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ERA钓技揭秘

2020-04-10冯晓鹏

垂钓 2020年1期
关键词:浮标饵料雾化

冯晓鹏

简单说来,浅宙钓法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浅宙两团饵,二是浅宙组合。二者的饵料基础状态比较明确,通常情况下,饵料的比重要相对较轻,在水中呈打开慢落的状态。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旺盛期或鱼情相对较快、容易躁动的时候,那就需要通过改变饵料的比重和成分去控制钓棚内的鱼。

一、浅宙两团饵钓法的饵料基础

浅宙两团饵对饵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适用于鱼情相对活跃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鱼容易形成抢饵的习惯,所以通过饵料对鱼类活动进行控制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浅宙的基础饵要求轻、聚团性好,但不能过分产生粘性,否则会影响到饵料的雾化性,导致聚鱼力明显下降,产生非常不好的效果。

在那个时期,比较典型的浅宙两团饵的基础饵是“SUPERD”“特S”等饵料。“SUPER D”轻,有一定的雾化性,雾化后的渣子有粗有细,状态比较丰富,诱鱼的效果比较好。“特S”聚团性相对较好,但是雾化性弱,自身的颗粒比较细,我们说这个饵料比较“面”。它不仅仅雾化后颗粒细,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细的结构在饵料中无法形成空气存在的空间。所以,使用这样的饵料时如果水比偏大,空气含量就会偏少,进而造成饵料比重增加,雾化逐渐减弱。如果为了增加空气含量而降低水比的话,饵料又会很干硬,入口性变差,而且饵料在吸水不充分的情况下入水会出现吸水现象,导致下降速度变慢,在鱼抢饵激烈的季节,这样的饵料只能让鱼更加躁动。所以,使用“特S”的时候是有必要搭配GTS”“金鲫”等配合饵料的。

到了近些年,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很多相反性状的饵料,比如“凄麸”,它颗粒比较粗,多用于团饵,添加在团饵中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让空气在饵料里有藏身之处,同时不会过分影响整个饵料的粘性和比重。这点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凄麸”目前是相当有人气的饵料。

近两年,日本的饵料设计出现了新的动向,倾向于专门针对旺盛期的鱼情,例如2018年上市的饵料“轻粘”,它的特征显而易见,就是“轻”和“粘”。它实际上是一款添加饵,使用时比例一般不低于五分之一,不高于三分之一。在钓鱼的旺盛期,这款饵料可用于增加饵料的整体粘性,同時还能使饵料仍然保持很轻的状态。

轻粘

旺盛期增加饵料的粘性,是为了避免饵料在下落的中途散落。一旦有散落,就会把钓棚的鱼吸引到钓棚之上的位置,在之后的抛竿过程中,鱼会接连攻击下落的饵料,很可能造成钓棚无限扩大I特别是纵向扩大1,如果在旺盛期碰到这种情况就比较尴尬了,鱼总是在浮标下落的过程中抢饵,浮标的动作会非常乱,并且没有规律。

高手们在钓鱼的时候必须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所以控制饵料下落过程中的雾化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初学HERA钓法的钓友一直很疑惑:饵料已经落到水里了,怎么能知道它半路雾化的情况呢?其实这在钓鱼的过程中表现很明显。饵料再轻,它也有一定的比重,所以,它只要在水里,就会下落,只是下落的速度不同罢了。在使用两团饵钓法时,钓鱼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上好饵料(在日本通常以硬币的大小作参照),饵料落水之后,如果没有鱼的干扰,观察它的下落到位时间,产生这方面的记忆之后,就可以判断饵料落水后是到位雾化还是到位前雾化,掌握整个线组在下落过程中的步骤。

上好饵料,抛竿入水的时候,浮标是平躺着的,浮标站立起来的时点是铅坠接近到位的状态,与无鱼干扰时浮标翻身的时间相比较就可以判断抛出的这一竿有没有鱼干扰饵料。浮标站立之后停顿,这段时间是饵料从到位的铅坠上方下落的过程。如果这个停顿的时间过短或者变长了,也是判断鱼是否进行干扰、在哪个位置干扰的依据。这个和我们玩台钓所熟悉的“钓行程”的概念略有不同。在使用HERA钓法时,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钓鱼人是要进行调整的。

浮标站立后,下沉到调目附近,经过停顿再一次下沉的时候,它的下落速度和程度十分重要,是判断钩饵到位后饵料损失情况的重要依据。

饵料继续下落,浮标也跟着进一步下沉直到随后的停止,这段时间是饵料到达钓棚的时间,对比浮标稳定后露出的目数就能知道饵料在下落过程中损失的状况。这个时候的“饵料到位”是非常关键的,在旺盛期,饵料到位意味着在下落过程中没有受到鱼的干扰,落到钓棚。

饵料在钓棚里面雾化的意义是:钓棚被压缩到相对小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强调的雾化的范围被压缩到钓棚内。对于诱鱼效果来说,这样是最好的,也是钓鱼人最期待的。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实现稳定上鱼,出现相对整齐的能让人容易判断的吃口动作。

可见,“下沉到位”在两团饵钓法中非常重要。可以说,饵料的雾化和散落速度,以及散开后渣子的颗粒大小,都要以“下沉到位”为先决条件。

控制饵料到位的手段也不是只有一种。从饵料角度看,钓鱼人自己设计的饵料结构是一方面,只有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另外,如果饵料的早期搭配不尽人意,钓者可以通过调整上饵方式和手水比例,以及在调整过程中加入配合饵实现对饵料的改变。

浅宙两团饵(1米浅宙)

●钓法和窍门

浅宙钓法,是让饵科自然的下沉,在水下给鱼清晰的明示。饵料不是以紧固的状态落下,而是在线的牵引下一边慢慢的雾化,一边缓缓下沉的,这样的效果对于鱼来说,是不可抗拒的.

基础饵是以比重比较轻为重点,这一欲选用特s为基础,由精华坶改变钓饵的粘性,用一本浅比较细腻的微颗粒在水中飞舞扩散,达到吸引鱼吃饵的目的。

钓法的重点,是使用这样的轻而且比较粘的饵科,从一开始就有节奏的抛饵,让鱼彝成适应这样的节奏的状态下吃饵是很重要的.那么这样的钓法不是让饵料穗穗的沉落入水,再等祷鱼来吃饵.如果动作比较微弱,或者没有,那么就毫不犹豫的收回来尽快抛出下一竿,用节奏来刺激鱼吃饵,抢饵·

饵料的直径大约用1cm左右,要选用比较合适的钩子,如果吃饵的节奏比较慢.那要特别注意是不是节奏的问题出现了状况。六月到九月是浅宙两团饵的好时机,那就来试试吧!

钓不到的时候,这么做!

浅宙钓法的时候,鱼就在浮漂的下方,如果饵料经常从钩子脱离,达不到钓层,那是不行的·这样的话,把饵料边硬,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能相对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基础饵就要选用有一定膨胀性而且持钩好的,避样的情况下用比较近似的饵料,比如GTS.抓一点放到饵料的上面.搅拌均句,如果是鱼的訊息比较少的情品有改变了,霹么需要这样调嚏:GTS和现行的饵料整体搅拌均匀,调整到略微柔软的感觉.这样改变了饵料在水中的下落速度和雾化性,让鱼有所反应.

顺序;

1在基础饵上撒—层GTS.混合均匀,抓出粘性.

2不改变饵科大小的情况下继续抛饵.

3饵科表面在上钩的时候摹,有柔软光滑的感觉.

4用了这样调整的饵如果出现了动作,可以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抛投.

有动作,但是不中鱼的解决方案

有动作,但是不太容易中鱼,首先要想的是,饵科比较硬饵团做的比较大.饵料吸入困难,在浅宙钓法里面是致命的,所取饵料被吸入的方便,容易浅宙钓法里面很重要的,那么有动作产生,是说明有鱼在钓点,后面需要调整的是 饵料软硬和饵料的大小,调整时候,首先是在基础饵料分出一部分,手水打揉饵料,让饵料手感变的柔软.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饵料持钩性有恶化,那么可以稍微加一点点闪光BB使用,址持钩性得到提高。

顺序:

1首先手水继续炼饵让饵料粘性增强一点.

2饵料变得柔软后如果经过打揉,持钩性有恶化,那么可以加入闪光BB改善.

3炼饵的方法,有三种手法:  “打揉”“捏揉”。擦饵盆”根据这三种手法,打饵的帖性会有所不同。

基本的钓组设置

因为要强调饵树的自然下落感觉,所以主线也不宜过粗,主线用0.6-0.8号,子线用到0.3-0.4号,钩子用3-4号作为基准,根据情况可以谓整,子线长度基础是20-27帥.如果鱼比较活跃,可以缩短到5-21cm,动作如果比较少,可以延长到25-32cm,如果需要浮漂尽旱站立,可以选用脚长的浮漂,浮漂尾分为空心思和实心尾·用到空心尾的时候,最比较持的情况,实心尾多是配合饵料下落的行程中出现动作的情况。

淺宙两团饵及其基本的诀窍示意图

浅宙两团饵钩法和基本的诀窍

浅宙两团饵,首先要关注的是抛竿的节奏。同时关注在什么样的深度位置产生动作,在掌握浅宙两团饵节奏的同时,如果想要鱼尽快的吃到下落的饵料,需要把饵团上的小一些,但是这样的话又会影响诱鱼的功能。所以要使用小点的饵料钓的时候,要根据出现动作的节奏来及时调整饵料配合。

另外,在水面以下,如果使用雾化性比较强的饵料,会出现鱼不安,在中途抢饵的现象。这时候要把装钩的饵料变大一些。同时,用前面介绍的有一定粘性的饵料作为添加,来抑制这个现象的发生。根据钓层的水深来控制饵料的膨胀雾化时间,要控制饵料沉到钓层才开始进行膨胀雾化。不要在没到位就产生动作。

浅宙两团饵也有饵料到位等待吃口的情况。在旺盛期,如果用海带丝组合的方式会比较合适。但是因为节奏的关系,如果有超过50kg的爆钓的状况,那还是两团饵钓法能跟上节奏。频率快,浮漂的动作反应强烈,这个是浅亩两团饵的特点。

当然鱼在钓层留不住的情况肯定会有,在这种情况下,用pc实心漂尾的浮漂观察下沉行程中的动作,在下沉过程中出现的下顿和拉拽的动作,是比较容易钓到鱼的。

在下沉过程中出现动作,在钓层中诱鱼量不是很多,只有饵料在下沉的动态中能反应出吃口动作。这个时候这样的钓法是比较有效的。饵料自然下落的速度,吻合鱼最感兴趣的动态,效果最好。

根据钓鱼时候状况的变化,在这两种基本钓法之间变化,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子线的长度,基本设定在30cm以内。这样的长度也是比较理想的,如果30cm子线情况也不太好,那么要考虑当时的情况适不适合用两团饵钓法。高活性的时期,鱼聚集的比较多,会出现浮漂很难下沉到位的现象。说明饵料持钩性,比重也不太合适。根据出现的出现动作钓不到鱼,比较多的矛鱼现象,要通过调整解决。这样的时候,把饵料好好的打揉再装钩是非常必要的。能解决持钩性不好的状况。

注意点

浅宙钓法,要关注细节是很必要的,竿长最好是使用短尺,一般来说十尺以内的竿比较容易观察。浮漂在能稳定到位的情况下使用空心尾,在下落过程中经常出现动作,使用实心尾是比较合适的。

一旦钓者发现饵料出现早期雾化,就要对饵料进行调整。方法如下:

1.改变饵料的形状

通常情况下,饵料在下沉过程中出现早期雾化都是和饵料的形状有关。因此,一旦发现饵料早期雾化,我们首先就要想到这个问题。如果在诱鱼阶段钓者把饵料做成带棱角的形状,到了钓的阶段仍然是这个形状,就会出现早期雾化的问题了。这时,我们就要在投饵之前注意饵料是否呈现圆形、饵料表层是否光滑,以及鱼钩是否在饵团正中。在调整过程中,用潮湿的手上饵很关键——修正饵团形状,让饵料表面尽量光滑,都需要潮湿的手去完成。

2.适度改变饵料的粘度

如果修正饵料的形状未能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尝试在饵盆里拨出一小部分饵料,通过进一步打饵来增加饵料的粘性。注意,切忌整体地打,而是拨出一小部分打揉,并记住打揉的次数。先少次数地调整,如果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就要多打揉几次。如果还是达不到要求,那咱们往下看。

3.使用添加饵

如果前面两种简单的调整方式未能让饵料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就需要添加辅助聚团的添加饵来帮助饵料顺利到位。添加类的饵料有很多种,它们的粘性和比重各不相同,以下是常见的添加饵:

粘麸:粘麸是旺盛期的一款专用饵,它能非常显著地增加饵料的粘性和比重,在旺盛期能很好地解决饵料过轻、雾化快而造成的中途雾化,进而解决鱼逐渐上浮和钓棚内鱼情混乱的问题。粘麸的缺点是,它比较强势和顽固。添加了粘麸之后,无论控制水比还是少次数地揉捏上钩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饵料到位后整团脱离鱼钩的概率较大,造成钓棚下移,鱼层不在理想的位置。所以,添加粘麸一定要适量,一点一点试探着添加。

另外,还有一些饵料可以对冲粘麸的粘性,比如前面文章提到的凄麸,它能够把过分聚团的饵料撑开,有效解决加入粘麸后饵团过死的问题。

闪光BB;闪光BB无论在浅宙还是深宙中都是HERA钓手非常喜欢的一种饵料。它比重轻,早期的粘性好,不会过分产生粘性,容易控制,而且里面含有经过加工的能够反光的麸类亮片,能够使鱼对钓棚内的饵料产生好奇而啄咬,所以叫闪光BB.闪光BB-般是在制作饵料的时候加入,通常是加水后加入闪光BB;在饵料制作完成之后如果需要调整,也可以加入闪光BB.可以这样说,闪光在饵料中起聚团的作用,但是饵料入水并充分吸水之后,闪光BB的作用就迅速消失,饵料开始正常雾化。所以,很多钓鱼人形容闪光BB是为饵料加了一层壳,在入水之后不久,这层壳就会很快消失,让饵料保持正常雾化。

这张标相示意图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出现过,绿色表示有效动作,红色表示无效动作

轻粘:轻粘是比较新的一种饵料。和粘麸的重粘正好在重的这个部分是相反的。粘性强比重大就是轻粘的特色。在饵料不能很好地到达钓棚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轻粘能延缓饵料的雾化时间,而且不会明显地改变饵料的比重,所以轻粘被大家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添加饵。

饵料在下落过程中保持成团性,到位后才开始雾化打开,这是我们比较希望达到的饵料状态。到位后,它在浮标上的表现其实就是能稳定地将浮标压到一定的目数。一般情况下,钓鱼人把这个目数设定在比较容易观察的半目或者一目的位置。浮标在饵料到位后保持在设定的目数一段时间,随着饵料雾化,浮标会慢慢升起,直到饵料雾化完成,调目露出水面,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对于“载饵”,很多人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标身大的浮标就是载饵的浮标,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浮标的载饵能力是由标尾的粗细决定的。

如果饵料的情况和前面介绍的正相反:比较粘、雾化性太差,导致被诱到钓棚的鱼量少,我们也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办法如下:

1.如果饵料雾化过慢,导致诱鱼效力很差,我们还是先从简单的调整方式开始,改变饵料的形状。在做好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饵料之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在钩柄的位置轻轻捏—下,让该部位变成带三个棱角的形状。这样就能加快饵料的雾化速度,给诱鱼差的饵料带来新的生机。

2.通過手水上饵,改变饵料的雾化性。做法是,不改变饵盆里面的饵料,只是在上饵的时候用湿手上饵。饵料在吸水后,雾化性会变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湿手上饵是提前让饵料开始吸水,入水后也把雾化的时间提前。

3.手水调整饵料。和增加饵料的粘度相反,给已经制作好的饵料里增加一定的水分,提高饵料的水比也是帮助饵料雾化的一种方式。做法是,先拨出一小部分饵料,去尝试着调整出合适的状态,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4.通过添加饵为制作好的基础饵增加雾化性。饵料过分持钩,会导致诱鱼力恶化。如果前面几种方式无法有效调整饵料状态,我们就要通过添加饵对饵料进行调整。常见的有助于雾化的添加类饵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金鲫:金鲫是HERA钓法中非常受欢迎的雾化饵之一。无论是宙钓还是底钓,全年都离不开它的身影。金鲫的最大优点是,它仅仅改变饵料的雾化程度,而不会对基础饵的比重造成很大影响。而且雾化之后金鲫能够稳定地保持勻速下落,能相对集中地把鱼诱导到鱼钩所在的位置,而不会不受控制地横向漂落,造成钓棚的鱼横向扩散。所谓“压缩钓棚,但不是压扁钓棚”就是这个意思。金鲫可以循序渐进地添加,添加之后用手轻轻翻动饵料,并注意关注饵料的水比和上钩时的软硬度。

SUPER D:在解决饵料的雾化性方面,SUPER D的雾化速度是超过金鲫的,但是添加的比例多,会让整个饵料有矫枉过正的感觉,又朝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所以使用SUPER D必须要注意添加的比例。

白鲫:白鲫通常可以和培莱系饵料配合,能很好地解决饵料过硬过紧的问题。在团饵钓的时候,如果饵料状态偏硬偏紧,但是偏差程度并不太大,我们也可以用少量白鲫去改变饵料状态。

凄麸:一般来说,因打揉次数过多,或者使用时间过长(通常超过2-3个小时),饵料出现僵硬发紧的状况时,加入适量的凄麸,用手水打散饵料增加饵料的湿度并适度搅拌均匀,可以很快解决饵料僵死的问题,恢复到有一定诱鱼性的状态。

掌握了饵料的这些应用知识后,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浮标。

二、浅宙两饵团浮标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根据鱼情去选定钓法并决定饵料,再根据饵料选择浮标。浮标在鱼和人之间处于中间的位置,人通过浮标动作去确定提竿的时机,所以说“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一点错都没有。浮标就是这么重要的东西。

浮标是根据钓法和饵料来选择的。在浅宙团饵部分,抛开鱼情的活跃程度,团饵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饵料落过铅坠到达钓棚位置之间动作的浮标,一类是反映饵料到位之后动作的浮标。

1.反映饵料到位前的动作,钓下沉过程中出现的吃饵动作

所谓“行程标”并不是从浮标站立就开始表现动作的。根据鱼情的活跃程度,在某些情况下,鱼对下落的饵料非常感兴趣而且能跟钓鱼人产生互动,具有连续出现吃饵动作的条件。这个时候抓饵料下落过程中出现的动作是最快速有效的,它主要的表现区间是浮标翻身站立,沉到调目,略作停顿后再次下沉,直到饵料到位,浮标沉到预定位置的这个区间,也就是饵料在落过铅坠,到达钓棚这段时间的吃饵动作。

一直在这一区间甄别吃饵动作并钓到鱼,其间保持浮标稳定的位置很重要。在非目标区域出现动作就提竿刺鱼,会导致鱼层紊乱不稳定。

使用这样的钓法时,要选择比重轻、雾化稳定的钓饵,并时刻关注饵料雾化的速度和比重,保持稳定的诱鱼十分重要。

钓行程所用浮标的特点很明显。通常,浅宙两团饵钓行程的浮标标尾相对较长,细的PC或者玻纤材质比较常见,标身通常比较短,横截面面积相对较大,能很好地控制饵料下落的速度,使其保持能让鱼产生兴趣的动态。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长尾、长脚、短身的浅宙两团饵浮标就属于这种类型。

钓行程时,以下几种标相是比较明确的中鱼讯号:

①浮标下沉过程中的上顶:在浮标落到调目之后,无论是停顿的这个时点,还是在停顿之后继续下沉到位的过程中,只要出现浮标应该停顿但是往上升,或者浮标不下落反而往上升的情况,就是鱼吃饵的动作。水下的状况是,饵料在下落的过程中被鱼吸入,钩和饵的重量全部被鱼承担,浮标出现失重的状况。

②浮标在下落过程中的停顿:在饵料落过铅坠后,至到位之间,应该多留意浮标下落过程中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是比较难观察的。水下的状况是,钩饵在下落过程中被鱼接住,而不是被吸入口中,所以出现的动作非常微弱,仅仅表现为停顿。如果没发现这样的停顿,浮标很可能出现上面所说的下沉中的上顶。很多时候,我们没抓到这样的停顿,浮标也没出现上顶,而是出现猛烈的加速动作。这种加速如果是鱼感到吃入异物而吐出所引起的,那就基本抓不住口。所以,钓者一定要认真地观察。

③浮标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这里所说的下落过程是指浮标翻身站立,落到调目停顿之后再次下落到位的这一区间。水下的状况是,钩饵落过铅坠,形成钓棚,鱼在钓棚内、钩饵到位之前吸入钩饵。

④浮标在下落临近到位的时候出现猛烈的下拉:这样的动作可以看成是前一个动作的延续,也属于下落过程中的加速。不同的是,在下落到位之前,随着钩饵的到位,子线会比较绷直,而且鱼是在动态过程中吃饵,所以出现的动作幅度会比前面的稍大一些。

⑤浮标到位,停止下沉之后产生的动作:无论何种钓法,这都是比较标准的标相,也被称为必打的动作。钩饵落到预定的位置,停止下沉,子线绷直,鱼在钓层的最下方安静地吸饵。在这个阶段,谨慎的大体型鱼往往比较多。

在这种钓法中,关于调目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是调低目,例如P—3目。在饵料相同的情况下,调低目时,浮标下行的速度明显变快,有利于让浮标下行中的停顿和上浮动作表现得更清楚,还可以加快频率,让抛竿、回竿的节奏更快,有利于更好地诱鱼。

第二是调相对高的目数,例如6-7目。这样设定的原理是,首先设定浮标的载饵空间,比如以两颗饵落到位后,浮标露出P目左右为基准,去掉饵浮标露出3-4目,去掉两枚钩,浮标露出6-7目,调目就设定为6-7目。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浮标和饵料在水中的表现数字化,通过观察露出的目数便可判断出饵料在水中的状态。

当浮标落到6-7目的时候,说明钩饵已经进入钓棚,这之后的动作就可以认为是鱼吃饵。当浮标落到P目的时候,说明钩饵已经到位;当浮标到达2-3目的时候,说明饵料已经部分雾化,钩上还有残余;当浮标到达3-4目的时候,说明钩上已经基本没有有效的饵料,这时就要回竿换饵了。

其实,对于那些已经熟悉这种数字化的浮标设定方法的有经验的钓手而言,浮标所传递的信息要远远多于这些。

至于大家在实际垂钓中如何应用,还要根据临场情况按照自己熟悉的钓法去判定。

2.钓钩饵下沉到位之后产生的动作

相对于上一种钓法,等待钩饵落到位之后出现吃饵动作,这样的钓法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往往在鱼偏向旺盛季节活跃的时间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恰恰是这样的钓法能很好地稳定钓棚,实现连续上鱼。在很多大型比赛中,这样的保守钓法很可能在先期体现不出优势,往往会慢于有进攻性的打法,但是到了中后期,鱼情被梳理得稳定之后,该钓法的成功率和出口的次数便大大高于其他的团饵钓法。所以,在实际钓鱼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还是这种标准的、传统的两团饵钓法。

这种两团饵到位的钓法的要点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耐心、积极的操作让钩饵下落到位。浮标会经过几个过程:翻身站立之后略微停顿,然后下行到调目附近,再次停顿,之后下落到位。使用这种钓法时,我们一般要等到最后一步,即钩饵下落到位之后再守候、提逗或抽散饵料换饵。耐心地等待非常必要。如果鱼在中途对饵料有干扰或者吃入,我们刺鱼的确能钓到鱼,但没有被吃的饵料会在比较高的位置雾化打开,对后面的垂钓过程非常不利,会导致后面的浮标动作越来越乱,无法进入稳定的连续中鱼的状态。

浅宙两团饵到位钓法的浮标是比较传统的团饵浮标,因为所面对的是偏旺盛期的活跃鱼情,所以该时期采用的饵料比重也要比上一种钓法的要重,对应的浮标也就要有一定的载饵能力。对于“载饵”,很多人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标身大的浮标就是载饵的浮标,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标身大的浮标是配铅重的浮标,如果不考虑尾径,那么它仅仅代表铅重而已,载饵最终要靠标尾,尾的粗细决定了浮标的载饵能力。目前,浮标标尾的材质一般有三种:空心、PC和玻纤。

三种材料各具特性,但是在载饵方面,标尾的直径越大,载饵能力越强。无论材质如何,都是遵循这个规律。

浅宙两团饵到位钓法的特点决定了标尾不会是细长的,而是相对短的,标尾直径可以细,但是要能载得住饵,让钩饵能够顺利落到位,使钓鱼人通过观察浮标的位置可以判断饵料的状况以及钓棚内鱼的情况和活性。无论标尾的材质如何,这种钓法的浮标尾径通常都在P.2~1.8毫米之间。夏天旺盛期用到的“培莱宙”钓法,饵料以颗粒成分为主,比重相对较大,那么就需要一支尾径1.4~1.8毫米的浮标来表现“培莱宙”的各种动作。

浅宙两团饵到位钓法要求饵料能顺利到位,所以不仅仅是标尾材料和直径的选择要有讲究,标身的直径和大小也很关键。在偏旺盛期,浮标身径和身长往往和温度以及鱼的活性成正比。

相对于行程钓法来说,到位钓法的动作相对比较简单。首先,钩饵在到位之前的任何动作都可当作鱼的触碰而不予理会,除非鱼已经咬实了饵,浮标出现和下落完全相反的状态,并且能持续一定的时间,否则一定要耐心等待钩饵到位。通常来说,使用这种钓法时,浮标只有出现很强烈的下顿动作时才被认为是鱼的吃口动作。当然,如果在非旺盛期选择这种钓法,浮标表现的吃口动作也要相应变小,但尽管变小,吃口的动作仍然是很明确的下顿。

经过连续地抛投换饵,钓棚内的鱼聚集到一定数量时,鱼儿触碰钓组的状况会比较多——不仅是鱼轻轻试探饵料,鱼身体触碰线组也会使浮标产生相应的动作。区分这些触碰的动作和真正的入口动作是我们有必要掌握的本领,能在旺盛期鱼给浮标带来的纷乱动作中分辨出真正的吃口动作其实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浅宙两团饵到位钓法的调标法和行程钓法比较类似。浮标调整为低目,鱼吃饵时异样感会比较小,容易出现大的明确的吃口动作,缺点是这样调整的浮标也比较容易受干扰。调整为高目时,浮标载饵后露出的目数相对较多,钓者比较容易将浮标稳定后受鱼干扰出现的动作和实际的吃口动作区分开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浮标过滤一些无效的动作。

一种是让鱼吃饵的时候容易出现吃饵动作,另一种是让鱼吃饵的时候相对不容易出现吃饵动作。这两种调整浮标的方法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配合相应的鱼情及饵料选择。

浅宙钓法中团饵的基本钓法就介绍到这里。在下期文章中,我將为大家介绍浅宙钓法中距离鱼最近的关于钩子和子线的选择以及实际垂钓中的调整,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浮标饵料雾化
香饵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