机会望亲。贾母以为她们只是平常的走亲戚,住一段时间就会离开。因此,刚开始对她们母女俩态度是不错的,贾家还出面帮忙薛家摆平了薛蟠打死人的事情。但是薛姨妈送宫花给姑娘们之后,“金玉姻缘”之说很快传了出来,贾母明白了薛家住在贾家的用意,开始渐渐在各种不同的事情上表现出自己对薛宝钗拒绝的态度。

第一件事,是宝玉挨打以后大家都来看宝玉的时候,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及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3](435-436)

这里贾母当着众人的面夸奖宝钗,为什么说是拒绝呢?因为贾母说的是“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这四个女孩儿是谁呢?贾家出身的姑娘只有元、迎、探、惜四春,当时元春早已入宫多年,连回娘家省亲都省过了,早已是皇家的人,贾母绝不敢把元春当成自家的女孩儿,这是欺君之罪。剩下的当时在贾家的姑娘就是其余三春、黛玉和宝钗五人。三春是贾家出身的姑娘,这里贾母又没有把宝钗当成自己的家人,第四个姑娘是谁呢?只有黛玉。论起来,黛玉也是贾家的亲戚,但黛玉的母亲是贾母的亲生女儿,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宝钗只是贾母二儿媳妇的外甥女。论亲戚关系,宝钗与贾母的关系比黛玉与贾母的关系要远得多。再加上贾母向来把黛玉看成宝玉将来的媳妇,因此在薛姨妈面前把黛玉算成自己人,单独把宝钗拿出来当作客人对待。这里是贾母第一次在言语中表现出来对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拒绝。贾母谈话技巧高超,这句拒绝非常隐蔽,表面上是一句评价极高的赞扬,因此,薛姨妈只回复一句自谦的话,表示感谢贾母夸奖。但这句话中不把宝钗当成自家人的态度太过明显,才有后面王夫人圆场的话,好让薛姨妈不至于那么尴尬。但在这里,贾母并没有对宝钗找婆家有其他建议,因此薛姨妈仍然带着宝钗住在贾家,继续为她的梦想努力。

第二件事,是清虚观打醮。这件事发生在贾母第一次拒绝宝钗以后,起因是元春要求贾家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同时赏下了给众姐妹的节礼,其中单单宝钗的节礼和宝玉的一樣,贾母、宝玉、宝钗心里都不舒服。这里,宝钗心里不舒服,是因为她知道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儿,而且从感情上讲,她并不喜欢宝玉。宝钗本人是完全遵守各种传统规矩的姑娘,宝玉并不符合她的要求。用现在的话讲,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全不同。但宝玉是一个合适的婚配对象,不但是为了家族利益,而且除了宝玉以外,宝钗也没有更合适的婚姻对象可供选择。因此,薛宝钗用理智要求自己牺牲感情。

在观中,观主张道士出面替一位十五岁的小姐向贾母求亲。贾母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在替宝钗求亲,因此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罢了,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也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3](381)

这里是对张道士提出的这个姑娘的拒绝,原因是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但是这里同时也表明,贾母对宝玉的另一半的要求在于模样性格一定要好,不在乎对方的家庭情况。“命里不该早娶”这个事情,是贾母应对宝玉亲事的一个方法:拖延。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当时十五岁,宝玉刚满十三。这个年纪,对于宝玉来讲是没问题的,可以再等几年;但是对于宝钗来讲,就不是很好等了,宝玉十五岁的时候她就十七岁了。十七岁还没有婚配的姑娘,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大龄的了,想再找各种条件都比较合适的男孩,会相当困难。贾母的意思很明显:宝玉不怕等,宝钗如果愿意等,那就等吧。另外,这里同时表达了贾母对宝玉媳妇的要求:不需要有钱,但模样性格一定要好。贾母所说的性格好,差不多是说这姑娘的性格要入她的眼,要她喜欢。贾母喜欢什么性格的姑娘呢?王熙凤、黛玉、晴雯、鸳鸯,都是聪明伶俐、言谈爽利的。这里明确提出了贾母对宝二奶奶的要求。

第三件事,探春起诗社以后,湘云过来玩,向姐妹们表示她要作东请大家做诗,但晚上回到宝钗房中,没有找到好办法。宝钗表示自己手里有螃蟹,可以出东西替湘云张罗。湘云同意,这件事便这样定了下来。第二天,湘云出面请贾母赏桂花。贾母以为是湘云作东,因此决定去。第二天到了现场,贾母夸她们选的地方、东西都干净,还想到了煮茶,想得很全面、很周到。湘云说这是宝姐姐帮她预备的,贾母夸了一句:“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得妥当。”[3](468)这里的夸奖是因为前面刚刚夸了赏桂花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而且薛姨妈就在现场,在贾母身边。但是后面贾母跟螃蟹宴有关的一句话就成了:“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3](470)这里是因为贾母听说螃蟹宴是宝钗出面打理的,再想想湘云确实手里没什么钱,没有能力办这么大的螃蟹宴,又没有来跟贾母说她的难处,再加上前面说宝钗帮她打理了这件事。贾母知道了这次螃蟹宴实际上是宝钗作东。贾母不喜欢宝钗,不愿意与宝钗接触过多,因此拒绝,螃蟹连带着都吃得不多。

这里是湘云以诗社作东为由请大家赏桂花,但实际上是宝钗作东请贾母和贾家人吃螃蟹。这里贾母给出的拒绝理由是螃蟹对身体不好,因此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肚子疼。贾母这次的拒绝方式是两种:1.对螃蟹宴本身的态度:明确给出理由,螃蟹不能吃太多,因为对身体不好,同时告诉孩子们也不要多吃。2.对宝钗的拒绝,这是间接的深层次拒绝,用行动再次表明不愿意宝钗成为宝玉的媳妇。

第四件事,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带着她在园子里逛,来到宝钗的房间时,看到“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时,贾母笑道:“这孙女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妈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于你妹妹,这样小器。”[3](492)

这里,贾母的拒绝针对的仍然是宝钗的行为。宝钗的房间什么东西都没有,连素雅都谈不上,直接是个“雪洞”。薛姨妈、王夫人和凤姐先后向贾母说明,宝钗平时在家里也是这种布置,凤姐送来的摆件她都不要。贾母对这种房间布置非常不认同。在大户人家,把小姐的卧室装饰得典雅素净大方是基本要求,表示主人家有品位、有修养、有能力、有兴致。在这里,宝钗的房间看起来跟婚后守寡的女人的房间差不多,而且是宝钗自发的对自己的要求。贾母回头批评凤姐,是因为贾母仍然把薛家看作贾家的客人。主人待客多年,主要客人之一的宝钗房间居然这么素净,主人发现以后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照顾不周,因此回头把管家媳妇凤姐一顿责备。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贾母不喜欢宝钗的原因:年纪轻轻、待字闺中的小姑娘沒有任何朝气蓬勃的样子,而是活成了寡妇的样子,连贾家真正的寡妇李纨的生活都要比宝钗的生活有点色彩和生气。所以,无论宝钗如何努力,都不能满足贾母的要求,成为贾母同意的宝二奶奶。

四、结语

《红楼梦》中,宝钗出场次数虽多,但与贾母的直接交流屈指可数。两个人之间的直接互动非常少,基本出于贾母与别人聊天的时候提到宝钗的状况。从侧面说明,贾母不喜欢宝钗,不愿意主动打听或获取与宝钗有关的各种消息。同时,宝钗与宝玉有可能的婚配机会基本被贾母堵死了。因此,宝钗的婚事才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后四十回,才最终决定。

参考文献:

[1]Austin 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2]Brown, Penelope, S. C 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Goody, E N(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薛宝钗贾母
贾母的品位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