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薇:“与毒共舞” 29年

2020-04-10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陈薇博拉实验室

2月3日,随着一条微博热搜#陈薇#,“陈薇”这个名字才渐渐进入大众视线。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被视作“种子选手”。早在1月26日,陈薇和她的团队就抵达了武汉。从进驻疫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启了“忙到飞起”模式,经过4个昼夜的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其实,这已经不是陈薇第一次与病毒作战。早在2003年,她就与非典病毒短兵相接,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她更是成功研制出疫苗。

磨砺和坚持,她成就非凡

1991年,陈薇清华硕士毕业,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她主动找上门,要求参军。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进入部队,她才发现,面对的是她不曾想过的困难:遵守军队严格的纪律,忍受实验室的单调枯燥,攻克科研路上想象不到的难题……

陈薇还是一一克服了,一做就是29年,而且成就非凡。

2003年,非典在全国各地陆续暴发,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对非典病毒展开研究,率先分离出非典病毒的元凶。她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为验证药物的效果,她率先走进了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进去呆八九个小时,为与疫情抢时间,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经过50多天的连续奋战,陈薇团队研制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2008年,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北京奥运会期间,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进驻20个主要场馆,成功处置多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并向欧美国家扩散,全世界谈“埃”色变。已研究埃博拉病毒10年的陈薇,發现病毒发生了变异。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成功了。她为疫区的无数生命,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2015年,陈薇晋升为少将。2016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9年,53岁的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除了热爱,想不出其它理由

多年后,陈薇发现同班甚至同级同学里搞科研的没几个人。许多同事转业前对她说,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可一想到各种致命的微生物,不仅是战时敌人手中的武器,更是大规模疫情的罪魁祸首,给人类生命造成极大威胁,陈薇就无法停下脚步。她要为生命铸造生物盾牌。

实验室成了她常待的“家”,经常连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一年365天,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态。32岁那年,陈薇当了妈妈,一个月的产假过后,她又回到了实验室。非典时,因为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被隔离了起来。100多天没有见到家人,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他忍不住隔屏亲吻。

科研路上不仅有孤独辛酸作伴,也常伴随着挫败曲折。不过,乐观的陈薇觉得苦和累是做科研的常态,别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不同于一般科研,与烈性病毒打交道的陈薇面对的是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有很多人问她,你每天与这些致命的病毒面对面,你就不怕吗?

陈薇每次都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穿上了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冲在一线中的一线,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默默抗“疫”29年。她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它理由。”

雷厉风行,不改其浪漫诗意本色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她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让周围的许多男性同事自叹弗如:“她的思维非常敏锐,能够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总是跟不上她的节奏。”留着干练短发、雷厉风行的陈薇,学生时代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科学家。作为校园的文艺活跃分子,清华周末食堂舞会,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这个长发飘飘的女孩还喜欢文学,她编过刊物,经常发表一些小美文。

出生于浙江兰溪的陈薇,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她衣橱里最多的衣服是旗袍,尽管没有多少机会可以穿上,还是喜欢一件件买来,挂在衣柜里。她说,旗袍是一种象征符号,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委婉、自信、优雅。(综合央视网CCTV7、《婚姻与家庭》)

猜你喜欢

陈薇博拉实验室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