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2020-04-12胡志华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徐小林叶会财胡惠文

中国稻米 2020年2期
关键词:秧龄秧苗基质

胡志华 李大明 柳开楼 余喜初 徐小林 叶会财 胡惠文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331717;第一作者:hzh218314@yeah.net;

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3 300 万hm2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日益匮乏,水稻生产成本日渐上升[1-2]。水稻种植机械化可降低40%劳动用工量,与人工插秧相比节省成本约450 元/hm2,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对于缓解我国水稻生产劳动力缺乏、实现水稻节本增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3]。育秧是机械化种植的关键环节,水稻机械化种植对于秧苗具有很高的要求,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出苗均匀、健壮、生长一致、秧龄适宜的秧苗是当前制约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关键[4-6]。烯效唑是重要的生长调节剂,在缓解水稻生长、提升秧苗耐性、促进分蘖发生与干物质积累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7-9]。目前,关于烯效唑调控水稻秧苗生长与秧苗素质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10-13]。但关于烯效唑喷施时间与喷施浓度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针对双季稻早晚茬口衔接较紧,所需秧苗秧龄弹性较大等突出问题,研究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以期为促进早晚稻茬口衔接,提高秧苗弹性培育壮秧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2017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温圳试验基地(28°34’,116°11’)进行。试验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 727 mm,蒸发量1 100 mm。年均气温17.7°C ~18.5°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C~29.8°C。海拔高度25~30 m,为典型的低丘红壤地区。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华优2 号,生育期131 d,千粒重29.5 g,在江西省籼稻区适宜作双季晚稻种植。

1.3 试验设计

采用标准机插无土育秧基质硬盘方式育秧,秧盘规格为60 cm×30 cm×3.5 cm。试验为双因素试验,主处理为烯效唑喷施时间,设T0(播种时)、T1(5 d 秧龄)、T2(10 d 秧龄)3 个时期;副处理为烯效唑喷施浓度,设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代替)、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4 个浓度水平。试验共计10 个处理(见表1),其中喷施清水处理C0为对照。各处理烯效唑喷施量为100 mL/盘,每个处理3 次重复。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秧苗干物质

于15 d、20 d、25 d 秧龄各处理取代表性秧苗1盘,随机割取3 个10 cm×10 cm 的秧块,各秧块选取代表性秧苗100 株,于105℃下杀青30 min 后转至85℃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称量。

1.4.2 秧苗株高与SPAD 值

于5 d、20 d、25 d 秧龄各处理取代表性秧苗20棵,分别测其最上一片全展叶SPAD 值。

表1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秧苗株高的影响 (cm)

表2 烯效唑浓度与喷施时间互作下基质育秧秧苗株高的方差分析(F 值)

表3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秧苗SPAD 值的影响

表4 烯效唑浓度与处理时间互作下秧苗SPAD 值的方差分析(F 值)

1.4.3 秧苗根系数量、长度与根系活力

于5 d、20 d、25 d 秧龄各处理取代表性秧苗1 盘,随机割取3 个10 cm×10 cm 的秧块,各秧块选取代表性秧苗20 株,测其根数、根长,将根系洗净后采用TTC法[14]测其根系活力。

1.5 数据处理

采用SAS 9.2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LSD 法,并用Excel 进行绘图。

图1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秧苗株高的影响

从表1 可见,喷施烯效唑显著抑制了各时期秧苗株高,且抑制作用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喷施烯效唑控苗效果随着喷施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通过方差分析发现,15 d 秧龄秧苗株高在处理时间、烯效唑浓度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20 d 秧龄秧苗株高在烯效唑浓度(C)、处理时间(T)×烯效唑浓度(C)互作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5 d 秧龄秧苗株高仅在烯效唑浓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2)。

2.2 秧苗叶绿素含量响应特征

从表3 可见,喷施烯效唑对秧苗顶部叶片叶绿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前20 d 秧龄时,随着秧龄的增加处理间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发现,15 d 秧龄SPAD 值在处理时间(T)、烯效唑浓度(C)和处理时间(T)×烯效唑浓度(C)互作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4)。

2.3 对秧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从图1 可见,与CK 相比,喷烯效唑的处理秧苗根系数量显著增加,且随着烯效唑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烯效唑对根系数量的影响随喷施时间的推迟逐渐减弱。秧苗根长对烯效唑喷施方式的响应情况与根系数量较为一致,根长随着烯效唑浓度增加先伸长后缩短,且增幅随喷施时间的推迟逐渐降低。喷施烯效唑显著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各秧龄时期均以C2处理根系活力最强,秧苗根系活力在喷施时间(T)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上秧龄过长(25 d)其根系活力降低。

3 讨论与结论

与传统营养土基质育秧相比,无土基质育秧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解决了营养土育秧取土难、破坏植被与耕层环境等问题,同时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现状[14]。培育壮秧是保障机插秧栽插质量与高产稳产的关键。诸多研究表明,株高过高不利于秧苗机插,且超过20 cm 时秧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出现叶绿素含量、根冠比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等老化症状。通常机插株高在15~20 cm、秧龄15~20 d 为宜[4]。本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明显,且15~20 d 秧龄秧苗株高均可保持在15~20 cm 之间,提高了秧龄弹性,满足了机插对秧苗株高及秧龄的需要。然而,烯效唑喷施浓度过高显著降低了20~25 d 秧龄秧苗叶绿素含量,不符合培育壮秧的要求。因此,烯效唑喷施浓度应在50 mL/L 为宜。

秧苗根系生长直接影响机插后秧苗的返青及后期生长。根系长度与数量影响着秧苗移栽后迅速缓苗及养分吸收[15]。本研究发现,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根系长度与数量,有利于秧苗移栽后迅速缓苗。根系活力是表征根系养分吸收等代谢强度的重要指标,根系活力强,秧苗代谢旺盛,吸收养分等能力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秧苗根系活力,这与周永进等[1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烯效唑浓度过高则显著抑制秧苗根系的生长、根系数量、长度及根系活力。倪洪涛等[11]也有类似的报道。这也进一步表明,喷施秧苗的烯效唑浓度应控制在50 mL/L 左右。综合秧苗株高、SPAD 值、根长、根数和根系活力等对喷施烯效唑的响应特征,播种后5 d 喷施50 mL/L 烯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秧龄秧苗基质
微喷旱育不同秧龄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4种不同配比基质对戈壁日光温室西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不同秧龄和基蘖肥配比运筹对机插稻茎蘖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农民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钵苗机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