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你的名字相遇

2020-04-10李舫

新华月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者医院生命

李舫

这是庚子年的冬春交替,这是庚子年的乍暖还寒。

凛冬仍未过去,残雪和病毒藏匿在阴影里,“立春”的蓬勃朝气和“雨水”的葱茏丰泽却扑面而来。久违的阳光澄澈、明润,倾泻在空旷的街道、空旷的广场、空旷的楼宇、空旷的园林,以及空旷的人间,如同一场魔幻剧,散发着饱经沧桑的痛彻、久经忧患的悲悯。一座城市被按下暂停键,陡然间安静如斯,一个民族擦去悲伤的泪水,同病毒加速竞赛,一个国家在灾难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除夕前夜,武汉封城的号令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焦虑、惊恐,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渐行渐远。数不清的医务人员、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社区干部、志愿者……在一线奔波,他们昼夜奋战所流出的泪与汗,滴落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的背后。

这是一双双蔼然忧思的眼睛,这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

一张照片迅速刷屏。1月18日傍晚,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高铁餐车上,钟南山睡着了,疲憊焦虑的双眉依然紧蹙,桌子上是摊开的文件。2003年,非典肆虐,时年67岁的钟南山说:“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暴发,84岁的钟南山又一次挂帅出征。正是他的一声“人传人”的呐喊,惊醒了中国。

又一张照片迅速刷屏,这是一张对比照:1月24日,除夕,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接受注射;大年初六,口罩和护目镜已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出发前,刘丽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7天后,她满脸压痕的照片被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这是一个个勇往直前的战士,这是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医者——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春节前,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护士崔肖回到家乡黑龙江过年。关注着疫情,崔肖的心也不断揪紧:“马上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2月1日,崔肖赶回武汉,立刻回医院报到。每天与病毒和危险相伴,崔肖毫不畏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2月18日10时54分,51岁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停止了呼吸,一个智慧、明亮的生命从此定格。

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他在同时间赛跑,也在同自己的生命赛跑。终于,就在武昌医院大规模收治病人的当天,刘智明自己也躺到了病床上,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一起战斗!他向战友们发出邀请。可是,这一次,他没能跑赢死神,化作天空中最亮的一道光。

这是一场没有发令枪的接力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朱海秀——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清秀的眼眸天真无邪。

彭银华——29岁的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的医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悄悄辞别了人间,此时,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正等待他回去举行婚礼,谁曾想,结婚照变成了遗照。

吴亚玲——母亲猝然离世,吴亚玲躲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通过视频同母亲诀别,当晚,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吴亚玲在狭小的宿舍哭了整整一夜。

韩家发、王琼娅——夫妻俩,一个是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一个是汉口医院副院长,他们将孩子交给老人,果决地双双奔赴战场。

余平、李叶子——夫妻都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但是疫情却让他们咫尺天涯。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从此他的生活里便没有了白天和黑夜。“爸爸,您是我的骄傲!”儿子给他的一封长信,让他双泪长流。

彭渝——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她没来得及通知家里,就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几天后,丈夫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他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巨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盼早日凯旋。”

还有多少在我们眼前飞驰而过的名字?它们像一道道闪电,一声声激雷,在空中高升、炸裂、凝固。谌磊、王强、沈雪、杨波……淳朴的父母用他们朴拙的心写下了对孩子最素朴的祝福。宋彩萍、赵玉英、黄团新……父母将他们美丽的期冀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孩子的名字里,希望他们有丰富的人生、卓越的建树。郭玮、贾娜,浪漫的父母是一张最动人的调色盘,他们祝福自己的孩子——天匠染玮烨,花腰呈袅娜。付靖、江世娥、余琳欢,父母将怎样宁静古老圆融的理想安置在孩子的名字之中,期盼他们娥媌靡曼,一生靖晏,平安无虞,满目琳琅。张定宇、夏思思,读这饱含忧思和神祇的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将曾经苦难的中国托付给未来。是的,孩子们没有辜负他们的父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这是写给远行者的牵挂,也是写给逆行者的礼赞。

还有——那些只留下名字却不再有肉身的牺牲者。在废墟旁,在瓦砾间,在春草中,在云朵上,燃烧着的红烛在微风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响,那是死者向生者的告别,生者为死者的祷告。

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

武汉立春之日,一个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到半岁的娃娃,隔着玻璃窗向医生伸手要抱抱,医生忍不住掩面而泣。医者,就是宣布赋予这温润柔然的小生命再一次新生的母亲。

缺少物资的那些时刻,高烧的病患走进急救室,护士不顾感染的危险搀扶他落座,为他测量血压、心跳,告诉他不必担心,可以尽快安排住院。医者,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佑你平安的亲人。

几乎每一天都有这样的手术:气息奄奄的重症患者被火速推进ICU,呼吸科、传染科、重症科、心外科……各个兵种的白衣战士闻令而动。长长的插管探进脆弱的气道,锋利的手术刀绕过肋骨插入胸腔,手中握着鲜红、跳动的心脏,鲜血喷溅在护目镜、手术衣上,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尽在你的掌握之中。医者,就是引领黑暗中的行者走出生命中最黯淡迷宫的圣者。

也许还会有这样的时刻——一个新的生命在你手中呱呱坠地,他第一眼望向的是你,他清亮的瞳仁、清明的记忆里都是你;一个垂死的生命在最后的时光里凝视着你,他用无言的祈望向你求助,可是你竭尽全力却无法再挽留他一程,他带着对你的最后的影像、最后的记忆奔赴他的另一场重生。

还能有谁像这样信任你,将此生的生老病死都托付给你,将来世的牵牵绊绊都预支给你?

是的,片云会得无心否,南北东西只一人。

从医学院走出来的医者,都不会忘记他们甘于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仰赖医神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阿克幸及天地诸神为,鄙人敬谨宣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永战矣。商客、邻家、百姓,仁义者,邻邦捐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摘自网络

这是庚子年的冬春交替,这是庚子年的乍暖还寒。也许,多少年后,人们会如此反复谈论起这个庚子年的这一场抗疫战争。

时光倥偬而逝,生命总有长情。汉江边,春柳萌绿;古琴台,樱花吐蕊;鹤楼巍峨耸立,龟蛇峰峦叠嶂;晨光唤醒性灵,晚霞映照东湖;夜色中的楚河汉街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千禧钟悠然鸣响;远方的游人在此朗声大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样的一天还远吗?

在这样的未来,散去的白衣天使,江城是否还记得你的名字?

有人提议,建一道长墙,将你的名字和影像镌刻于上;有人提议,建一个广場,让后世记得你的血泪和欢笑;有人提议,建一个公园,让大地和草木都来证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骨肉之亲析而不殊;有人提议,建一座博物馆,令子孙铭记灾难,铭记你拯救众生于水火的无私与无畏。

可是,或许,江城的人民更愿意拒绝肤浅的赞歌、拥抱生命的反思;更愿意将你的名字封印在这山山水水、人来人往的空中,封印在他们身边、在他们心底;更愿意在每一个餐霞饮露的清晨,在每一个寸心隐动的黄昏,在每一个情爱缠绵的瞬间,在每一个远别和相逢的时刻,在每一个字字锥心、声声泣血的怀念里,与你的名字相遇——

也与你相遇。

(摘自2月28日《光明日报》。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医者医院生命
后疫情时代《医者2020》上线,是致敬也是治愈
祈祷而已
萌萌兔医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者与病者
医者与病者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